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2021-02-21蒋功旺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段式初中科学科学素养

蒋功旺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三段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科学课程活动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学习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了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學模式;科学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开始推行的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的。

一、“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构成

“三段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修正三个阶段。以问题为主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导学案。课前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帮助学生迁移、内化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动参与者,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1.课前预习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笔者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导学案。例如,在教学华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导学案中设置了难易适中的预习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预习题根据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涵盖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2.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1)课前释疑,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笔者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评价。课堂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声音,如蜜蜂的嗡嗡声、音乐厅里小提琴的演奏声、教室里学生的朗读声等。观看视频后,引出教学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

(2)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学习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音叉、一根橡皮筋和一把钢尺。首先,笔者让学生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发声的同时用一个被绳子拴着的泡沫小球去靠近音叉,同样让学生想办法让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观察橡皮筋和钢尺发声时的现象。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难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的结论。其次,让每名学生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齐声朗读,亲身体验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最后,笔者借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抛出下一个话题: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吗?最后归纳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这个问题时,笔者让小组中的一名学生站在桌的一端,另一名学生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听到敲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敲击声吗?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学生回答:第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桌子传播的。那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呢?笔者演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密封的发声卡置于盛有水的玻璃瓶中,能够继续听到铃声,不难得出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笔者将发声卡放在玻璃瓶中,将玻璃瓶的空气逐步抽出来,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卡发出的声音。通过上述实验,学生最终得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声速,了解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接着向学生提问: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个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通过解决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3)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设计了适量的、多层次的课堂练习题,通过及时训练、有效点评、查漏补缺、释疑解难来夯实基础。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笔者还布置少量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提升的目的。

3.课后修正阶段

课后修正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课后修正就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中的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

三、初中科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三段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提高科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质疑和探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反思和探讨。例如,在课前预习中,学生不会预习、预习质量不高、预习效果不理想等,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参与和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闫维桢.普通高中“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2012(3).

[2]孙庆成.初中物理构建“任务驱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熊伟,廖勤生,唐静.构建“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9(11).

[5]鲍占君.“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10).

[6]刘青山.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实效的、高效的课堂:实施“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有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猜你喜欢

三段式初中科学科学素养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游戏教学法在“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编剧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