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有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索
2021-02-22赖桂芳
赖桂芳
摘要: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也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小学低段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基本数学概念;高段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中段数学教育,则是概念数学和抽象数学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中段,学生是从具体思维学习到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应重视和加强课堂组织教育,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段数学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现有的粗浅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不足以满足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目标。在有效教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和探索深度学习的数学教育实践,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指导,促进数学实践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课程开展中,作为教师,应以数学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辅助手段,打造积极高效的数学课堂,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反应,促进适应性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一、巧用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的。受于传统观念影响,常常只是讲解,学生在课堂中,只是随着教师的讲解记忆,慢慢的对教师越来越依赖,这对学生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改革这一传统,学会运用合作教学,来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与成员进行主动交流探讨。在分析交流中,得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方向辨别和表达。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教学。同时注意结合教育内容,为学生设设计多样的探究任务,以此作为小组活动的基础。在任务探究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相应能力。又如,在教学“统计”这一任务时,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不同任务主题,如统计班级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老师等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小组分工和合作。以多样的训练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得到数学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发展。
二、使用生活化教学,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中段,虽然学生比低段时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整体学习经验来说,还是不足的。学生的有序学习,离不开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将课程教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熟悉感。这一教学手段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提炼抽象问题。
比如,学习“测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认识这个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备量尺,在教室中寻找可以接触到的物体,进行数据测量。如课桌、黑板、板凳等,以实践开展,帮助学生理解“测量”这个概念。这样,学生在已有的体验中,可以更好理解相关知识点。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课程参与,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三角形的应用,其具体运用场景在哪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参与到交流中。以屋顶三角结构为例,组织学生探究,自制屋顶模型,在观察中验证三角形结构是否稳定。通过这一活动开展,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数学课程学习。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其学习经验也不同。虽说是同一年龄段,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面对这一情况,如何以科学的教学开展,使得学生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获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教师学会组织分层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到知识能力发展。
首先,在教学任务的设置上,教师可以设置分层教育。对于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预习,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部分知识要点。在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提升训练。而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基础概念教学,以及相应的学习训练。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运用,使同一层次的学生具有几乎相同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不必重复教授相同的知识点,教学效率也会获得一定增强。同时,在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也可以进行分层。对于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基本已经通过课程,掌握了相关基础,而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就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训练巩固。对于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一堂课下来,还会有着诸多不通之处,需要教師做的是基础巩固。通过课后作业的分层,可以更好地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中段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把握学生现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适合的教学策略探索。以课程创新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有效课堂中,学会学习、爱上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周益.叶圣陶“儿童种子观”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之探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218-219.
[2]周卓贤.开发生活资源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