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1-02-21孙艳伟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

孙艳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提升原始田块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创新传统工程措施等,期望能够在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产出最大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关键词: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资源,而耕地则是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人类获取食物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耕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生產出更多的粮食,从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是一件艰巨而伟大的事情。因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用以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但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对于世界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

1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目标

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多施用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的腐熟农家肥,集成一批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盐碱地改良等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推广机械深松、轮作、休耕等保护性技术措施,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同步建立覆盖全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逐步建立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为支撑的分级监测网络体系。

2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2.1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利用好市、县两级联席会议制度,改变“九龙治土”的状况,通过统一项目建设区域、技术标准、考核评价、验收认定等,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工作。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的关键环节就是整合资金,要做到“多条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引导不同渠道的资金整合,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建立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数据,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数据要求,把各级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相关信息上图入库,防止项目建设“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发生,杜绝“套项目”现象发生,全面建成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做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

2.2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大力推进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的监测网点(包括耕地肥力监测、土壤墒情监测、重金属污染监测、农田氮磷流失监测等),逐步建立以国家级、省级、县级长期定位监测点为网点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形成有效规模网络布局。按照规定要求布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年度等级变更评价,及时发布监测报告与耕地质量等级动态信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集墒情、地情、肥情、环情于一体的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向综合化、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

2.3实现抗灾夺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抓紧谋划建设好国家水网、破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制约,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快耕地建设、破除土地资源制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努力增加耕地灌溉面积,积极挖掘潜力新建耕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要持续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水利防汛抗旱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要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满足农民现代生活需要,加快推进供水工程改造提升。

2.4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重点,提倡施用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腐熟农

家肥,推广商品有机肥、推广农作物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适时发展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优化土壤结构,增强耕地保水、保肥和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能力。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要统筹水肥资源,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结合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智能滴灌、微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发挥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光热资源充足的利用条件,种植短期绿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机械深施、种肥同播等减肥技术,减少养分流失;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施用土壤调理剂,调整灌水方式,种植耐盐作物等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土壤。黄土高原农林牧区要结合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合理轮作、深松整地等措施,应用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培肥耕作层。应用“畜—沼—肥”模式,推进沼肥高效利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造人畜粪便为原料的农家肥,直接堆沤腐熟还田。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要推广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培肥耕地地力,增加耕作层厚度;重视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进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广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集雨补灌技术,提升水分利用率;广泛应用推广根际施肥、分生育期等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2.5强化建后管护,坚持建管并重

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移交,做到管理维护组织与主体明确职责,保障项目建设设施移交管理到位。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等原则,加强工程运行管护,保证工程效益正常发挥,杜绝出现“边建边占、边建边毁、先建后占”等短期行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现象产生。落实管护经费,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中加入后期管理维护这一项内容,避免出现先进设施农民“不会用、用不起、修不起”等现象。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做到“占补平衡”,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水毁等自然损毁的农田,及时做到修复或补充。

2.6高度重视,完善种质资源保护机制

按照分级保障原则,在统筹已有工作资源、条件以及支持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列入财政经费预算,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切实提升保护能力。鼓励个人、村社、种子企业、科研机构、公益性组织等都参与种质资源保护。

结语

保护耕地资源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也关系到世界经济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当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提升原始田块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统筹项目建设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创新传统工程措施等,期望能够在未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产出最大的综合效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但要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而且要与村院聚落空间、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合力,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碧林,陈印军,卢布,等.当前我国耕地质量评价类型与问题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9(4):58-61.

[2]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20(4):329-333.

[3]邓哲,唐艺源,王婉秋,等.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4(33):196-197+238.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水利
U型渠道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