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科学管理
——攀枝花苏铁保护中心多举措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21-02-18杨意斌
○文/杨意斌
攀枝花苏铁
云南梧桐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苏铁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是以攀枝花苏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58.3公顷。苏铁保护中心在周边区域高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金沙江干热河谷小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独特性,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科研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保护管理新途径,保护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整套独特的科学建设管理模式。
攀枝花苏铁(雌球花)
苏铁保护区内已探明维管束植物种类5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攀枝花苏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24种植物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脊椎动物193种、昆虫3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攀枝花苏铁数量从23.4万株增加到38.5万株,苏铁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坚持智慧支撑实施互联网+生态保护模式
积极探索“互联网+生态保护”模式,分期建成“一套档案、三个平台、五个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区内科研、科普、监测工作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对区内重点区域近8万株攀枝花苏铁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云南梧桐建立唯一电子编码“身份证”,实现“一树一证”信息监测精准管理。合理规划野外视频监控系统点16个,区内实时监测覆盖范围达90%以上,通过野外智能生态监测系统、野外巡护智能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和无人机监测等手段开展实时生态监测、收集数据并分析汇总,为苏铁保护区的物种调查、科研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支撑,全面打造“智慧保护区”。
坚持科研支撑 探索有效的保护途径
树立“保护立区、科研兴区”理念,积极推进由单纯的保护向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的现代保护管理型保护区转变。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本底资源调查,发现并命名1个豆科新种--大花葛,出版《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等报告。发挥自身优势,与国际、国内科研院所、保护地、NGO等进行多层次交流、合作,在苏铁保护区内累计设立固定样地98个及标准大样地1个,独立或联合开展攀枝花苏铁人工干预火烧、云南梧桐遗传多样性等科学研究近20项,发表论文及著作20余篇(本),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际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篇,被SCI收录2篇。
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思想,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统筹区内保护与周边社区、企业发展,多形式务实“三防”体系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配合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全面高质量完成涉及保护区的14项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肃清区内诸多历史遗留及违法违规问题;探索周边社区共建模式,及时补充完善标准界桩242根,为生态保护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保护屏障。
云南山蚂蟥
攀枝花苏铁(雄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