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为了“鲤鱼跃龙门”的承诺
2021-02-21尚儒
尚儒
驻村扶贫七年,实现了给龙门村群众“鲤鱼跃龙门”的承诺,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
——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赵琦
2020年10月17日,“陕西省脱贫攻坚奖”揭晓,渭南师范学院驻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赵琦荣获该奖项的创新奖,成为全省省属高校惟一荣获脱贫攻坚奖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渭南市惟一荣获“创新奖”的驻村第一书记。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七年前,赵琦还是一个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教师。
融入龙门村
七年前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迅速在全国铺开。这一年,渭南师范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兼扶贫办副主任赵琦34岁,用他的话说正处于“最青春的黄金时间”。
赵琦所在的渭南师范学院为陕西省属高校,该校从2014年5月起与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结成了“两联一包”的帮扶对子。同年6月,渭南师范学院选派赵琦到龙门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2016年8月,赵琦被任命为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龙门村脱贫攻坚战作战指挥部第一总指挥至今。
拟任命赵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学校党委找他谈话,问他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困难。赵琦回答:“没有意见,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请组织放心。”赵琦回忆说,当时,他的儿子出生还不足百天,父母身体弱需要照顾,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扶贫干部,正在渭南市临渭区的塬区扶贫。他们两口子都是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80后”独生子女,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确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认为,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拥有十六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初心。
赵琦帮扶的大荔县龙门村,是黄河岸边的一个贫困村。黄河上游渭南市版图最北端的韩城市也有一个龙门村,传说鲤鱼从上游的龙门出发,沿滚滚黄河南下,连跳三个轮回,最后在下游大荔县的龙门化鱼为龙,完成华丽转身。这就是流传了几千年的“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赵琦给龙门村乡亲们的承诺是,“只要还有一个群众没脱贫,我都不会离开龙门村。”他把这称之为“鱼跃龙门”的承诺。
为了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让自己融入到龙门村,打消村干部和乡亲们对自己的疑虑,赵琦首先从改变吃饭开始。村委会没有食堂,好在村上有几家小面馆,赵琦就成了这几家面馆的常客,炒面、烩面、油泼面,除了面还是面,再无别的选择。
一段时间下来,原本准备“吃苦”的赵琦非但没有瘦下来,反而胖了一些。他说,这都是吃面的结果,平时在家以米饭为主食。但是相比驻村的孤寂,吃饭的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驻村期间,到了晚上村民都各自回家,赵琦面对空荡荡的村部,不由得思念起父母和妻儿。他只能用读书排解对家人的思念。村部他办公室的隔壁是龙门村农家书屋,赵琦一头扎进书本里。他在讲述自己的脱贫攻坚故事时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以及许多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他都是在龙门村读完的。
让冬枣精品化
驻村扶贫期间,赵琦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初到龙门村时,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体型微胖,戴着眼镜,让人顿生喜感的年轻人走街串巷,东家进西家出,不管见了谁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嘘寒问暖。不用问,那一定就是赵琦。很快,赵琦就掌握了全村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龙门村的“家底”,特别是全村贫困户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情况。
担任第一书记后,赵琦从抓党建工作入手,在党员中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理念,组织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實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工作创新,在龙门村率先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让党员干部先学起来,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由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先锋引领和示范帮带作用。率先实施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赵琦清楚,脱贫攻坚是硬任务,硬指标,也是检验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驻村不久,他发现龙门村人虽然也确立了经济作物的发展方向,但是所产的冬枣卖不出好价钱,一部分种植户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他和村干部走访后发现,制约冬枣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设施的问题。在此之前,常规的冷棚种植市场已经饱和,冬枣每斤收购价只有三五块钱,想要卖出好价钱,必须给冬枣的设施升级——建温室大棚。
相比传统的冷棚,温室大棚的成本比较大,建一座棚需要5万多元。尽管赵琦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群众却很少有人响应。经过和村民们的深入交流,找出了症结所在——大多数群众担心改建了温棚,还是卖不上价,成本收不回来。
这时,村里的党员和干部站了出来。党员示范户先行改建自家的冬枣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示范种植,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温棚冬枣每斤卖出十几甚至二十多元钱。这一下彻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就这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龙门村党员和村干部的带领下,高标准的冬枣温室大棚从最初的6座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座。
赵琦说,改变种植模式后,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接下来,他们要让优质的冬枣吸引更多的客商,卖出更好的价格。2018年,经过努力,龙门村建立了自己的冬枣市场,群众再也不用把冬枣拉到镇上县上的市场去交易,在家门口就能把冬枣卖给外地来的客商。因为讲诚信,品质好,龙门村冬枣的价格比其他地方每斤高出一块钱。
虽然从小在城里长大,没种过庄稼,但是赵琦明白,想让冬枣卖出好价格,每一位果农,必须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大荔冬枣的品牌,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大荔冬枣的品牌。“谁要是不讲诚信,砸了冬枣的招牌,那就等于砸了我们自己的饭碗。”他的倡议得到了龙门村枣农的一致响应。村民们开始信赖赵琦这位研究生书记,不再把他当外人看。
赵琦认为,在支柱产业上,龙门村要坚持走果品精品化的路子。经多方联络,促成了陕西省质检研究院与龙门村联合开展“陕西红枣课题研究”,并组织举办了“龙门村农业产业中长期发展专家咨询会”,邀请全国著名冬枣专家吕平会教授到龙门村进行冬枣种植养护技术培训,在渭南师范学院成立了“冬枣种植与管理技术研究中心”,还组织成立了党员科技扶贫帮扶小分队,充分发挥高校专家与当地“土专家”的作用,给果农讲冬枣提质增效技术,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分别从春季、夏季、秋冬季不同季节的冬枣管理为群众支招传技,让贫困户和全村果农学会科学管理,真正依靠冬枣产业脱贫致富。
据赵琦介绍,由于品质和口碑好,龙门村的冬枣还成为了杭州G20峰会使用的两种中国特有水果之一,龙门村的红香酥梨也成为南京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专供水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龙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2020年,龙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9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冬枣种植。
2020年农高会,赵琦带去的正是龙门村新鲜上市的脆冬枣,很受欢迎。
承诺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逐渐富裕的龙门人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可龙门村小学一度学生流失严重。赵琦意识到,“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也须从娃娃抓起,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恢复龙门村小学的办学活力。
赵琦利用自己所在高校的资源,先后邀请有关教授、专家来龙门村调研讲座,邀请省级教学能手来校开展示范教学,联系选派优秀师范生来龙门村小学义务支教。同时,他还向渭南师范学院及上级组织申请,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改善龙门村的办学条件,并先后为龙门村小学建成多媒体教室,安装一体机黑板,捐赠新型可升降课桌椅、音乐教学设备和体育器材、少儿科普图书等。经过不懈努力,如今龙门村小学已成为市级示范小学和市级标准化学校,全村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
赵琦发现,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观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志气。
赵琦讲到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的4月,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安仁镇街道一家美味早餐店开业了。这家店的主人是龙门村的贫困户刘兴民,由于女儿在天津上大学,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刘兴民困扰许久。在了解到刘兴民的家庭情况后,赵琦和村两委人员积极为刘兴民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支持他去开一家早餐店。做早餐是一个辛苦的工作,每天要起早贪黑,凭着自己的辛勤和努力,刘兴民的早餐店生意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足。2019年,刘兴民被评选为大荔县“十大脱贫创业之星”,成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典范。
赵琦还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和龙门村大多数家庭相比,吴富森的家庭有诸多不幸,母亲患脑溢血,术后走路不稳,父亲心脏搭桥,后来又患上脑梗,常年吃药。吴富森本人因车祸受伤,干不了重体力活。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病几近赤贫。因为两位老人长期需要照顾,吴富森不得不将上小学的女儿托管,更无法外出打工挣钱,一家人日子越过越恓惶。针对吴富森家里的具体情况,赵琦同村两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充分利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危改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政府兜底等七项扶贫政策,帮助吴富森解决实际困难,并帮助他栽植了5亩大棚冬枣。如今吴富森家的冬枣已经挂上了果,一家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身为龙门村第一书记,赵琦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在初步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后,他又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着手抓乡村振兴,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邀请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到龙门村开展扶贫下乡活动,先后在龙门村举办了8场扶贫演出,“全国扶贫日”暨重阳节时,龙门村还隆重举办了一个“福佑龙门”主题雕塑落成揭幕主题活动,村上建成了村民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广场“勤劳广场”。秋分时节,龙门村都要隆重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龙门村“龙门书院”揭牌成立。据悉,这是陕西省第一个农村书院。与此同时,赵琦的工作也得到渭南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的附属医院多次来龙门村开展医疗扶贫活动。渭南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成为赵琦工作的强大后盾。
村里有人算了一笔账,七年来,龙门村争取到排水道工程12万元,生产路硬化项目合计80万元,冬枣产业扶贫项目50万元,争取农田水利设施提升项目400万元,争取移民贴息贷款100万元。2019年,龙门村建成“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为全村共计落实贷款350万元。渭南师范学院积极实施帮扶龙门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2018-2020年),共计投入资金92.6万元。同时,协调捐赠桌椅125套、床80套、电脑3台、打印机2台、电视机2台、复印机1台,使龙门村小学和村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渭南师范学院还向龙门村投入机井资金4万元、生产道路资金5万元、产业帮扶资金7万元。实现30KWP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发电并网,投资85万元建成龙门村第二扶贫产业园,龙门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壮大。
赵琦很自豪地说,七年来,龙门村创建了10余个全省、全市、全县第一。龙门村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村级脱贫攻坚展厅,制作出第一幅精准扶贫立体作战图,创建第一个爱心超市,建成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厂……龙门村被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誉为“脱贫攻坚第一村”。赵琦在龙门村驻村扶贫工作成功入选了《全国优秀脱贫案例》。他被授予“陕西省脱贫助农公益大使”,还先后获得“优秀省级单位第一书记”“全省驻村联户扶贫考核优秀个人”“陕西好青年(扶贫类)”,渭南市“優秀第一书记”“全市考核优秀第一书记”“渭南标杆人物”“渭南好青年(扶贫类)”,大荔县“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帮扶干部”等荣誉。
赵琦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说实话,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确辛苦,但我感到十分快乐,看到龙门村的变化、乡亲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到由衷地高兴。当看到通过帮扶,我们的工作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乡亲们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我们更感到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能够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完整经历脱贫攻坚战全过程,我感到神圣与光荣。”
笔者最近一次联系到赵琦时,他说中省脱贫收官检查验收即将开始。听得出来,电话那头的赵琦很忙,语速很快,但说到龙门村时依然兴致很高,对龙门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正如他在工作感言中写的:驻村扶贫七年,实现了给龙门村群众“鲤鱼跃龙门”的承诺,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