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铁网络化运营后站务运行的几点思考
2021-02-21刘恒文
刘恒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地铁纷纷进行了网络化的建设,为人们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提升人们的满意度,但是在地铁网络化运营之后,所对应的站务运做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地铁部门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完善站務运作模式,不断的提高对人们的服务水平,以此来促进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论述了地铁文化运营之后站务运作模式。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运营;站务运行
一、地铁运营的特点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特点
地铁为较为庞大的体系,在运行时所包含的设备数量较多,例如供电设备和信号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在地下工作时,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较为突出,增加后续故障问题发生的几率,这给后续的维护工作带来较多的难题,甚至是还会引发严重的地铁安全事故。如果发生事故会带来较为灾难性的影响,使得地铁发展水平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承载城中的大量客流,如果在实际管理时并不采取更加科学的优化措施,那么会导致客流量在不断的激增,不仅会降低地铁的服务水平,还会增加安全问题发生几率,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地铁运行的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站务服务模式,为人们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问题
地铁每天承载量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后续的管理难度和应急疏散的阻碍,在地铁中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那么很难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人员的输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案,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地铁部门制定了相对的应急预案,但是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还无法满足相关的标准及要求,其中影响因素仍然具有较大的比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迎难而上,提出更加科学完善的工作方案,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其次在实际管理中一些站务管理的弊端日渐凸显,例如一些管理模式太过落后,无法为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并且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提出更加科学的应急预案。不仅会增加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也会导致出现较严重的损失,所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二、网络化背景下站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安全管理
在地铁中一些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影响较为突出,并且也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使得地铁无法正常的运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完善站务管理中到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来为后续地铁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在地铁运行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网络化的发展背景,开展多样性的安全知识宣传,从而使不同岗位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更加科学而协调的开展后续的安全管理,并且也要明确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预案,不断的强化自身责任意识,避免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逐渐的完善整体的安全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在现场管理时要进行广播站安全时的宣传,从而使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更加有序的进行列车的乘坐,避免由于人员的影响而增加安全问题发生几率,逐渐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在实际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前地铁运行的现状,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模式,突出先进系统的工作理念,逐渐的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实施效果,以此来完善政务管理的工作模式。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开展与之匹配的安全培训工作,可以通过视频和会议的方式宣传相对应的安全知识,不断的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一来在发生安全隐患时,能够真正做到临危不乱,全面提高地铁运营的水平和质量。在安全管理时,可以融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做好全过程监督以及管理,完善站务管理的工作职责,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
图1:站务管理
(二)完善站务管理规章制度
在网络化背景下对相关站务管理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为了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及时的发现在以往站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相对应的工作体系,从而使得站务管理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员由于个人原因而产生工作的失误,酿成较大的地铁事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管理制作科学完善及调整,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现场管理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其他地铁在站务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从而减少安全问题发生几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在实际站务管时要严格的制定安全检查的项目,将部门职责进行相互融合开展交叉性的检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其次在后续工作中也要进行地铁到定期检查以及维护,做好安全制度的优化,了解不同设备运行特点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逐渐的完善整体的安全管理模式。
结束语:
在网络化背景下,地铁的站务运作模式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利用网络化的手段创新整体的管理模式,突出及时性,科学性的特点,为地铁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现场情况,遵循人性化的服务原则,贯彻落实科学性的工作理念,从而使得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我国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畅.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站务运作提升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24):3687-3687.
[2]王 欢.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站务运作提升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026):3126-3126.
[3]梁燕冰.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站务运作提升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7(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