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1-02-21乔琪

新西部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思政

乔琪

“四史”是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所以“四史”元素应通过史政结合、多元活动及课程思政的方式,让高职院校思政課有厚度、有广度、有深度,使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四史”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四史”知识入心、入脑并指导实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研究历史发展动态,厘清历史运动轨迹,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尤其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四史”,铭记历史,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是当代青年学子的应有之义。思政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四史”形成的历史脉络及内涵

历史有其特殊功用,对现在和未来有着方向性指引的作用。“四史”这一概念的形成,亦是从无到有,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史和国史是首先被提及的学习内容。最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之后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史”,并与党史、新中国史并列,由“两史”拓展到“三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三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由此,“四史”正式形成。学习“四史”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也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而言,“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以来的百年历史,这一历史阶段包含了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探索。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胜利,都是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基础上实现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百年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推进自身建设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新中国史”则是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极为辉煌的一个部分。国家的各项制度实现从无到有,日臻完善,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改革开放史”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亦是新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的真实写照,于党、于国、于民来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从此真正走向了繁荣和昌盛。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记录了社会主义的成长史,从1516年算起至今大致五百年的时间。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由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到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从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遍地开花的发展历程。但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践证明,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并且立足本国社会发展实际,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完善课程体系,推动思政教育

与高校思政课体系设置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五门课程不同,目前,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由于并未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习思政课程时就留下了历史知识的空缺,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出现史政分家的现象,如果不了解中国近代史,就无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断的意义;如果不了解改革开放史,就无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一论断的内涵,没有历史知识作为依托,单纯理解理论知识较为吃力。加之高职院校并没有明确设置专门“四史”教育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历史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因此,“四史”是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四史”教育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新时代意义。

(二)厚植历史底蕴,提升历史思维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弱,按照国家现行的招生规定,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在本科之后,分数段低于本科高校,以2020年陕西省为例,本科招生分数线405(文科)、350(理科);高职高专分数线160(文理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我国现在阶段主要考察的内容为抽象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的高考分数也证明该群体的知识储备同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四史”教育的融入,既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量,达到知识广度的涉猎、厚度的累积和深度的挖掘,同时,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历史思维能力,因为“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维实践,即“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最终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认同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需要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支撑,还应该在国际社会体系中提升话语权,体现中国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实力,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因此必须牢牢掌握中国历史研究的叙事权,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2]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形成得益于不同民族的特有历史环境,可谓“各美其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从单纯的历史认知走向更深刻的历史认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脉络的深入了解,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批判虚无主义、澄清谬误,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以知识的讲授作为基础,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抓手,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作为载体,最终达到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学生内心的目的。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一)史论结合见真知

“四史”入思政课堂,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开展“四史”教育,思政课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对思政教师来说,课堂上讲的是人间正道,要理直气壮,要实事求是,要激情澎湃,这是五十六个民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光辉岁月。在思政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练就的本领,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用真实的案例打动学生,用巨大的成就鼓舞学生,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发挥思政课筑红育人的作用,青年学子坚定政治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在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述史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史实,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回避和否定历史。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阐述1956-1976年这一时期建设社会的曲折探索阶段。因为学习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纪录片进行学习,成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将线上资源有效嵌入教学实践,能够更加生动地诠释历史,使思政课堂更加鲜活。在形式上,通过“我来讲党史”“节假日入思政课”等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是新形势下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二)多元活动显成效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丰富的党史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升华,让学生“走出去”亦是学习“四史”的有效手段。“四史”的主题色永远是红色的,对红色资源的探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在历史现场讲述“四史”,使高职学生有历史代入感,更能入眼、入心、入脑。宝鸡地处关中腹地,党史遗址丰富,对于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宝鸡党史网研究显示:宝鸡革命遗址125个,中共早期县委、区委、党支部和农民协会遗址,数量达21处;涉及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2个,如彭德怀“攻取宝鸡”指挥部遗址、东北竞存学校遗址、扶风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遗址等等;革命领导人故居8个,如张云锦故居遗址、李达故居等;烈士墓9个,如严子夏烈士墓、王乐天墓等;各类纪念设施15个,如扶眉战役纪念馆、陇县烈士陵园等。所以,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以实地教学的方式,探索课外教学基地的第二课堂教学,有利于“四史”元素的融入。

利用好微信等网络平台,补充校内“四史”宣传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平台每周推荐一部红色题材的电影、推送相关的视频片段,如《两个小八路》《智取威虎山》《建党大业》等红色影片,通过电影的红色主题,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以赛促学,通过马院(思政部)组织知识竞赛、趣味竞答等活动,从学院层面重视“四史”知识的学习,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四史”知识的学习,拓展学习的渠道。

(三)课程思政育文化

课程思政亦是“四史”元素融入高职课堂的重要一环,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体现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目的,既收获了相应的专业课知识,又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许多专业课程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四史”知识的融入则与其历史背景不可分割,这些专业课程的发展与壮大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通过挖掘专业知识的历史背景与 “四史”元素相结合,学生既不会觉得突兀,又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学院为例,该学院的高职学生以师范类为主,以专业课程《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为例,该课程以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为逻辑主线,其内容本身就是新中国发展史的一部分,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变化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存在形态、变化原因、功能定位、模式演变、办学理念、特色文化、课程设置及改革等內容,涉及中国职业技术师范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的历史进程就是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部分。就此而言,在教授《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这门课程时,可以顺其自然地把 “四史”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需要青年学子正确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树立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中国未来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四史”教育更应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5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1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1).

[3]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22-24.

[4]李强华.习近平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3):5-8,13.

[5]田克勤,郑自立.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2020(7):11-17.

[6]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7]孙艳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101-105.

[8]李强华.“四史”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10):30-43.

作者简介

乔 琪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序列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