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经济性
2021-02-21杜增
杜增
摘要:公路承载着高速奔驰车辆,对耐久性和强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传统的建筑材料逐渐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近阶段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全程的参与以后,深刻的感受到它与普通类型的混凝土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耐久性、工作性、技术经济性以及弯拉强度等优势。尤其是它的技术经济性特点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中发挥出了节省成本的作用,下面主要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性特点。
关键词:公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经济性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公路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路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是现阶段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泛的主要原因。相较传统的混凝土技术,具有高性能优势的先进混凝土技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优势较为明显,不仅使用流程简单,而且能够在该技术的辅助应用下大幅度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因此,针对部分规模较大且建设要求较高的公路工程,必须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改进该技术的应用流程,为公路工程质量稳定提升奠定基础。
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有其优势。在公路建设的应用中,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特性包括以下4点:一是耐久性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适用性强,能抵抗较高强度的外部环境破坏力,在公路中应用能够提高其使用年限。二是强度高。当今道路超负荷运载现象频发,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其特殊材质,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强度。三是稳定性好。高性能混凝土经过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原料的配合比例,增强了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和超强受力,桥体不容易破坏变形。四是成本低。同样的施工要求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比传统混凝土更加节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
水泥以硅酸盐水泥为主,中砂为细骨料,细度模数m控制在2.6 ~ 3.2。粗骨料为碎石,细度模数控制在5 ~ 20 mm。搅拌使用的水为饮用水,外加剂基本为高效减水剂,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0.9%。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为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压缩性和质量,重量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碎石∶水=1∶1.472∶2.045∶1.420。高性能混凝土体积不能超过混凝土容量的10%,一旦超过,易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同时,根据要求进行称量,使用专人管理混凝土当中砂石的含水量,如果搅拌的过程中稠度出现波动,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2混凝土的运输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施工,往往不会选择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施工。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选择购买混凝土,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混凝土运输的问题。在进行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会选择使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在进行罐车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贯彻的搅拌速度进行保证,并需要针对罐车内部的温度、湿度等进行保证,避免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罐车内部温度发生变化,导致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2.3浇筑振捣
(1)高性能混凝土运抵本工程施工现场后,混凝土浇筑前,由检测工程师现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成型温度等参数,确保其坍落度大于180mm,入模温度控制在5~30℃,检测合格之后,采用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2)本次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中,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针对混凝土高度较小的构件整个浇筑过程应一次连续施工完成,以减少施工缝,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3)为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时,同步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振捣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更密实。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坚持慢插快拔的原则,在指定的振捣位置进行振捣,每次振捣时间应控制在45s,以保证振捣效果,此外,振捣棒应注意与模板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在工作时对模板造成损害,影响施工质量。
2.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运输完成后,需要投入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浇筑前,有必要披露施工工艺,通过技术交底的方式针对浇筑方法进行研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能够具有较好的效果,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针对模板缝隙、加固方式等进行检查,使工程整体能够与施工设计标准保持一致。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实现设计好的浇筑方案进行应用,如非特殊情况,不要临时针对浇筑工作方案进行更改,并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注意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的空鼓、泌水、漏震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要针对浇筑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后期针对混凝土浇筑的状态进行查找。
2.5针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两种方式进行应用。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就是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施工区域覆盖一层保护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针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或是湿度进行保证,避免由于温度或是湿度出现起伏而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强度出现问题。另一种养护模式则是蒸汽养护,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针对蒸汽养护模式进行应用,其施工区域多数是处于室内环境下。蒸汽养护能够针对混凝土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应用蒸汽养护的养护时间大约为 7 天,在蒸汽养护结束后,可以再进行自然养护。但无论针对哪一种养护方式进行应用,都需要针对养护温度与养护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寿命与质量,使我国的公路施工技术能够提升我国桥公路梁的整体质量水平。
3经济性分析
3.1C30 普通混凝土成本分析
普通类型的C30混凝土中没有粉煤灰,减水剂的种类和实际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其成分根本需要添加高性能的减水剂。因此,在相同面积混凝土中,用水量越高多,在同等水胶比的状态下,水泥的整体使用量也会随之增多,在经过调试后,相关人员将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176 kg,倘若依照水胶比0.44 进行核算的化,那么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到 400 kg 的水泥量,5.9 kg 的减水剂含量,并且在该项目对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中有明确的要求,400 kg 的水泥用量是此种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大值。
3.2 成分析对比
高性能混凝土每方成本为27。比普通混凝土低1元,使用的凝胶量是造成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技术经济性的层面上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作业的过程中还大大降低了水化热与温度应力。在该工程中选用 C30 高性能混凝土来取代普通类型混凝土,在整体的成本方面大约节能了62.5万元左右。另外,矿渣粉是 C40 与 C50 混凝土中的主要设计原料,其作用都是即确保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弯拉强度,同时又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大大降低经济成本。
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是适应性混凝土,主要结合工程实际环境,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为目标。通过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来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技术经济性。在具体的混凝土实践过程中,要严格掌控施工中的所有操作环节,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在该项目中的运用可以看出,其技术经济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作为实际项目的施工方,就更要加大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在实际的施工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在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铭,黄海,刘波.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106.
[2]王蜀元.公公路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9(03):46.
[3]于鹏飞.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