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四川的生物多样性

2021-02-18○文/张

绿色天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熊猫四川草原

○文/张 倩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生物多样性这个词汇迅速成为社会热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史上最高度的关注。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全球生物多样性分布不均衡,CI、WWF等国际性自然保护组织长期以来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开展不间断的识别,其公布的具体数据略有差异,新近公布全球共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些地区虽然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4%,却包含了超过60%的陆生物种,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该地区的特有种。涉及我国的热点地区有4处:西南山地、中亚山地、喜马拉雅和印-缅地区,其中西南山地全部在我国境内,而四川就是西南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四川地处祖国西南腹地,长江、黄河中上游,介于我国自西向东三阶梯中的一二阶梯之间,海拔由西向东降低,西部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中外驰名的横断山区,东部则与我国地势的二阶梯相当。北有秦岭护佑,处于我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以南。

全省横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五大地貌单元,经纬度跨度(东经97°21′-108°30′,北纬26°03′-34°19′)和垂直高差(最高海拔7556米,最低海拔不到100米,相对高差7400米以上)均显著。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世界著名的贡嘎山、若尔盖沼泽等特点鲜明而又差异悬殊的地貌,神奇地集合在了四川一省境内。

沼泽湿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四川复杂的气候、水文和土壤。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以及从东到西随海拔增加,出现从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到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的气候梯度。全省土壤大概分为十个类型,即:潮土、紫色土、黄壤、红壤、山地棕色森林土、山地褐色土、山地灰化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和高山寒漠土。不同土壤分布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肥力特征。全省有1360多条大中小河流,有千河之省的美誉,其中96.6%为长江水系,3.4%属黄河水系(若尔盖、阿坝、红原、松潘、石渠等5县部分区域)。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

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条件、复杂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多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我省得以充分发育,南北物种得以交汇,动植物区系组成复杂;而第四纪冰川时期这里没有直接受北方大陆冰川的严重侵袭和破坏,许多古老物种在此得以保存,并在这独特环境中继续演化,因而孑遗物种多,濒危物种多,特有物种多(中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如此构成的生物多样性不可不谓丰富之极。

主要生态系统

四川省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丰富,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类别。前三者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贡献者。

森林生态系统:四川全省森林属于亚热带山地型森林,群系超过100个,总面积近2000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高达40.03%,其中86.9%为天然林,是全国天然林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据现有数据,全省共计有129科 613属、4239种(含变种、亚种等818种)木本植物。

天然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森林线以下各个地区,它们经过自然的原生演替形成,或者人工采伐以后经过自然的次生演替形成。天然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乔木,从低纬度的南部到高纬度的北部,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随纬度梯度和海拔梯度变化,乔木树种从常绿阔叶(如樟、楠)变为落叶阔叶树种(如杨、桦)到常绿针叶树种(如冷杉、云杉),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温带针阔混交林群落和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群落,森林群落类型丰富。这些木本植物,加上众多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苔藓和地衣,使得天然林成为生物量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除此之外,全省另有超过700万公顷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四川盆地内常见的有桤柏人工混交林群落,盆周山地常见的有柳杉林群落,川西高山峡谷和高原常见的有冷杉或云杉林群落。

草原生态系统:四川草原生态系统资源丰富,占全省幅员面积近20%。天然草原(占全省草原总面积80%以上)集中连片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民族自治州,与西藏、青海等七省(市、区)接壤,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四川草原类型多样,共有11类35组126个型,海拔270~5500米均有分布,其中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4500米的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为主要构成,其中禾本科植被共107属355种,豆科植物64属213种。与森林生态系统类似,因地形地貌和水热条件以及优势建群种的显著差异,呈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山地灌草丛草地和亚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山地灌草丛-干旱河谷灌丛草地的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我省是长江经济带中内陆湿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全省湿地面积174.7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0%。四川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人工湿地等。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在川西高原,面积大,海拔高,以河源沼泽和高原沼泽为主,类型上主要是草本沼泽、高寒灌丛沼泽。若尔盖湿地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寒泥炭沼泽,泥炭资源储量局全国之首,是国家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在全球也享有盛誉。全省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上千条,平均流量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的长江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湖泊湿地多分布于川西北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其特点是数量大、面积小、海拔高、分布集中,包括若干湖泊群,如海子山冰碛湖群、九寨沟湖泊群等。湿地自然景观突出,以九寨沟、黄龙、若尔盖、邛海、海子山等为代表的最美湿地云集四川,钙华、冰斗、冰碛湖、高寒沼泽等叹为观止的景观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大自然对四川的偏爱。

灌丛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广泛分布在我省较为干旱或因海拔较高(3000~3500m以上,视纬度而定)气候寒冷的环境中,原生或次生。其组成群落也不同。我省寒冷的高山地区常常有杜鹃灌丛群落,河谷常有柳灌丛群落、沙棘灌丛群落,干旱河谷常有清香木灌丛群落,干热河谷常有白刺花灌丛群落。灌丛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低矮,结构较为单一,植物物种数较少,为许多灌丛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物种

全省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兽类种228种,鸟类757种,爬行类106种,两栖类106种,鱼250种。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9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白唇鹿、四川山鹧鸪、黑颈鹤、四川温泉蛇、普雄原鯢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2种,包括狼、猕猴、藏原羚、蓑羽鹤、高山兀鹫、眼镜王蛇、盐源山溪鯢、金裳凤蝶等。

全省有高等植物14470种,分属232科,1600属,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包括光叶蕨、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9种,如油麦吊云杉、西康玉兰、润楠、红花绿绒蒿、川黄檗和香果树等。四川还有许多特有植物,如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剑阁柏木、大叶柳、毛桤木和峨眉矮桦。

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和现代分布中心,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大熊猫栖息地202.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4.4%和78.7%。截止2021年底,我省范围内大熊猫繁育研究机构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为581只,占全球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的86.6%。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国内外交流合作大熊猫数量、野化培训和放归自然大熊猫数量等6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

享誉世界、改写了西方园林历史的杜鹃花,全世界约有900余种,我国有600余种,四川就有180余种,占全国所有种类35%以上,占世界种类的20%以上。更突出的是,在四川分布的杜鹃花种类多数是狭域而且稀有,90%以上的种类为我国特有种,省特有种占全部种类的40%以上。

四川还是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目前四川共记录野生鸟类24目87可340属757种,分别占中国目、科、属、种总数的92%、80%、69%和52%。超过400种候鸟经过四川的三条线路迁徙,其中最主要的线路是岷山-邛崃山-下雪山-凉山山系一带,至云南,以及南亚、印度等地。

物华天宝。四川作为内陆地区国家生态屏障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提供清洁的水、清洁空气、调节水文、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据现有数据,四川涵养了长江流域入海口30%的水量,补给了黄河上游13%的水量,仅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碳量就高达8383万吨,在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成就

森林保育

我省森林保护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其后风景名胜区的建立,保留了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小区域。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川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开启了覆盖全范围的森林保护时代。

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启了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多年来,通过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以及管护现有森林等措施,使得整个天然林生态系统进入一个修养、恢复阶段。天保管护区累计建设公益林8651万亩,累计完成森林抚育1908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天保工程被公众推选为“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年”10件大事之首。

退耕还林工程。根据中央部署,我省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涉及21个市(州)178个县(市、区)。该工程主要是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带,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的措施,对坡度25度以上耕地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实施10多年来,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36.4万亩,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1636万亩,使得工程区大量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两大工程实现了大面积森林保护管理,使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发生转折性变化。

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长江大保护、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的号召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全面铺开。即在天保、退耕重大工程之外,秉持“向身边增绿、增量与提质增效并重、全社会参与”三大宗旨,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营造林活动蓬勃开展,长江廊道造林、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成果保护等“九大行动”扎实实施,到2020年,提前完成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的目标任务。

森林资源管理。几十年来,严格依法开展林地管理,通过使用林地清理整治、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木采伐管理、涉林案件查处、落实《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长期工作,带动了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改善的转变,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极大地改变了全省陆地自然生态面貌,同时调动了社会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念。

草原保护

大力宣传普及草原法,出台《四川省草原承包办法》、《四川省牧区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四川省牧区草原禁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规,依法治草。扎实推行草原保护制度,积极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这是从中央财政直接到牧户的纵向补偿,有力调动了广大牧民保护草原、管理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一是在该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围栏封育、人工种草、退化草原治理、防控鼠虫害、治理黑土滩和毒害草、草原防火等保护恢复措施,全省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2019年达到85.6%;二是积极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在牧区1.42亿亩草畜平衡区落实减畜任务,在7000万亩草原禁牧区实行牲畜禁牧,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三是规范和完善草原流转管理,划定基本草原,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湿地保护与恢复

立足于先行先试,2010年10月1日《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全省湿地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一是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国际重要湿地、国家和省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构成了湿地保护大网,将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畴,湿地保护率达57%。也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示范。西昌邛海、广元南河、绵阳三江湖等一批国家湿地公园尤其突出。二是在若尔盖、红原、石渠、理塘等县域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积极治理退化湿地,提高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累计已恢复退化湿地20多万亩。同时开展湿地生态补偿探索,每年投入超过5000万,通过退牧还湿、湿地管护补助、草畜平衡等措施加强了湿地资源保护、提高湿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国际合作,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湿地国际(WI)等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湿地资源调查研究、湿地恢复示范、淡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探索我省湿地保护的新机制和新思路。

野生动植物保护

物种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我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历程,既是生态系统典型区域的保护过程,也是重点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历程。

就地保护。大熊猫保护是我国生态保护的起始点,也是生态保护战线上高高飘扬的领航大旗。自60年代初,我省逐步建立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拉开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序幕。后相继建立了以其它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共计165个,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6.23%,遍及岷山、邛崃山、凉山、大巴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等大小十余个山系,基本涵盖了四川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精华之地、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名山大川、著名的川西北沼泽和甘孜高原荒漠区,以及西南山地重要的淡水湖泊,组成了类型多样、门类齐全、布局较全面、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网络,系统、完整的保护了相当面积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白唇鹿、四川山鹧鸪、黑颈鹤、攀枝花苏铁、桫椤、矩瓣尾囊草等一大批珍稀物种。几十年来,本着减轻人为影响,还原世界本来样子的宗旨,通过禁止若干人为活动,全面、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野生种群就地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

川金丝猴

青头潜鸭

矩瓣尾囊草

近年来,随着红外相机监测的广泛使用,获得了很多物种、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资料。新龙县从2016年开始的三期猫科动物监测,共记录了包括豹、雪豹、金猫、荒漠猫、猞猁、兔狲和豹猫在内的7种猫科动物,甘孜州其它相关县(市)也有发现。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首次拍摄到雪豹影像。2017年以来,每年对区内全部雪豹栖息地区坚持进行监测,收获颇丰,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出30只以上个体。近年来其所在邛崃山系周边区域也有斩获。今年,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成功拍摄到雪豹,证明了岷山中段现存雪豹。同期,马尔康市出现豹的影像记录。这些食物链上顶级捕食者的存在,是相关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有力证据,也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的有力证明。

迁地保护和小种群复壮。物种迁地保护最成功的案例是大熊猫。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国内外科研单位进行广泛合作,围绕大熊猫人工繁育持续进行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攻克了大熊猫繁殖领域“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技术难关,保证了大熊猫圈养种群稳定发展、自我延续,并进入探索人工繁育个体壮大野生种群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救护大熊猫易地放归和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已建成3个放归基地和2个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截至2018年底,已先后成功放归了13只大熊猫,并持续开展追踪监测。其中,全球首只易地放归大熊猫“泸欣”已野外产仔育幼成功,标志着大熊猫小种群复壮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实施黄土梁、土地岭、拖乌山等6条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修复廊道植被68平方公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积极为大熊猫孤立小种群扩散和基因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极小种群植物的迁地保护上发力,坚持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人工培植和野外回归。已实现峨眉拟单性木兰和距瓣尾囊草野外回归,建立起新的野外种群。西昌黄杉、剑阁柏人工育苗试验仍在不懈努力。五小叶槭、圆叶玉兰、崖柏的人工培植苗木生长良好,为明年春季野外回归准备了条件。实施疏花水柏枝野外保护,其长江江底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凡此种种,几十年来,四川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森林、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从绝对利用过渡到了保护式利用;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存,2016年IUCN将大熊猫从濒危等级降至易危等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在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大旗的号召下,为了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在继续开展上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我省积极践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017年初大熊猫国家公园横空出世。公园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川、陕、甘三省,是大熊猫野生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其中四川片区涉及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阿坝等7市(州)20个县(市、区)110个乡(镇),共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87.94%,有野生大熊猫1200余只。公园按照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进行分区管控,主要任务是加强大熊猫种群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与社会参与。公园的建立将实现大熊猫保护在地域限制、行政藩篱、研究壁垒上的“三个破除”,铸就史无前例的“熊猫方舟”,使大熊猫在一个更广大的自由空间生息繁衍、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更充分地发挥大熊猫伞护效应,为同域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和亚寒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典型区域长期提供自然发展、演变的机会。公园还将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和世界生态教育样板。

2020年,我省再下决心,加强川甘协作,在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黄河蓄水池”的若尔盖地区,探索共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本着保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进行规划,完成了公园设立方案和相关报告,目前已正式上报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超过8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0%以上,整合了4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涉及阿坝州若尔盖、红原、阿坝三县的20个乡(镇)、1个国营牧场。涵盖了整个若尔盖区域91%的沼泽湿地、85%的黑颈鹤繁殖地、黄河四川段174管理干流及主要支流,拥有完整的湿地草原复合生态系统,集聚了高海拔地区独有的野生动植物和珍贵的泥炭沼泽资源。建成后的若尔盖国家公园,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大熊猫四川草原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