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021-02-21唐菲菲
唐菲菲
不少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作文构思的方法,并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作文的相关技巧,积累课外阅读的知识点,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积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呢?这无疑需要每一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一、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
在作文课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先要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明白思维导图的实际功效,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后期的阅读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积累,对阅读材料進行归纳,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进而完成写作。需要指出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维是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关键。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比较活跃和丰富,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点展开相应的教学,激发和鼓励小学生开动脑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写作,这样更加有利于优化小学生的作文,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和预习,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掌握基础知识,随后,教师则应该以此作为阅读的素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写一篇以“鸟”为主题的作文,围绕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来写即可。这就必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深入了解这种鸟的具体特征和习性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对“鸟”的形象认知,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时总觉得自己写不好,他们对于写作文有一种恐慌和害怕的心理,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不清楚应该怎样写,写什么。再加上学生缺少专业的训练,缺少语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即使搜索枯肠也没什么收获,学生甚至会有思想负担。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指导时,应该先考虑和解决的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问题,拓展视野,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思维导图和作文教学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以“夏天”为主题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夏天”这个词展开思考,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把夏天的特征,与夏天有关的东西和事物,夏天的象征意义,夏天曾经发生过的趣事,夏天的改变等都放到思维导图里。学生看到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的时候无话可说了。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整合素材,构建作文的框架,让作文的情节更加生动具体。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改进知识的结构,而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清晰,便于学生接受。比如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带领阅读《西游记》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谈对《西游记》中人物或具体情节的感受,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随后教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小组成员分析角色形象,比如分析孙悟空的人格特点。
老师:“读完了《西游记》,请大家说一下孙悟空的形象。”
学生:“孙悟空聪明,有原则,有报复心,惩恶扬善,不怕权力。”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你们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已经很熟悉了,所以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文章。
小班学生可以自己去翻书,也可以结合电视连续剧的故事情节,还可以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要尽量生动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三、及时进行课堂总结,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要让他们及时完成,任务要有一定难度,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任务,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使他们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分类和组合,而不是重复学习。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他们的记忆库中快速地调取与命题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快速确定写作对象,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其他的数据和资料,并迅速做出决策和判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相似的文章和同一主题,避免他们因为习惯于按照一种逻辑方式进行想象和思考而逐渐丧失创造力。比如,教师可以对某一话题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而不再考虑他们所选择的答案。
在教学《陈嘉庚办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怎样描写人物。教师不能只把它当作一堂简单的课看待,而应该在教学结束,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知识并总结相关的写作经验,比如说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等。这篇文章中的陈嘉庚是什么形象,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形象的。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文章内容,再运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整合和梳理,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框架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