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规划建设的地域特征

2021-02-21黄韶恒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规划设计植被

黄韶恒

摘要:园林是各个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园林规划建设必须结合地域特征,体现当地特色。并且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要就地取材,在建设时要做到生态环保。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地域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基于地域特征的园林规划建设原则,对园林规划建设的地域特征体现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地域特征;形式;园林规划建设;原则;体现

地域特征是园林规划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实际的园林规划建设需要结合地域特征进行设计,才能有效融合现代园林景观发展趋势与地方特征,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园林景观。

一、地域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1、地质地貌。不同地域的地质、土壤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地貌主要指的是由于地球的表面在不同内外力作用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不同地貌特征形态。在这些内外力的作用之下,促使地球表面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

2、水文条件。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对于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进程中,依水而居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广泛与普遍的社会生活行为。在我国一些比较显著与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会以山水作为园林的重要自然屏障。

3、气候气象。这一地域特征主要位于地球的外圈层,是一种构成自然环境的大气,在自然环境中它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优势体现在满足地球各式各样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在地球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渐发展出具备各种不同地域特征的气候。

4、植被。在社会环境中,植被占有非常重要的组成地位,在开展环境类相关建设工作时,植被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植被也要作为重要的规划设计对象参与其中,并且植被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城市园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植被的影响。

二、基于地域特征的园林规划建设原则

1、就地取材原则。为了保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要坚持就地取材原则。园林规划建设要突出地域特征,必须充分运用当地的林木和花草。并且为了彰显区域特征,必须使用本地区的植物进行园林工程建设,使得园林风景也因植物而突出地域特色。另外,就地取材可以降低成本,并且植物移栽的成活率非常高。

2、功能性原则。园林工程建设要发挥其功能,只有赋予园林某些功能,才能够吸引人前去观赏,所以园林规划建设要坚持功能性原则。在园林规划建设时,要强调园林的实用功能。例如,在园林中增加晨练跑道,晨练会增加大众在园林中的停留时间,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欣赏园林中的风景。

3、生态环保原则。园林工程建设目的在于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既有的林木资源。所以,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要坚持生态环保原则。在园林规划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既有植物、山水、石料等资源,避免或者减少园林建筑中材料运输或开凿沟渠等造成环境污染。

4、经济性原则。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因此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突出地域特征就是要尽量呈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在宏观上对区域内进行地理资源的综合利用。比如,在林木丰茂的地区作为园林的建设基地。这样可以节省苗木采购、移栽、养护等方面的费用,既能够达到彰显区域特征的目的,又能够控制园林工程造价。

三、园林规划建设的地域特征体现

1、园林规划建设的自然特征体现。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要借用自然地理优势,这样就能够将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景纳入到园林中,通过艺术加工处理,更好的表现出地域的自然地理特色。园林规划建设中借助自然地理优势,有利于发挥园林的生态保护功能,用技术手段和藝术手法将荒野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空间,并且保持了既有的生态环境。首先,在园林规划建设中,气候气象、植被、地质地貌等地域自然特征的影响都不可忽略,而且这些特征都是相互关联的系统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地域自然特征的考虑是在对每一个自然特征充分考虑基础上的

系统性、综合性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风景才更具特色和特性。例如,在对西北、华北等北方部分地区进行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其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在规划设计环节则需要充分重视水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在对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时,由于较为频繁出现暴雨天气以及台风,所以应确保其排水系统良好。又如在北方地区,由于温度较低,水资源较少,所以通常都是采用阔叶林以及落叶针叶林等植被;对于南方降水量较多,温度较高的情况,则主要采用常绿阔叶林。其次,现代园林规划建设中,有效融合自然风景与实际建筑,就必须结合地域中具体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合理设计,遵循“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原则。

2、园林规划建设的社会特征体现。社会特征对园林规划建设的影响非常大,在同一个地域中,不同社会阶段的园林差异大。在现代社会中,景观园林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在随着社会特征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园林是城市中的公益性项目,其对城市整体效果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休闲放松、娱乐运动、绿化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社会公益性,这也是园林规划建设中社会特征体现的重要方面。

3、园林规划建设的文化特征体现。地域特征下的园林规划建设,要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园林规划建设是自然景观的充分展现,并且通过园林的内部事物还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文化特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做好园林规划建设工作,可以有效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我国的丽江、大理等旅游胜地,其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旅游这类文化因素,依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合理打造旅游文化特色,使游客在园林的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美景;对于我国苏杭地区,其历史悠久,在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可以合理表达出其历史久远的文化底蕴,比如在亭树、阁楼中感受层次美;对于深圳等科技创新城市,园林规划建设要贯彻“科技”和“创新”等理念,使园林能够体现出科技功能,使得科技的进步发展在现代园林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不仅能够展示出人们在科技时代下的精神面貌,还能展示出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

4、园林规划建设的植物特征体现。对于植被种植和布局是园林设计中仔细考虑的环节。由于部分植被对自身的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因此对于植被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本地区的植被种类,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还可以有效保证植被的成活率。植被的选择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观赏效果,设计人员需要从整体出发,使得建筑设施和植被搭配更加和谐,比如对于小型的配套服务设施附近需要种植花草和灌木,对于高大的建筑需要灌木、乔木来衬托。同时,对于园林内部的不同地点,设计人员也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植被的高矮、枝叶大小、花卉的颜色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整个园林的风景更加具有层次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域特征对于园林的影响非常大,是园林规划建设中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园林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及人文等方面特征,做好地域特征与园林应用的融合设计,从而实现人与景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

[2]冯雯.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2)

[3]唐伟钧.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

[4]王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6)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规划设计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规划设计作品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