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对策
2021-02-21杨丽丽
杨丽丽
摘要:近年来,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公路施工技术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对施工操作者自身的专业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路施工的成效。部分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期间忽略了对技术的运用和管理,造成技术的落实不够规范,难以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价值。要想处理好施工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强化对技术的控制。另外,公路工程本身的规模较大,且施工期限较长,施工场地牵扯到的人力资源数量、材料以及设施都较为复杂,不好管理。所以,施工企业需要转变以往的质量管理手段,结合各项影响因素,运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有效地控制每个施工流程,进而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项目管理对策
引言
在当前时期,国内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这就为交通行业的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交通建设的现状来看,公路施工是必须要予以重点关注的,这是保证交通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公路施工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涵盖的技术种类较多,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说,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采取可行措施保证质量控制具有实效。
1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招投标审核不够严格的影响
国内很多公路工程的建设单位都缺少在法律与合同方面精通的人才,在招投标期间,还时常会存在着泄露标底与串标这些问题,这会造成招投标文件失去应有的公正性,但我国大部分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了可以中标,其会运用恶意投标或是压低标价这些方式。而招投标审核的不严格,就导致公路工程有着违法分包或是低价中标的情况,为公路工程的路面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中标企业有部分员工缺少公路施工的相关经验,不会运用公路施工设施,在具体施工当中不遵守对应的建设程序,对人员调节和施工过程的不规范化管理,使施工期间的管理处于混乱的状态,其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1.2施工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一方面是工程管理当中质量体制不够健全,大多数都是在以前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补充,受以往管理制度的影响,工程监管所具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公路工程的审批制度尤为显著,国内公路主管机构对市场中的不同审批制度不够关注,一些公路企业甚至存在虚假信息或是虚报资历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工程的质量。
1.3验收标准把控不严格
其一是企业自检只是表面功夫,自检是整个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但凡没有通过承包方自检或是自检不达标的工序,监理工程师都有权利不签字。然而部分承包人本身的质量保障体制不够完善,自检岗位人员较少,自检部门如同虚设,难以体现出该有的作用;承包人没有先自检就直接汇报监理的情况更是常见。其二是外部抽检不够全面,业主与社会监督机构即使会不定时地去抽检,但是数量与频次都不高,无法从整体上体现出工程的实际情况。
2公路施工技术
2.1 施工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
在展开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量是较大的,若想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大幅提升,必须要将混凝土施工做到位。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材料配合比达到要求方可保证混凝土性能大幅提高,因而在施工时必须要对配合比予以重点关注,水灰比、坍落度等应该要切实控制到位。混凝土初凝必须要加以严格控制,通常来说,7h是最为合适的,除此以外要保证含气量控制到位,确保不会超过1.7%。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将质量、数量方面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同时要将调试工作切实做到位,在此过程中要對骨料选择予以重点关注,如此方可保证质量真正得到提高。如果细骨料选用的是中粗砂,则要对细度模数加以控制,确保在2.5以下,而含泥量则应该在2%以内,尤其要保证杂质完全清除。骨料颜色、细度、产地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减水剂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效能予以重点关注,依据工程质量的具体需求来选用最为合适的外加剂。掺合料大多选用矿物,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流动性能够达到要求,组织施工时可选择煤矿粉,其中不能含有杂质,而且细度模数应该超过二级。
2.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公路施工过程中,要对钻孔灌注桩的应用予以重点关注,对其质量予以控制是有一定难度的。若想保证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既定要求,一定要将技术要求执行到位,施工按照既定顺序展开,另外就是在正式施工前要将相关的准备工作予以有效落实。这里所说的施工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完成项目设计工作,编制好施工方案,所需设备要逐个调试,排水沟、便道等也要配置到位,同时要对材料进行抽检。灌注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离析,钢导管接头的抗拉检测以及水密承压试验也要提前完成,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不可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如此方可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
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对策
3.1减少裂缝的产生
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道路施工标准相较于寻常道路施工标准的要求要高一些,其通常会使用整体道床来完成道路施工建设。而整体道床的裂缝按照产生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另一种则是荷载型裂缝,而在这两者之中,以第一种裂缝最为常见。第一类裂缝常常是因为基层结构的崩裂和表面温差热胀冷缩所造成的;第二种则是因为车辆负载过重而导致路面承载质量过大,而导致的路面开裂。而在施工阶段对路面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实质上更多是为了防止第一种非荷载性裂缝的产生。在对公路进行施工建设时,很多施工方会选择收缩性较小的水泥来进行路面施工建设,而在施工建设之前,施工方需要对水泥的稳定性进行严格的测评,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而能让水泥产生收缩的条件有两种:第一种为温缩,另一种则为干缩。一种水泥究竟会采用哪种条件进行收缩,又与它本身的含水量和质量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施工方在进行水泥选择时需要提前对水泥的质量与含水量进行一个精准的测评,只有确认达到施工标准后才可以将水泥投入使用。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可以使用缓凝减水剂的方法,减缓水泥的风干速度,让水泥的含水量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从而减少道路开裂的概率。
3.2加强监管市政道路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在各工程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深圳市发布的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各种类型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国家规定,其中市政道路主干道一般沥青路面要达到15年,透水沥青路面12年,水泥混凝土路面30年。我们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时,就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同时严格执行和监管设计方案,对于一些高水平高要求的道路工程,可以在投入上加大力度,确保设计阶段的质量。从源头来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3.3加强市政道路项目参与人员的认知水平
要建立一支具有优秀思想的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第一,要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把施工质量放在第一位,把风险预防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与公司口碑放在第一位。第二,要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提高自身对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能力;施工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项目施工技术水平,把基础项目不断提升不断扎实,同时能不断攻克施工重点难点,同样也是对国家的施工技术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验收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项目施工鉴定能力,能努力将施工质量风险在最后验收时遏止。
结语
我国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如果这条道路流畅贯通,国家发展能够加速向前。同样,市政道路如果流畅贯通,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的综合效益也能加速向前。所以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通过施工前,市政道路设计阶段,市政道路设计的施工图纸审核,市政道路技术交底计划,合理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施工中,各项技术、管控、数据指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施工后,通过专业权威、公平科学的验收,以达到高质量工程将建设的目的。这一整个施工体系流程健全,对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良好形象都会产生向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援越.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0(2):117-118.
[2]付民.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