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人物画中的戏剧性效果

2021-02-21王怡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平台

中国画画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戏剧性人物画戏剧

文/王怡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平台)

谢赫六法中“传移模写”是创作的基石,“传”含有传统、传神、传形等意义,它包括对历史的继承,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以及对主体情感的表现。“移”包括移情、移形,带有改造变化之意。我们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审美判断,将强烈的情感移诸画面,即把人生百态复合与集中。“模写”就是“传移”的落实。而中国人物画中的戏剧性效果就是从“传移”中生发而来。古人说“师造化,中得心源”,今人徐冰说“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今的社会充满着各种矛盾,大到社会事件,小到自我的内心,都是可视可感,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一些敏感的人就会在这些客观现实的矛盾中寻找新的人物绘画语言。在绘画形式复杂性、丰富性、多元性的今天,人物的戏剧性效果自然而然在一些人物作品中呈现,并把这种具有探索性的绘画语言作为一个目的手段或者追求的目标。

中国人物画中的戏剧性有双重性,或者说有两性命,一个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存在于“舞台上”,前者提供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赋予前者以美的、丰富的、可感知的外形。

中国人物画中的戏剧性具体体现在画面构成的戏剧性、画面人物关系的戏剧性、话题的戏剧性和画面戏剧因素的戏剧性四个部分。

一、画面构成的戏剧性

1.道具

道具是作品的二号人物,用的好使画面有“戏”,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是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情节之间的连接。尤其在当代人物绘画中,比如都市题材,反映现代人物状态的题材,中西文化碰撞的题材,都很难直接表达,人物情感细腻微妙,没有辅助性的一些道具是达不到那种强烈的冲突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概括提炼出一些时代的元素符号进行链接,赋予它们象征或者隐喻来传达我们的感受。比如现当代人物画中经常出现的蝴蝶、猫、金鱼、几何形状、木偶、玻璃器皿等等。古人作画也不例外,五代十国中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大臣韩熙载的私生活。画面中的屏风是极其重要的道具,使画面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从一个场景瞬间切换到另一个场景,就是一部时空转换的戏剧。清代吴历的《白云山青》第一幕绿树红花,怡然自得的景象。第二幕山涧把我们引向的并非理想的世界,一方纯白色的石碑,孤零零地矗立在陡崖上,枯树寒鸦,一片惨淡死亡的气息。古人也会根据情节的表达选择特定道具,石碑、枯树、寒鸦、菊花、松树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

2.用光

根据画面的需要,客观与主观的光线可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光线的作用有时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营造视觉中心,烘托画面气氛。

3.肌理

这里的肌理是画面的技法效果与观者所构成的戏剧性。陈洪绶的艺术孜孜追求高古境界,他的画面中多有锈迹斑斑、斑驳陆离的铜器,开片的陶瓷,枯藤古树和怪诞的人物形象。如茶具、酒具、花瓶、古藤,甚至是作为文房器玩的如意、镇纸等小玩意。这并非说明主人博物好古,这其中注入了历史的沉思,迷茫闪烁,似幻非真,观者似乎在和画中人作跨时空的对话,使当下和古代的界限没有了,如同打开一条时间的通道,赋予了极度的感官实感。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南唐·顾闳中

二、画面人物关系的戏剧性

一说到人总是复杂的,它包括单个人、两个人、一组人和人与画外观者的冲突和呼应,恰如其分的体现靠的是人物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内在的精神状态。有时候需要赋予表情和动作以夸张和变形,把控好“火候”,不能生硬给人以做作之感。不到位,则“温”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戏剧,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以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一个人或三三两两奏响了战争年代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交响曲。关于画里与画外人物的冲突和呼应,8世纪初的永泰公主墓,一幅壁画当中有一宫廷仕女两眼向外直视,目光的凝聚点稍偏,以极冷峻的面部表情与画外建立一种戏剧性的联系。马麟的《静听松风》,画中人本应倾耳聆听松涛之声,他却显得有点自觉,观望着画外。

三、话题的戏剧性

话题一定是在社会背景中孕育而生的,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总结或思考。通过一种修辞的表达,隐喻或者象征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碰撞。人们内心的矛盾、困惑,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农村与都市,高雅与低俗,精神与物质,精英与大众等等,这种状态不仅众生喧哗而且互相抵牾。《二郎搜山》是宋元以来画家们的热门题材,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其中宋代的《搜山图》是多个版本里面画技尤其高超的一本。图中描绘神兵神将们耀武扬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种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或是原形,或化为女子,在神将们的追逐下仓皇逃命。神将们手持刀抢棍棒,纵鹰放犬,前堵后截,使小妖们无处逃身。画面形象栩栩如生,动感强烈,气氛紧张,活脱脱在上演一部戏剧。

四、画面戏剧因素的戏剧性

据作品的主题和创作者的心境紧密相连。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坚信“生活本身就是戏剧的主人公。”叔本华说“戏剧——作为反映人类生存的一面最完美的镜子。”当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易卜生、契科夫的剧本时,剧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他们传奇跌宕的一生,都会震动着我们的心灵,时而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之中,无形之中在我们的心里形成一个戏剧世界的幻象。“舞台是一个使无形能显现出来的场所”,绘画不正是如此么!■

由于戏剧当中不管是人物的妆容服饰还是空间的背景道具都是很入画的,服饰中的云纹、水波、动物、植物、颜色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典型特色。因此也越来越多的画家愿意把这些因素融入在绘画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以戏剧为题材,把一个个生动的戏剧故事搬上画面。关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谙熟戏曲的剧情,下笔所出极其简练传神,行立坐卧、顾盼言语之势,妙在俨然相似。

绘画中的戏剧性是平常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脉搏的结果。它并非一种僵硬的模式,而是根

猜你喜欢

戏剧性人物画戏剧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