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路径探析

2021-02-18宋园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中小学生课程开发

宋园园

摘要: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中小学博物馆研学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意义。本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将进行小学博物馆研学的课程设计。基于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

关键词: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路径探析

引言:我国的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已经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某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国内小学博物馆研学课程发展现状,并基于核心素养与研学课程结合的已有研究,提炼总结出了课程设计四要素上的原则与要求,结合项目中的博物馆研学课程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具体的课程设计优质经验。

一、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

近几年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颁发了众多关于博物馆研学课程化的政策文件,并建议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的学校课程体系当中。为响应国家号召,截至2015年9月底,各省级行政区出台的馆校结合政策多达114项。综上所述,从博物馆角度,众多政策文件要求博物馆教育作为校外教育,与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日常教学当中包括了研学旅行,而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研学基地,也越来越受中小学校的欢迎,被纳入到中小学学校教学当中。

博物馆研学课程博物馆研学是研学旅行课程的一种形式。可将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课程定义为:在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往各类博物馆参观、开展各种活动以学习新知、增强各项能力的一项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国传统的学科课程在活动设计上投入的注意力并不多,主要是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和学习的内容,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种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如今,要反对以教材或教师为本位,在设计课程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课程评价时,首先要全方面解析课程目标。目标是整个课程的统领,课程评价的作用就是为了去判定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达到设计的目标内容。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原则从内容上说,博物馆研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即活动课程理论与学习金字塔理论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成果有一定重合部分,在理论上是可以进行结合的。但在实践中,进行课程设计时仍需有所侧重。博物馆研学课程相较于校内学科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内容上的多样性,形式上的实践性与探究性。教师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与设计博物馆研学这类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时,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优势[1]。

二、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原则

基于各学者对核心素养融入研学课程的研究,并结合了相关实践经验,本文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如下。

(一)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博物馆研学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属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活动课程反对以教材为中心,而注重学生的实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本研究提出教师在进行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时,注重实践性原则。尤其是活动设计部分要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探究性

探究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注重设计以任务为中心的探究性强、参与度高的课程活动,而非简单的听讲与参观。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学习的,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探究性很低。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效率极其低下,学生在两周以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仅剩5%。而小学博物馆研学課程则是以任务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合作等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参与性高,探究性强。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金字塔理论呈现的结果是学生掌握知识速度快,效率高,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保留下来的记忆也更多。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应遵循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进行小组探究时,也能够培养其合作与沟通能力[2]。

(三)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课程目标内容、课程内容主题、课程活动方式、课程评价方式与对象的多样化。博物馆研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将多门学科进行了融合。博物馆对于学校教育,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能够据此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博物馆内活动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项目。学生可以获取多样化的知识,体验多样化的文化,培养多样化的能力,多样性原则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课程目标包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点,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课程目标设置内容;课程内容与课程活动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多样知识、培养多样能力;课程评价内容在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需要在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上进行多样化处理。

(四)文化性

文化性原则指的是在课程设计中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具有人文底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社会经济巨大发展成就。这些都体现了博物馆研学课程需具有文化性。应该遵循文化性原则。

(五)一致性

一致性指的是在课程设计时,博物馆研学课程的目标要与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培养要求一致,课程内容、课程活动、课程评价要与课程目标的内容一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这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是表现特征与青少年以及大学生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课程目标时,需要与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要求一致。其次课程目标是统领整合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课程活动以及课程评价部分需要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进行设计,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本研究提出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具有一致性特点的课程,才是完整的、科学的课程。

(六)具化性

博物馆研学课程中的表现形式明确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学段的培养要求后,在设计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课程目标时,还要将目标与博物馆研学课程的独特的课程内容以及特征进行结合。进而提出既符合小学学段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博物馆研学课程的特点的具体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核心素养与各类学科课程进行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素养等,不少学者在各个学科核心素养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博物馆资源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核心素养在博物馆研学课程中的表现形式必然是综合性的同时也是具有特性的。例如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要点,在博物馆研学中可具化为:学生能够在参与博物馆研学课程过程中遵守场馆的纪律和规则,礼貌对待老师同学以及馆内工作人员,同时能够在课程活动中与同伴进行良好合作与沟通。

三、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小学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原则包括实践性、探究性、多样性、文化性、一致性、具化性等。由于博物馆研学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其内容上的多样性,形式上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更占优势,尤其是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要点。所以要更要注重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胡航舟.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蒋英鑫. 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中小学生课程开发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