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荣教授针药并治肾系疾病验案浅析
2021-02-21李焱风罗诚吕光荣
李焱风 罗诚 吕光荣
摘要:吕光荣教授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医整体观,擅长运用针药进行整体对应治疗。现列举吕老在临床中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肾系疾病的3个验案,分析其治疗思路,以飨读者。
关键词:吕光荣;针药结合;肾系疾病;整体对应疗法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1-0008-02
吕光荣教授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科学技术专家,云南省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为国家第五批、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床中擅用针药及气功疗法治疗心、脑、肾系统疾病和老年病、皮肤病及各类中医杂病[1],主张运用整体综合治疗的方法,临证经验丰富,对于肾系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效果显著,现举隅如下。
1 精癃病
患者刘某,男,72岁,2019年1月26日初诊。尿频、尿急反复发作10年余,曾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平素服用非那雄胺、盐酸坦索罗辛、癃闭舒胶囊治疗,尿频尿急仍反复发作。来诊时症见:夜尿4次,尿不尽,尿无力,尿线细,大便干,口干,口渴,时有头晕,舌质淡紫,苔薄黄而少,有裂纹,舌边有齿痕,脉弦细。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据症状体征,辨病属精癃病、消渴病,证属肝肾阴虚,气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20 g,杜仲15 g,川牛膝15 g,桑寄生15 g,栀子10 g,黄芩20 g,益母草15 g,茯苓15 g,夜交藤15 g,水蛭8 g,乌药15 g,金樱子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生黄芪30 g,穿山甲8 g,地龙10 g。上药,水煎服,日服3次,服用1周。针刺配穴:膻中、内关、合谷、尺泽、中脘、水分、天枢、气海、关元、水道、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
2019年2月2日二诊,诉大便通畅,排尿较前有力,夜尿2~3次,余症好转。
按:此案非单纯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病常多病杂陈,尿频一症非一病所致。吕光荣教授常常主张整体治疗,对于前列腺增生症,尤其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更应关注其并发病与合并病,只有综合治疗,兼顾整体,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吕老认为,尿频病有虚实寒热之分,或肾气不足,或阴虚内热,或痰湿瘀血阻滞,或寒邪直中少阴,或膀胱湿热下注,无论何病,膀胱均与之最为相关。治疗之法当通利、收涩并用,尤其是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还需酌情使用软坚散结之品,即要通利其小便,又要减少其尿频,还要软坚散结化瘀滞。此案中,患者肝肾不足、气阴两虚为本,加之有头晕之症,故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补益肝肾的同时,亦有平肝潜阳之功,配伍乌药、金樱子固肾缩尿,麦冬、五味子养阴固涩,生黄芪补气助膀胱气化,水蛭、穿山甲、地龙共用以活血利尿,软坚散结,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尿之功。同时予针刺治疗,通经活络,针药并用,往往可以速效。
2 小便后晕厥
患者,昝某,男,24岁,2019年11月2日初诊。间断反复小便后晕厥1年余,诉常有小便后晕厥,非每次小便均可发生,劳累后多见,发作时伴全身乏力、心慌,清醒后无其他不适,曾服中药治疗,效不佳;在人民医院检查泌尿系B超、腰椎间盘CT检查、头颅CT检查、尿液分析、血糖、血常规均无异常。舌质红,苔微黄而干,有瘀点,脉弦细数。据患者症状、体征,辨证为脾肾不足,膀胱积热,治宜清热利尿,益气升阳,方选猪苓汤合益气聪明汤、酸枣仁汤加减,具体如下:猪苓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炒白术30 g,蔓荆子10 g,升麻10 g,党参15 g,葛根20 g,黄芪30 g,白芍15 g,黄柏10 g,甘草5 g,丹参20 g,酸枣仁20 g,川芎10 g,佛手15 g,茴香15 g,台乌药12 g,川牛膝15 g,车前草15 g。服用1周。针刺配穴:膻中、内关、合谷、列缺、中脘、水分、天枢、气海、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然谷、昆仑、归海。眼针:心区、上焦。
2019年11月9日二诊,诉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症状减轻,精神稍佳,偶有心慌。舌质稍红,苔薄白,有瘀点,脉弦细。续前方加莲子15 g,服2周。针刺配穴同前。
2019年11月23日三诊,诉近日症状未见发作,偶有疲倦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嘱针刺配穴同前。
按:本病俗称“尿晕症”,亦属中医“厥证”范畴。吕老认为,此病因小便而起,气随津脱,气血不能上荣元神之府,而见晕厥之证,病在下,症在上,上虚下实,与君主之官关系密切。因而在治疗上,当兼顾下焦之膀胱、中焦之心、上焦之脑,气血升降失常,不能上荣髓海,故见此病。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若反复发作,必会导致元神失养而诱发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常见形体消瘦之人,多有气血不足之证,然此例患者膀胱积热于下,气血不达于上,与心之气血不足密切相关,故以猪苓汤清热利尿而散膀胱中之热结,以益气聪明汤升提气血,益元调神,以酸枣仁汤养心清热,配伍佛手、茴香、台乌药温中行气,以川牛膝、车前草引药下行,寒热并用,上下同调,共奏良效。
3 淋证
赵某,女,尿频、尿急、尿痛1周,予2020年1月16日初诊。1周前出现尿频尿急,在社区门诊检查尿液分析提示“WBC,RBC”,在家中自服氧氟沙星好转。来诊时症见:小便灼热,夜尿3到4次,尿不尽,轻微疼痛,纳可,眠差,小腹胀,大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诊断热淋病;西医诊断为泌尿道感染,辨证属湿热血瘀证,治宜清利湿热,活血通淋。予柴令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柴胡15 g,法夏15 g,党参15 g,黄芩15 g,白术30 g,茯苓15 g,泽泻15 g,猪苓15 g,台乌12 g,车前草15 g,鱼腥草15 g,石韦15 g,紫丹参15 g,百合15 g,大腹皮15 g,黄芪30 g,益母草15 g。上药,水煎服,日服3次,服用1周。针刺配穴:膻中、內关、合谷、尺泽、中脘、水分、天枢、气海、关元、水道、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
2020年1月16日二诊:诉药后症状基本消失,仅见尿道不适,自带社区尿液分析检查提示正常。守前方加淡竹叶10 g巩固,针刺配穴如前。
按:柴苓汤出自《丹溪心法附余》,为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具有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小柴胡汤为和解剂,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的常用方剂。在此例治疗中,吕老师在治疗中除用两方外,还加入了丹参、百合以凉血活血、养心润肺,大腹皮通利小便,黄芪补肺脾肾而利尿,益母草利水养阴活血。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矣。气化所需之阳气,来源于肾、三焦、心,然体内有湿浊阻滞,下注膀胱,久而化热,热灼血瘀,瘀阻水道,不通则痛。小柴胡汤清理内热,五苓散助阳化气,加凉血活血通淋之品,共奏良效。
4 讨论
吕光荣教授在理论上率先提出“中医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明确疾病诊断再辨识病的证性论治。这与伤寒论的辨证思路相一致。其中辨病,指中医辨病,而非西医疾病。在中医临床上,主张诊断辨证须明确病、症、证三者的递进关系,有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治疗上以病为主线,以证为核心,分层治疗,形成中药、针灸与气功导引三法一体的整体对应疗法[2-3]。对于肾系疾病,虽以肾系为主症,但肝肾同源,往往需将两者结合考虑。老年性疾病,尤其涉及多个脏腑伴有复杂病机者,应当抓住主症与核心病机。在治疗上,吕老一向主张针药并用,在选穴方面,膻中、内关、合谷、中脘、水分、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太冲、太溪为常用穴位,可根据患者具体疾病及临床症状进行配穴加减。如肾系疾病常以上穴位基础上加列缺、照海、阴陵泉、复溜,必要时加人中,尿频、尿急加列缺、曲骨、行间等,也常配以眼针,如心区、上焦等。
參考文献:
[1]李锦鸣,吕允,郝敬红,等.吕光荣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经验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75-76.
[2]罗诚,吕光荣.吕光荣教授整体对应疗法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11):12-13.
[3]吕光荣.中医内科证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
(收稿日期: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