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2-18苏文
苏文
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一步步成长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尽管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化学课程,在高中阶段还缺少经验,教师也必须抓住学生素质和能力逐步成型的这一阶段,渗透自学能力培养。文章将提出几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
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他们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依据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等目标,教师必须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新角色,设计出优质教法,让学生得到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步发展。
1.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直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对他们来说过于突兀,这也会造成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任务,失去自信心。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教师首先要正视这种差异,为每一名学生都制定出可达成的目标,再去布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才能一步步成长,追求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在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引导他们质疑的基础上再布置个性化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钠及其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一个金属钠的有关实验,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将反应物钠放在煤油中?放在其它物质中会有什么结果?”有的问:“这个实验现象能说明钠拥有怎样的性质?”还有的说:“这个实验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在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反映出了他们的化学基础以及观察问题的深度,也是他们真实学情的体现,接下来教师就让他们各自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展开自学,如此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本上都能够完成任务[1]。长时间后,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适应这种自主化的学习模式。
2.学案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节奏,有的只是在浏览浅显的知识,有的妄图一步到位,完成所有任务。在这其中还不乏存在一些由于盲目学习而手忙脚乱,毫无头绪的学生。这样的自主学习没有章法,更没有技巧,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令自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设计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学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思路,同时也没有教师在他们身边进行过多的干扰,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学习状态。
例如,课程为“氮及其氧化物”,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以下内容。首先是基础部分,列出了五个要点:氮气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氮的固定、用途及工业制法。以上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为表格,要求学生翻阅学习材料,将表格中的信息填写完整。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水、O2、H2O、NaOH 反应后的结果和实验室制备。第三部位为拔高提升训练,要求学生将氮和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实验装置图画出,并在提示下将实验步骤简要的补充完整[2]。以上内容告诉了学生在本课中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当然,全部以自学的方式完成上述任务是有难度的,在布置任务时可以采用分层法,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掌握第一部分即可,中等生完成一、二部分,优生需要全部完成。无论学生完成的情况如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在这样的锻炼之下迅速成熟起来。
3.向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及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只布置任务,至于学生怎样完成任务,一概不问。作为师者,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的是经过大量总结和实践形成的经验、方法以及一些捷径,只有做到“授之以渔”,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中成长起来。
学习化学是有一些技巧性方法和基本思路的,比如利用化学的应用性特征,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入手去思考。例如,学习非金属元素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喝的饮用水都采用了哪些消毒方法以确保其纯净,教师一句点拨能够带给学生很多思路[3]。再比如,当学生正因为无法记住理论知识而苦恼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改编的朗朗上口的口诀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也尝试着编一编。随着不断的积累,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会越来越多,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结语
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很多教师看来是不现实的,实践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的。但现实证明,只要用对了方法,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甚至能够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我们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在实践中研磨好的方法,让学生能走出学习瓶颈,享受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喜悦。
参考文献:
[1]吴珍珠.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12):2.
[2]马俊燕.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2021(2020-6):135-135.
[3]张海瑞.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活力,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