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2021-02-21古丽米拉•沙帕尔别克
古丽米拉•沙帕尔别克
摘要:随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近些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农业经济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其中,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在我国土地面积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因此,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进一步探究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现状
(一)农村居住人口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进一步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农村农业逐渐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这虽然极大的提高了我国传统农村农业的生产效率与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对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知,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在农业的生产中,环境保护意识极为薄弱,且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环境治理设施,甚至垃圾处理系统也没有建设完全,因此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流入了大量了不可降解和生活垃圾、对土地有害的废旧电池、破坏土壤结构的工业化肥等等,这些对我国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1]。
(二)我国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建立完善
随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脚步的不断加速,农村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在人们视野中,国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也在逐步加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泛,各地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和特质性,因此,国家目前为止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还没有出台具体详实和普适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以供我国所有农村地区所参考和使用。这样的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生态破坏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于当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以往相关的足够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学习,因此导致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在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漏洞,无法有效的从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四)国家以及地方缺少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对环保工作缺乏积极性
目前我国已经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以及政府缺乏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因为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与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生态农业,而发展农村生态农业需要农民对传统农业模式进行大量的改革与调整,加之生态农业本身前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民在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时,对于生态农业只能望而却步[2]。
二、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实施都离不开我国农村人口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因此,我国在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农村地区人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问题,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对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需要注意宣传手段与宣传方式,以保证农民能够普遍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保证宣传的有效性。在宣传方式上,农村地区人口对于文字的识别普遍存在困难,因此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设施条件,进行适合本地的宣传方式选择,例如结合当地的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利用电视播出节目以及广播宣讲等方式,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与多媒体的优势,将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组织丰富的文体教育活動,利用活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效果[3]。
(二)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提供可靠依据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当中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生态农业发展的落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肆使用化学试剂、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生活不可降解垃圾的急剧增加、当地缺乏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等等。这些问题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由于没有详实的法律政策可以依照,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控制和治理始终力不从心。对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的同时,必须上升到立法的层面,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依据。
(三)逐渐完善农村产业生态补偿机制以调动农民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生态农业是我国目前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在农村产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在我国农村各个产业中并没有得以普遍的落地与实践。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传统农业在面临生态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往往没有足够的积蓄投入到生态农业的产业当中去,因此我国在生态补偿的机制与项目上要进一步的扩大补偿项目的范围,帮助更多的农村产业从传统的模式向生态模式进行过渡与转变,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不完完善和优化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贴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以及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陈建兵.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解读切实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乡镇经济, 2020(12)
[2]陈润羊,花明物.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环境保护,2019 (22).
[3]盛克勤.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领导 科学,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