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的课堂”中开展小学生生涯启蒙教育*
2021-02-21唐晓安
唐晓安 吴 怡 张 倩 张 怡
小学阶段是生涯教育的启蒙阶段。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让学生扩展生活经验,提升生涯认知;具体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职业,正确认识学习和未来生活的关系及重要性,参与喜欢的活动以及探索兴趣爱好,扩展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行业场馆等社会资源优势,尝试在“行走的课堂”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自我与个性、提升学习动力,实现生涯意识启蒙、生涯发展能力养成等育人目标。
一、调查分析,明确生涯辅导校外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调查学生需求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小学中高年级是发展生涯意识的阶段。此阶段侧重“启蒙”,可以通过单元教学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在课程内容上,生涯教育课程分为了解自我和了解职业两部分: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优势、自我能力发展等;了解职业包括了解职业分工、职业内容、简单职业规划等。
为了解学生生涯发展的真实水平,同时为生涯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提供依据,学校开展了关于三至五年级学生生涯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自我觉察、对学业的认识、生涯能力、职业认知以及对梦想的设定。
自我觉察主要了解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能力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能力等级,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觉察最敏锐,具有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但是需要通过引导和探索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发现和澄清。
对学业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学习缺乏目标及动力,需要引导其形成“学习有道,学习有法”的意识。
关于生涯能力的调查,主要围绕情绪控制、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情绪控制和人际交往方面表现良好,在时间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对职业认知情况的调查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职业认识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了解父母的职业,但都认为会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大部分学生在“我对职业了解有兴趣并且会思考自己将来能不能从事这个职业”和“我认为所有的职业都一样有价值,并且我都愿意从事”这两个问题上选择了“部分是”。结合访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了解职业,但是不会将自己与职业联系起来,觉得太遥远;他们认为每个职业都有价值,但并不是每个职业都愿意从事。
对梦想设定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中,“有梦想,并能将梦想作为前进目标”的人数仅占一半左右;所有学生都认为实现梦想并不容易,非常清楚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等。对于“我的梦想很多,并且总是改变梦想”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是”与“不是”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通过访谈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梦想不止一个,促使产生多个梦想的原因包括兴趣爱好、家长的影响、偶像的影响等。由此可知,学生缺乏对职业梦想的关注和认识,需要得到外界的启发与引导。小学三至五年级生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对职业的认知和梦想的启迪,能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及提升学习动力。
(二)设定生涯教育目标
基于前期调查研究及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学校制定了生涯教育校外实践目标,即实地参观企业,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感知不同职业,扩充对职业的了解,提高自我认识,发展职业兴趣;通过深入一个职业(行业)的探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的要求、规范,丰富对职业和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增强学习动力,激发职业梦想;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将某一职业探秘的经验迁移至其他行业的探秘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扩充对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
二、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生涯辅导校外实践活动框架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备各项心理能力但能力还不稳定;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是直观思维更为重要;喜欢参加活动。因此,三年级生涯辅导校外实践活动的设计可围绕“职业初探”进行,主要通过实地探访企业,初步感知职业、感知社会,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心理能力都进入快速发展期,开始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可进行更深层次的职业探索。因此,四年级活动设计可选择利用学校周边地铁博物馆的资源,围绕“地铁探秘”这一主题,开发职业探秘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任务深入探索职业、丰富职业价值观、增强学习动力。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凸显,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活动设计可围绕“行业自主探究”这一主题。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将在职业探秘系列活动中获得的能力迁移至其他行业的探秘活动,进一步扩充其对职业的认知,感受职业体验的乐趣,同时进一步感受职业精神、职业品质,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涯辅导校外实践活动框架设计见表1。
表1 生涯辅导校外实践活动框架
三、实践探索,开发生涯辅导校外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任务驱动,初步感知职业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围绕活动任务,通过对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思考个人梦想。为了让学生明确每次职业探索的目的,学校将每个单元的内容设计成一份份“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标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进行探索。以三年级为例,根据生涯辅导的目标定位进行如下设计。
1.设计活动模块。
任务单设计分为四个模块,模块1是走进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猜想企业中的各种职位。模块2是遇见行业:通过参观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服饰、工作用具、工作状态等。模块3是分享所见:参观之后进行分享。模块4是创想未来:为参观的企业提供一个设计创意等。
2.过程“前移后续”。
实践活动前,由各班班主任通过主题队会组织主题探究指导:介绍企业情况、搜集学生提问、设计调整任务单。实践活动中,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考察,针对任务单中的问题进行观察、访谈、记录。实践活动后,再由各班班主任通过快乐队会的形式开展探究分享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职业,也培养了浓厚的职业探索兴趣。
(二)以点触面,深入探索职业
四年级“地铁探秘”实践活动,从地铁的建设、生产、运营、维护等领域充分挖掘资源,开展系列化地铁职业探秘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场观察中感知,在交流访谈中感悟,开展丰富的生涯体验活动。具体活动架构见表2。
表2 “地铁探秘”主题—单元活动架构
1.确立“四个一”活动体验。
基于生涯辅导目标,通过“一堂认知课”“一张任务单”“一次探索游”“一场分享会”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形成初步感知、深入探索、自主感悟递进式的活动体验。一堂认知课,即活动的前移,可以是活动前的任务梳理,也可以是活动中的知识传授。一张任务单,既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梳理,也指向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一次探索游,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心感受。一场分享会,即活动的后续,学生汇报总结实践活动,教师落实强化生涯辅导目标。
2.创生“识、探、行、创”探究步骤。
识:认识各种器物,了解它们的作用,感知地铁行业的产业链。探:通过访问、网络搜集信息等方式进行深度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行:在行走中通过比一比、辨一辨等方式,增进学生对地铁职业分类的认识。创:将辨识、探究的成果进行物化。四个活动步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顺序进行有机调整,同时将活动步骤设计成探究任务单,便于学生有条理地开展活动。
如“地铁里的职业装”这一单元,通过对“为了地铁的安全,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铁职业装”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与地铁相关的职业,感受地铁的安全运行离不开这些职业。实践活动依据“识、探、行、创”四个步骤开展。
识:通过公众号微讲座,让学生认识了解地铁职业服装,引导学生探寻地铁职业装背后的职业。
探:学生通过网络及家长资源进行调查,对地铁职业装背后进行职业的提问,并汇总问题。
行:学生走进地铁,观察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针对前期问题进行职业探访。
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地铁职业的认识记录下来,可以是画一画工作场景,可以是叙一叙工作状况,也可以是说一说工作感悟,并与同伴分享。
(三)走近榜样,感悟职业品质
“地铁匠人”这一单元,主要通过“匠人匠心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从这些默默付出的匠人身上体会职业的价值,感受劳动的温度与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从人物经历中体会职业精神。
学校邀请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维护保障有限公司的孙健华开设“开启梦想号专列”职业启蒙教育的讲座。讲座从一张工作名片和一份学习经历入手,鼓励学生提问。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工作以后又去读研?有的学生问:土建维护与地铁有什么关系?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思考。
2.从工作故事中感悟职业品质。
上海地铁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微视频《上海的温度——一根钢轨》,讲述地铁人为了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在深夜克服种种困难,紧急更换一根钢轨的故事,体现了地铁安全运行保障人员虽默默无闻却责任重大。学校以微视频《一根钢轨——让劳动更有温度》导入,采访地铁人,听他们讲述工作中非常紧急或者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让学生感悟每一个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岗位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课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感悟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能力迁移,扩充职业认识
五年级“自主探究”活动是对四年级的实践经验的迁移,充分挖掘学科的隐性教育资源,并结合家长资源,完成对职业的探索与认识。五年级生涯实践自主探究单见表3。
表3 五年级生涯实践自主探究单
四、反思总结,提升生涯启蒙教育的实效
(一)学生生涯意识提升
课题总结阶段,学校从自我认识、学业认识和职业意识三个方面设计问卷,形成《小学生生涯意识调查问卷》,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意识”“职业意识”“职业尊重感”等指标数据都有明显的提升。
(二)教师教育理念更新
从无意的职业启蒙到有意的课程推进和活动设计,教师浸润在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中,有了对生涯教育的重新认识和再次定义,明确了学校生涯启蒙教育承担的不只是纯粹理性的标准建立,更重要的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过程与合乎学生发展规律的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