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状及对策

2021-02-21史苹香

乡村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总面积耕地质量

史苹香

(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清水 741400)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李克强明确指出: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既是“藏粮于地”的核心载体,也是“藏粮于技”的重要载体,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1-4],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清水县耕地基本情况及地力现状

1.1 耕地基本情况

清水县地处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上游北部支流牛头河流域,属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32′~34°58′、东经105°45′~106°30′,总面积1 982.8 km2,现辖15镇3乡、260个行政村、1 118个村民小组。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略呈长方形,最高点海拔2 201 m,最低点海拔1 112 m,年平均气温12.58 ℃,年降水量570 mm左右。清水县耕地面积 8.633 万 hm2,园地面积 0.195 万 hm2,林地面积7.021 万 hm2,草 地 面 积 1.938 万 hm2,其 他 用 地 面 积0.767 万hm2。其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达46.64%,耕地以旱地为主,旱地面积为8.630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9.97%,除去东南部林区外,清水县各乡镇旱地分布均匀;水浇地面积仅为26.667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0.03%,仅在河流水系的两侧零星分布。清水县土壤类型多样,有褐土、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和红土等9 个土类,又可分为11 个亚类、28 个土属、41 个土种。其中,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0.2%,黑垆土占全县总面积的28.2%,黄绵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0%,新积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9%,红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1.6%。

1.2 耕地地力情况

2017—2020年清水县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结果显示,清水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总体呈提升趋势。2020 年度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7.73级,较2019年提升了0.03等级,较 2018 年提升了 0.05 等级,较 2017 年提升了 0.06 等级,其中2020 年三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占比相比前几年均有所增加,九等地、十等地相比前几年占比较少,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相比前几年有所提升(见表1)。

表1 2017—2020年清水县耕地质量等级

根据4 个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质量等级较高的一等地和二等地在清水县没有分布,三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0.4%左右,分布在红堡镇、永清镇和白沙镇,土壤类型为淀土、褐色土、黑垆土等。中等级耕地中的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0%左右,其中四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五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5%以上,六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中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永清镇、红堡镇、白沙镇、黄门镇、白驼镇和松树镇,金集镇、草川铺镇、丰望乡及新城乡少量分布,而西部土门镇、远门镇、郭川镇、王河镇及东部的秦亭镇、山门镇几乎没有分布。低等级耕地中的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在清水县分布较多,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0.0%左右,清水县18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八等地面积最大,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0.0%以上,是今后改良利用的重点;九等地在草川铺镇和秦亭镇分布最多;最低等级十等地在清水县也有分布,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主要分布在陇东镇和王河镇。总体来看,清水县耕地以低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后,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和十等地仍占耕地总面积的90.12%,清水县低等级耕地面积占比仍然较大。

从近几年清水县土壤养分含量化验结果来看,清水县大部分耕地土壤呈碱性,极少部分为中性,土壤平均pH 值为8.0。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偏低,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在15.0 g/kg,属于居中偏低水平,且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全氮平均含量在1.1 g/kg,属于居中偏低水平,全县分布不均,松树镇、秦亭镇、永清镇、陇东镇和山门镇部分地区含量较高,王河镇、白驼镇、郭川镇含量较低;有效磷平均含量在15 mg/kg,属于居中偏低水平,在全县分布不均,松树镇、土门镇、丰望乡部分地块含量较高,秦亭镇、新城乡北部地区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在200 mg/kg,属于居中偏高水平。

2 清水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状

清水县采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及开展耕地污染阻控等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清水县于2008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333万hm2以上,基本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清水县农作物上的全覆盖,通过取土化验明确了清水县土壤养分含量,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的配方施肥。通过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及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完成了清水县永久基本农田及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保障了耕地数量稳定。通过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废旧农膜回收、尾菜田间处理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减少了化肥、农药生产投入品的不合理利用,减轻了农业生产中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废弃物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耕地质量。

3 清水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3.1 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清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比较大,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6万hm2以上。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参与农业生产者年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加之农业尤其是种粮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保护意识淡薄,部分耕地被闲置、撂荒,耕地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另外,部分农业生产者对耕地“重用轻养”,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相关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不足,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3.2 耕地质量水平较低

近几年清水县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结果显示,清水县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属于黄土高原区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耕地质量等级偏低的县(区),也是天水市耕地质量等级偏低的县(区)[5]。2019 年,清水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比黄土高原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低1.29 级,比全国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低3.00 级。其中,评价为高等级的一等地和二等地在清水县没有分布,三等地仅占清水县耕地总面积的0.4%左右;中等级的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不足10%;低等级的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面积之和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且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偏低。总体来说,清水县耕地以中低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不高。

3.3 耕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农用地质量类别划分结果显示,清水县部分耕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虽然近两年清水县通过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污染耕地进行了治理,但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污染问题短时间内得不到彻底解决。另外,由于部分农户对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不合理,清水县耕地土壤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3.4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措施单一

自2008 年以来,清水县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333 万hm2以上,并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控污、残膜污染防控等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和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但受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及基础条件限制,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秸秆还田、机械施肥等技术在清水县的推广应用仍不到位,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措施仍然比较单一,不够多样化。

3.5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清水县缺乏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机构,参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专业技术人员中缺乏土壤肥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3.6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清水县积极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但存在项目资金被整合的现象,且地方财政对耕地保护及质量提升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4 清水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对策

4.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

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原则,根据不同农时季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宣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相关法律制度。通过现场培训、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开展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施肥、绿肥种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水平。

4.2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掌握动态变化

在已建立的117个测土配方施肥及13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清水县主要土壤类型、主要耕作制度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化验、分析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为分类指导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依据,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受污染耕地污染动态监测网络,每年开展监测,掌握耕地土壤污染动态变化,为耕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4.3 开展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提升耕地质量

根据清水县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力要素等,结合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分析各区域、各等级耕地主要障碍因素,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措施,对于耕地质量等级较高的三等地可采取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力度、深翻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农艺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中等级的四等、五等、六等耕地可采取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投入等农艺措施提升耕地质量,低等级耕地可采取农艺措施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等相结合的措施,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的目的。

4.4 加大各项技术推广力度

在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和机械化施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工程与农机农艺相结合,逐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同时,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等技术的推广,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不断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防止耕地质量恶化。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及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改善耕地土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耕地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机构,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充实技术力量,并加强设施和设备配备,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4.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以中央财政和省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市县级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4.7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体制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并完善耕地质量管理法规,加强耕地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耕地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建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红线综合管理制度,形成多方参与、上下协作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在保障耕地数量稳定的同时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5 结语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基础和长期工程,清水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长效机制,在保障耕地数量红线的同时,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总面积耕地质量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