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移风易俗的路径思考
2021-02-18唐春春
唐春春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因此,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迫在眉睫。本文将结合移风易俗工作中堵与疏、奖与惩、管与服、点与面的关系,从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加强教育宣传、多主体协同发力、制度机制建设、因地制宜等方面探讨移风易俗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移风易俗;党建引领;多主体协同发力;制度机制、因地制宜
何为风俗?何又为移风易俗?“风俗”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在特定地域内具有广泛认同感并由人们共同遵守的一般习俗模式[1]。可见,风俗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纽带。而“移风易俗”是指改变原来老旧且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风俗和习惯,主要通过移走不良歪风、易简陈规陋俗、重塑村民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来提升乡村公共生活质量,从而构建和谐友好的乡村社会关系。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2]。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只有转变乡村旧风气、培塑新风尚,才能加快乡村文化建设。风俗“移易”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治理过程,也是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移风易俗工作,仍面临较多现实难题,如干部重视程度不够、村民主体意识较弱、相关机制建设不完善、风俗宣传不深入、农村精神生活单调、乡村社会关系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亟需重视起移风易俗治理工作,鼓励倡导文明乡风,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俗话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治理工作的关键点在于重塑乡村生活秩序,使村民摒弃不良生活作风、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有机处理移风易俗工作中堵与疏、奖与惩、管与服、点与面的关系,纾困现阶段所遇问题,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引领移风易俗
实践证明,坚持并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能极大推动乡村善治。同理,为更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同样也离不开基层党建的思想引领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重视起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清正党风渲染淳朴的民风。在移风易俗过程中应重视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全面推行党员定岗定责,创新开展党员群众积分制管理。强调领导干部与基层党员都必须端正态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好移风易俗治理工作,如婚丧事简办、爱护环境、不信谣不传谣、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等。此外,建立乡村党员干部报备制度,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坚决从党员同志抓起,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尔后在党员同志等“领头雁”的带动作用下,也能激发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加强宣传示范,提高思想意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教育宣传为手段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广大村民对移风易俗的归属感、认同感,使新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使群众及时了解并接受相关政策,还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力度,利用好广播、电视、公众号、文化墙、拉横幅等多样化工具,辅以倡议书、茶话会、宣传车、比赛活动等创新性形式来传播移风易俗的目标及具体信息,确保家喻户晓。比如为破解群众积极性不高问题,可以创新性搭建“能量家园”“积分超市”等平台,村民通过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一定贡献后变换积分,再以贡献值进行物质奖励兑现,极大增加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发挥榜样作用,树立好典范。对带头移风易俗工作的人予以宣传报道,并适当采取奖励措施。相反,对违背移风易俗治理的反面典型也要进行曝光,施以舆论压力,使其及时纠错改正。
(三)多主体协同治理,形成联动合力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主体共同参与。政府方面,当地政府应把握好大方向,从全局上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支持、进行引导、调动人员、整合资源,同时加大政策宣传,不定期组织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村庄方面,村级组织是移风易俗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村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宣传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讲解政策,还要做大量群众工作,平息矛盾。针对村中老年群体,可以成立老年人协会,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老年人协会的成员在村中声望较高,话语权也较大,由这部分群体去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引导其他民众转变旧观念,往往成效明显。譬如成立村“幸福协会”,在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村中“元老”成员担任理事,负责动员其他力量进行捐助,有效解决了村民大病、意外事故、子女就学等方面困难,全面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归根结底,移风易俗以广大群众为中心。因而在村民方面,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治理工作中来。此外,村中退休人员、大学生、企业家等也是移风易俗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各自以不同方式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贡献力量。
(四)强化制度机制建设
移风易俗治理工作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发挥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作用,不定期组织工作督导组考察、对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暗访调查等,并对考核结果予以表彰或通报。重视将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归入考评指标,引导广大村民知晓践行。如“村民积分制”考核管理机制,可广泛推广供其他乡村借鉴学习。二是要加强法律机制建设,引导乡村基层干部以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来开展工作,保障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三是要重视村规民约的制定合理性,强调与时俱进,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同时,还要考虑并尊重广大村民意愿。四是加快乡村诚信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并落实全民守信用、重承诺,同时完善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壮大服务队伍。五是要形成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注重落实跟踪机制与工作常态化机制,防止治理成效再次反弹。
(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移风易俗行动只有在精准把握村庄实际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开展移风易俗治理措施时,应充分了解乡村情况,立足于村民需求,对广大村民进行精准引导。如果村中主要问题是迷信风气严重,那么移风易俗的重点工作应是打击封建迷信、净化社会风气;如果是婚俗葬俗铺张浪费严重,那么工作重点就在于科学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总而言之,移风易俗工作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村中具体情况变动而不断作出调整变更。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手。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开展,对移风易俗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的具体实践,必须在问题导向思维下看清现状、分析成因,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理,多方发力、多举并措,让移风易俗更快更有效助力于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刘伟琼. 乡村移风易俗中的治理困境及其突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2]邵梦洁.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移风易俗治理工作的問题及对策[J].
[3]杨增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移风易俗:现实问题与积极进路[J].贵州社会科学,2021(09):147-154.
[4]尹润雨.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0(19):135-136.
[5]孙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风易俗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6):69-73.
[6]李喆,李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雄安新区移风易俗的必要性与可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9):85-86.
[7]云梅.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J].奋斗,2020(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