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18王丽
王丽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会造成较大的生态破坏,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需要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与生态修复技术,保持水土平衡,避免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和预防,修复和改善被破坏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可持续。基于此,论文从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出发,结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基本原则,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作为我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水利工程的本质是协调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对平衡,但其中有些水利工程的目的也是为了除害兴利。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水利施工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生态平衡,使得自然界存在的水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便于人们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1]。此外,水利工程也带来别的好处,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促进旅游业;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1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
水土保持是指在山区、丘陵区、沙区防治水土流失,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部发挥出来。水土保持不但可以更好地避免水土流失,还可以提升对水土的利用率,开展植树造林等改善环境的活动。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艰巨的任务,涉及很多地质学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应建立在水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科学地制定各项工作内容,例如生态修复、水资源维护计划等,遵从自然规律,并积极学习以及运用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经验,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要发挥市场的隐性作用,更好地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
1.1 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现如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使科技越来越先进,生态修复功能也更加全面,其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有机恢复可以帮助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的蓄水功能,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而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破坏和提高效益。加强生态修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1.2 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随水流失,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也随之降低,不但极大地阻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概率,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蓄水功能。蓄水量的持续增加不但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问题
2.1被破坏的植被难以恢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破坏沿线地区的周边植被,因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砍伐一些植被以使用空地来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且水利工程都是长时间的、永久性的,因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一旦该项工程实施后,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再进行变动。长时间对土地的占用说明那些因水利工程施工所被破坏的植被将长期消失,该地段也不会再有新的植被的覆盖。且水利工程建设用的材料都是混凝土材料,这也就意味着在水利设施的长期占用下,即便是最终周边地区得以空置来种植植被,那也会因为长期的混凝土占据而使得土地丧失肥力导致植被无法正常生长。而且蓄坝拦水也影响了下游流水的正常流动,从而减少了下游植被生长所需的水资源,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力度上减少这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利影响。
2.2点多面广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会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作业,不可避免会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在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时,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此外,地面植被有着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部分水利工程多处于偏远山区、河流地区,施工中会造成地面环境和地面植被破坏,打破生态系统平衡,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其分布情况通常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
2.3 水土流失形式多样化
水利工程设计类型较多,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会存类型的水土流失情况,可能会出现滑坡、塌方等现象,甚至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修复也同样具有多样化特点。
3水利施工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
3.1提升植被覆蓋的比例
植被除了能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还有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环境。由此可见,使用有效方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意义重大,有利于将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水土流失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水土保持能力持续降低。由此不难看出,提升植被覆盖的比例,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种植植物也能达到复原地貌的成效,可降低水土流失率。结合当地详情,选择品种适宜的植物,可达到提高植被覆盖占比的成效。
3.2强化水土保持意识
当下我国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政府不仅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以有效地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既能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效果,又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要更加重视水土保持,强化生态意识,正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植物茁壮成长,优化当地地质,减少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可以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施工区土地的破坏,有效保护土壤。
3.4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在生态修复沿河生态系统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河流生态环境单一性的问题,这种河流生态系统易被破坏,应保证河流向着多元性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如果项目对生态影响严重,则需及时停工,找到生态破坏原因并合理调整、防治。比如,可选择在施工区域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物,以保持水土、实现生态修复,区域生物覆盖适当加强,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问题。
结语:
当下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对当前的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互相依赖,不但可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还能维护生态环境,更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优化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设计和工程结构,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综合修复,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瑜.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区设置和修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9):11-12.
[2]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2):92-93.
[3] 王美玉,戴长雷,张凯文,等.区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及实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14):72-77.
[4] 钟元标.某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护措施研究[J].陕西水利,2021(4):128-129,132.
[5] 袁立恒 .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460(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