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日记:倾诉与表现

2021-02-22蒋建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表现

蒋建春

【摘 要】潘新和教授认为,语文就是表现与存在。循环日记,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与存在”。近年来,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循环日记作为作文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一定的表达动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在健全学生人格品性方面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着重在实践层面上探讨了班级循环日记为何写、循环日记写什么及循环日记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循环日记 倾诉 表现

近年来,笔者在班内坚持指导学生写班级循环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言说的能力。笔者根据语文基础、作文能力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对均衡的8个小组,每个小组5名学生,并让一名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一周内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其实相当于写周记。这8名小组长对日记本如对婴儿般那样呵护,不仅给日记本包上了精美的封皮,还各自给日记本起了个很文学的名字,如“落英峥嵘”“咬文嚼字”“妙趣横生”“萧韵晨曦”“梦韵嫣然”“岁寒三友”“闻墨知雅”“江南雨”。同时,小组长还把日记本当作小组共同编撰的小书,郑重、工整地把组员的名字写在了封面的醒目位置。一学年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撰写日记30多篇,共计1万多字。循环日记,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循环日记——倾诉与发泄

人为什么要写作?语文新课标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是为了考试。显然,大部分学生平时的习作是被“逼”的,被教师“逼”,被考试“逼”。潘新和教授认为,人有情感就要宣泄,有苦闷就要倾诉,有困惑就要发问,有寂寞就要排遣,有乐事就要分享,有痛苦就要抚慰,有无聊就要自娱,有感悟就要炫示……笔者认为应在具体的练笔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让学生明白习作、写日记就是“表达与交流”,就是倾诉与发泄。

[案例1]鼻涕虫VS鸡大腿

今天爸爸妈妈不用上班,于是准备在家里烧一顿丰盛的晚餐。终于吃饭了,我第一个跑到餐桌旁。哇!好丰盛啊!有牛排、鸡大腿、红烧肉……简直就像过年一样。我猛吸了一口气,打算先闻一闻香味,可是什么香味也没闻到;再猛吸一口气,仍然什么香味也没闻到……就这样,我吸了很多次才突然想到:我感冒了,鼻子被塞住了,自然闻不到菜香了。

闻不到香味,我也要把它们吃下去。于是,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鸡大腿放在碗里。正当我张大嘴巴要吃鸡大腿时,“鼻涕虫”似乎也被香味吸引了,要流出来和我“争”吃的。我放下鸡大腿,使劲吸了一下鼻子,不让“鼻涕虫”流出来,又赶紧去抽了一张纸。“哼——哼——”“鼻涕虫”终于被我消灭了。想到还没吃一口鸡大腿,我又连忙坐下来吃。平时,鸡大腿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现在,香味闻不到了,吃起来也索然无味,食欲一下子就没了。“鼻涕虫”似乎仍不罢休,又流了出来。我生气了,拿出一张纸,用力地擦了一下鼻子。为了防止“鼻涕虫”再次流出,我把餐巾纸放在桌边,以便随时擦鼻子,看上去很不雅观。唉!这感冒害得我一顿饭都没吃好。

习作就是为了抒写自己的心灵——表达自我,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我要交流”“我要宣泄”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写日记、练笔就是展示真我的风采。因为有感而发,为了宣泄,为了表达,学生往往能在循环日记中一气呵成地写下不少文字,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每当笔者批改学生的日记时,只要发现学生在用词、语言、构思、选材等方面有特点、有个性就圈注表扬,书面点评;只要有亲切感、幽默感、新鲜感就给予“高分”激励。同时,笔者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朗读学生日记佳作片段,欣賞品评,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获益不少,也许这就是管建刚老师所做的“作后讲评”。研读学生的日记,就能知道班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作后指导”“作后训练”,这样的“指导”“训练”,很容易切入学生日记练笔的最近发展区。

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笔者读哪一组的日记次数多了,其他小组的学生就暗暗铆劲,不自觉地展开竞赛,比比谁的日记老师表扬得最多。于是,为了写好日记、写出有新意的日记、写出好玩的日记,班里不少学生平时就开始慢慢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积累练笔素材。

二、循环日记——世界都在笔下

语文教育的意义就是使学生成为言说者,在 “文字世界”里成为自己生活、命运和世界的主宰。循环日记与教材规定的习作不同,没有很多限制,随心随意,可写心情感受、可写社会见闻、可写家庭趣事,可写校园故事……只要愿意,什么都可以写。

每一个儿童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一个儿童都是故事的结合体,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伴随着鲜活动感的故事。可以这样说,写日记、习作的起点不在别处,而在每一个儿童自己。笔者以为,写日记和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唤醒自己的故事、选择自己的故事、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故事的过程。

[案例2]“魔鬼”习字卷

今天第二节课刚完,我就被“晴天霹雳”给“电倒”了——竟然要写字比赛!这可吓了我一跳……我可千万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得很难看呀……噢?!对了!我赶紧对书包进行了“地毯”式搜查。翻了老半天,忽然,我欣喜若狂地从桌肚里拿出笔,冷笑道:“哈哈,我又和你重逢了,我的老朋友啊——钢笔,你出来的可真是时候呀!”我赶紧拔下它华丽的“外套”,露出了它的肚子——嘿,墨水正好,不多也不少!

…………

我端端正正地将班级和名字写了上去,再看那些例字,心里暗想:怎么全是笔画多的字呀!而那笔画最少的字偏偏是我写得不怎么好的“咒”字。刚写完第一个字“趁”,心里不免疑惑起来,怎么感觉不对劲?再仔细一瞧,供写字的方框也太大了吧,很不顺手,我“恨”呀!我咬牙切齿,边想边写:这老师怎么回事,和我们学生有“仇”吗?笔画多就算了,笔画少的“咒”字我写不好也就算了,竟然还给我们这么大的方框,难道框大字就会变好看?那还不如这张纸只印2个方框,正面例字,反面仿写,不多不少,还充分利用了国家资源呢!我只能跟你说:我服了!

写了很长时间,终于写到“咒”字了,第一个“咒”字撇太长,第二个“咒”字写得太小,第三个“咒”字又写得太大……终于,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写完了“咒”字,可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终于得出结论: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真是有几个“咒”字,就有几个样啊!

这样的日记内容使学生们觉得日记练笔也好,习作练笔也罢,在故事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写作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在意”,课堂、操场、走廊、食堂、家庭……都是孕育故事的场所。只要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又怎能没有素材呢?

三、循环日记——养育言语人格

语文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经常见到学生在习作中讲假话、说空话、讲违心的话。学生害怕习作、抵制习作,每每遇到习作不想写、不敢写。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真的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而是担心说了真话、说了心里话,教师会批评、同学有意见、家长会责骂,小学生年纪虽小,却个个被语文教师培养成了“老成持重”的小大人。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开诚布公提倡师生人格平等,只有师生人格平等了,师生关系才可能和谐亲密,学生才会在习作和日记里写真话,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钱理群先生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個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潘新和教授认为,当代重言语技能的训练应转向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从言语生命潜质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写作是个人生命的表现与存在,这是一种“精神”之需。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首要就是学生人格的养育,提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同学之间的情谊、师生之间的交流建议,通过言语表现。习作,可施展学生禀赋、张扬学生个性,将对学生言语学习的发展性、精神性需要的培植放在首位。日记、习作内容应当没有“禁区”,一切真正发生在学生生活情境中的故事,都可以成为练笔素材,成为唤醒同伴更多故事的“引子”,成为学生走向言语表达的动力。学生的言语人格最基本的品质就是真诚。真诚,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生命状态,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循环日记让学生们怀揣一颗颗稚拙纯真的童心,慢慢拥有自己的言语个性和浪漫情怀,诗意放飞想象和幻想,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快乐。

猜你喜欢

表现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用数字插画艺术表现民俗文化的尝试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浅析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室内效果图的计算机表现技法之教学要点浅析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