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寻
2021-02-18肖梦祎
肖梦祎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育人工程,文化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心理健康、道德情操等多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契合中学生的成长需求。本研究主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实践路径展开探索,旨在促进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1]”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辦学特色、教育思想,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全面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范围,是推进中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1.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现状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生理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都是保证中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但是应试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在习惯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挖掘隐性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中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教育改革与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的意义和路径更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中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模式不够系统,缺乏常态化机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线的实践工作者经历长期的探索,才能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校园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2.1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的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中学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在积极心理学导向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一,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同时强化培训和吸纳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打造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第二,作为教育者要树立专业成长意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树立学习意识,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建立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实施方案评估模式,全面满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第三,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同样非常深刻,教师要时刻树立榜样意识,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心理,与学生平等交流,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教育,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难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偏差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其树立自我约束的意识。
2.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结合
第一,使课堂的主阵地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发挥作用。终身教育目标落实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软性教育环境,校园文化应该助力打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2],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课堂是作为主要的育人阵地,教师在组织各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比如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态度消极、情绪抵触的情况,要及时疏导,配合调整教学策略,减负增效,让学生转变学习状态,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同时要充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编排心理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表演中感悟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掌握自我疏导和调节的方法;手抄报比赛中号召学生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自行查找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故事和保持良好心态的小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诊断,打造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可以张贴在楼道墙壁或者教室的板报专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打造活跃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或者班级集体观看心理健康小电影,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第二,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渗透校园文化。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在组织学习竞赛活动、体育比赛活动、文艺演出等集体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分享体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校园物质环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侧面,学校要基于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对校园建筑设施、后勤保障、配套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设施进行完善[3],让良好的物质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客观条件,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与生活。
2.3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校园制度要体现时代性与校本特色,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入挖掘学校的特色文化,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本校情况,因地制宜创设特色文化制度。其次,校园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科学的原则,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校园制度为师生服务。第三,制度内容要体现公平性、实践性,能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起到规范、约束和引导的作用。最后,制度内容要兼顾特殊的管理对象,比如贫困生或者有身体残疾的同学,建立特殊学生帮扶机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心理辅导等。
结束语:
综上,校园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动和融合发展,给中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突出了软性教育环境建设的价值,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趋势,是我们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贺书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7):143-144.
[2]何雪芬.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心理类校本课程建设探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01):67-69.
[3]林鹤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学苑教育,201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