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1-02-21李倩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农村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欠佳。文章结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落实家校共育工作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策略;有效性
一、 引言
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高中生面临高考升学,学习压力较大,加上人际关系问题,家庭教育等问题,部分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厌学、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自残行为。这种状况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 農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农村中学学校倾向于关注升学率,在教育过程中只关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呼吁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部分农村学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中。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农村学校也根据政策要求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多只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再加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效果等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使得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二)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部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没有固定的教材,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也没有明确的教学考核标准,甚至连专业的心理教师都没有,由学科教师兼职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三)师资力量薄弱
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农村地区部分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实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中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堪忧,甚至部分学校由其他任课教师或者班主任临时兼任心理老师,这些兼职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化
中国农村地区大多数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学习科目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面临的实际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学,只是按照课本枯燥地讲授心理学理论和基本概念等,不懂得创新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做别的作业,教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单纯地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没有真正地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考虑,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流于形式。
三、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注重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很多高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并没有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长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不仅很难提高学习效率,还会使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要多元化,让学生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班级为一个小团体开展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利用校内广播站每周向学生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述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次选择不同的主题,以理论结合实践,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每月出一版有关心理健康的黑板报,通过不同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能接收到爱的关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二)提高警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招聘心理健康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在任教过程中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配备要齐全,如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治疗室等,并且学校必须具备可以用来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软件,这样可以对行为出现异常或者来访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评估,使心理咨询老师的心理健康帮助更有针对性。最后,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备将来学生求助时参考。在普查过程中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通过约谈,进行心理疏导,助人自助。
(三)重视师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最基本的策略之一就是要有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教师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避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出现知识短板。教师可以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学习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分享交流中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互相探讨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四)创新教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枯燥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甚至课堂开小差,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并没有太大的收获。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玩与学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学习或生活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主题。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考试焦虑这个问题开展主题课,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考试焦虑的原因,并掌握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让学生能正视考试焦虑,缓解考试焦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活动,让有共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能在团队中获得心理成长的力量,了解还有很多同学有和自己一样的心理困扰,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自己的焦虑程度,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缓解心理困扰程度。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需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无法自己调解时,可以通过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这样一对一的咨询学生能毫无顾忌地吐露心声,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咨询计划,帮助学生尽快摆脱心理问题,重拾自信,快乐成长。
(五)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家校合作,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进入高中以后,部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几乎为零,偶尔的家校联系,除了沟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方面几乎不会涉及,使学校和家长并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成效甚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要引起教师重视,丰富家校合作,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常见的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除了探讨学生的学习状况外,要重点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一些与家长有关的主题班会时,如孝心的培养,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加,以提高班会教育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校联席会议、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压抑等心理困扰,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教师要做到尽职尽责,抓住各种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定期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丰富心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心理咨询能力,落实家校共育工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洁玉,陈超然,王子慧.農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48-50.
[2]龙淑玉.让阳光洒满中学校园:对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发展,2018(5):76.
[3]代玉容.新课改框架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3):58-60.
[4]段艳婷.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5(4):233.
作者简介:
李倩,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