APP下载

尾巨桉采伐迹地二代更新试验

2021-02-22林元能

绿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存率株数生长量

林元能

(福建省南靖国有林场,福建 南靖 363600)

1 引言

桉树是世界上三大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其自然种达九百多种以上,随着林木育种水平的提高,通过人工杂交育种已培育出较多用材林良种。具有代表性的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X E.grandis)良种,就是采用尾叶桉 (E.urophyllaS.T.Blake)和巨桉(E.grandisW.Hillex Maiden)杂交获得的杂交种[1],并从中繁殖出多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大面积造林推广。该品种具有速生丰产,干形通直,出材率高,轮伐期短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胶合板材树种。从2001年起,尾巨桉已成为漳州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

尾巨桉在近20年的培育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推动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生产中,广大林农对尾巨桉采伐迹地二代更新方式有较大争议,一方认为尾巨桉采伐迹地二代更新方式采用植苗造林,生长较好,抗台风能力强;另一方认为采用萌芽更新培育萌芽林,具有生长快,节省造林成本,众说纷纭。李芳菲等人研究认为,尾巨桉DH32-29无性系造林,第一代种植无性系林分与二代萌芽更新林分生长量相当[2]。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以胶合板材为主要培育目标的尾巨桉采伐迹地更新方式开展试验研究,得出翔实数据,为生产上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平和县文峰镇文美村6-20、6-25小班。地处东经117°26′41.11"、北纬24°26′47.38",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极端高温39 ℃、低温-2 ℃,年均降水量1760 mm。造林地海拔165~320 m,坡度21~27°,坡向东北。植被以芒其骨、五节芒、五指毛桃为主,粗骨红壤,土层厚度65 cm,腐殖质层厚度约8 cm,土壤为Ⅲ类地,肥力中等。前茬林分为尾巨桉无性系32~29人工林,初植密度1650株/hm2,生长中等,8年生采伐出材量168 m3/hm2。

2.2 试验设计

试验地按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植苗和萌芽更新2个处理,植苗方式初植密度1650株/hm2,萌芽更新伐桩平均保存株数1425株/hm2,4次重复,即在山地上坡、中上坡、中坡、下坡各安排2个处理,共设计造林试验地8个,每个处理标准地为1亩。在标准地4个角埋设水泥桩做长久标记。

2.3 整地造林

植苗整地方法,挖明穴50 cm×30 cm×30 cm,下基肥含量N、P、K各15%的复合肥250 g/穴,回满表土;萌芽更新不需要整地。植苗方式于2015年3月底前完成种植,品种为尾巨桉DH32-29无性系。

2.4 抚育管理

造林后第1年全面劈草2次,以后每年全面劈草1次,连续4~5年;造林第1~3年每年在8~9月份追施45%复合肥250 g/株·次,造林第4~5年,每年在3~4月份追施45%复合肥500~750 g/株·次。萌芽更新方式在第二年结合抚育时,选留大小一致、较靠近地面的萌芽条每个伐桩2株,以后结合每次抚育除萌。

2.5 调查方法

在造林当年底调查植苗保存率、伐桩萌芽率;于2020年9月底,调查标准地林木保存率、伐桩有效萌芽株数,胸径、树高,按照公式v=0.000032D2(H+3)计算单株立木材积,统计标准地蓄积量;依据平和天马国有林场的巨尾桉经验出材率88.5%[3]计算出材量;经济效益以漳州市2020年上半年桉树木材平均销售价格计算。采用DPS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存率情况

不同更新方式尾巨桉林木株数保存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更新方式林木保存率情况

从表1可知,尾巨桉的植苗造林当年平均成活率为95%, 6年生时林分保存率平均82.7%,与王添山试验结果基本一致[4];萌芽更新方式伐桩采伐后次年萌芽率95.5%,6年生时林分有效萌芽株数率平均111.4%,即在成活的伐桩中,平均每个伐桩有1.114株成材林木株数,说明萌芽林保存株数较高,林分保存密度可以达到生产要求。

3.2 生长量比较

不同更新方式尾巨桉林分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尾巨桉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生长量

对表2中的各个生长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处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差异不显著,林分蓄积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萌芽更新方式培育的人工林,生长量大,林分蓄积量比植苗方式增加22.9%。主要原因是萌芽林前期生长比植苗快,且伐桩可以萌发出多株有效林木收获,而林分蓄积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木株数的数量。

表3 尾巨桉不同更新方式生长量方差分析

3.3 经济效益分析

桉树人工林在科学经营前提下,实现产量高效益好是经营者最终的追求目标。对尾巨桉采伐迹地二代不同更新方式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具有很大必要性。该试验按调查时的蓄积量推算出材量,测算出了各处理林分的经济效益,详见表4。从表4中可知,萌芽林比植苗林分增加产值34642元/hm2、净利润28284元/hm2,说明萌芽林作业切实可行,经济效益较高。

表4 不同更新方式尾巨桉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1) 尾巨桉人工林采伐迹地二代更新,6年生时萌芽更新比植苗更新方式蓄积量更大,比增22.9%;净利润更高,比增34.4%。说明尾巨桉人工林采伐迹地萌芽更新切实可行,经济效益较高。

(2)通过实践经验总结认为,尾巨桉萌芽林作业必须符合如下条件:前茬林分品种为优良无性系,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林木生长较好;前茬林木造林保存率高,株数符合萌芽林要求且分布均匀。

(3)尾巨桉植苗更新幼林期生长速度比萌芽林慢,但随着林龄增大,生长速度逐步加快。本试验的尾巨桉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计算是以6年生林分为对象,但随着林龄延长,二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后期生长状况以及经济效益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分析。

猜你喜欢

保存率株数生长量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