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干预
2021-02-18沈小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给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指导带来影响。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部分已有的社会调查结果结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透视了人-心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为个人指导行为及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在带来国家和人民重大损失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民族智慧与强国力量。大批的医疗人才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定向输送至相关地区,基层社区也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潜匿的最前沿,每一个人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未来的医疗人才,大部分医学生受到这场战役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直是当代心理学的热点话题,作为社会认知理论中探讨个体动机和行为最具说服力的概念之一,自我效能感在解释人类发展、指导人类实践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影响力。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2021.10月),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27000条。中外不少学者应用心理测量手段对学生学习效能感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本文对后疫情时代下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认同方面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做出分析。
1.自我效能感及其作用机制
1.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末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关键理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管理、运动、社会问题等领域。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即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自我效能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简单地说,前者可以理解为“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后者为“相信自己能让某件事发生”,班杜拉认为,效能期望比愿望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行为。人们是否会努力应付某一问题,为做出某一改变能坚持努力多久,都取决于他们认为自己实际上能够实现这些改变的能力有多大。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没有能力戒烟或减肥,他们就不大可能去努力实现这些改变。人们对于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的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建立的,这些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被称为自我效能信息。大批医德双馨的榜样涌现、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我效能信息
1.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活动的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它通过若干中介机制实现其主体作用:一是自我效能影响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这些选择又反过来影响个体某些能力的发展,被称为选择过程。二是自我效能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目标设置、归因方式等都受自身对能力判断的影响,这便是其思维过程影响途径。三是动机过程,自我效能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当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富有挑战性或带有革新性质的创造活动而言,这种持久力和耐力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另外,人们在面临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厌恶性情境条件时,自我效能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心身反应过程。这些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对此在不断研究中也发现:保持乐观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保证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在预防医学上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后疫情时代下医学生面临难题与机遇
2.1.新冠疫情代价使从业危机显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病毒恐惧有增无减,传播途径之广、传播速度之快,毒株变异之多,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人类的生存质量、总人口数量等在短期内呈现出断崖式的急剧下降,全球政治经济重新洗牌,对制造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次疫情作为一次生物危机管理的实战演习,检验了中医中药在这种突发的生物风险危机爆发后的效果,也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严峻和危害在大众视野中暴露无遗,在促使人们提升对病毒的识别、判断、应对的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社会恐慌和担忧。作为未来中国医疗事业的后备军,许多医学生自愿投入各项防疫活动中,希望贡献出自己的微力量。
2.2.人才准入提升使就业竞争激烈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以重创,但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进一步建设,精准的省对省支援、及时的物质保障、各行各业的广泛协助等等一呼百应,我们在不遗余力对抗疫情的同时,疫情也在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完成个人素质的飞跃。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所具备的严峻性、紧急性、群体性决定了其应对条件的苛刻性,表现在对物质需求、人才需求等的高标准、高要求,大批医疗人才的涌现和疫情带来的破坏性使得后疫情时代下人才准入门槛提升,医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2.3.线上教学模式使临床实践无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教学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范生根[1]等人依托疫情期间四川某医科大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混合研究分析显示:在总体满意度和课程引导满意度方面,医学技术类学习者水平最高,医学类学习者水平最低;在学习资源满意度和互动答疑满意度方面,近医非医类学习者最高,医学类学习者水平最低。高年级段学习者满意度水平高于低年级段学习者水平。徐慧文[2]等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力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学习驱动力有待加强,网络在线学习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
2.4.心理素质和体力活动面临考验
李明霞[3]等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及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517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和心理资本均存在相关关系;自我效能与心理资本存在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在实习护生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王丹丹[4]等通过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对,对中国8个片区6227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國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呈正相。为大学生复学后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5.社会支持为医疗事业推波助澜
有关大学生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疫情发展使得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支持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医务人员所掌握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术在人民生命面前被高度重视。进一步路径分析显示,新冠疫情特定条件下的社会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应对行为,契合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积极应对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不可忽视,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疫情中产生麻痹思想,放松防范。
3.后疫情时代医学生职业认同
3.1.职业认同的概念
职业认同最早由Erikson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而来,包括自我意识的确定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职业认同反映出一个人对其向往的职业的热爱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发展其从事该职业的意愿。近年来,职业认同对提高职业个体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的正向作用被广泛认可,早期确立并维持适当的职业认同感对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2.新冠疫情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医学生就业特殊性与新冠肺炎疫情息息相关,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医学生个人素质发展和心理资本建立都有显著影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疗实践与医学生誓言传达的精神相契,前线医护工作者的表率作用给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态度产生了深刻的正性激励作用,大量成功经验和社会支持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和提高。辩证思考是看待一个事物永恒的主题,新冠疫情使公共卫生事业形势严峻、心理素质和体力活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加之教学形式改变、医学生失去了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经验的机会,面对种种现状,采取积极还是消极的应对措施似乎在医学生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心理状况的指向作用。
3.3.自我效能感在职业认同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通过四种中介机制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同时也标志了人们基于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行为的信念。由此决定了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为,也决定了人们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判断,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使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并将持有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消极、极端的自我效能感则相反。由“我能行”维持并强化的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医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基本特征的整体看法,也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动机、行事成就感和职业忠诚度[5]。社会认同理论表示,认同可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而行为是认同的影响终端,任何行为结果均可导致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4.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
4.1.亲身体验
接受规范化的医疗培训、辅助完成能力范围内的防疫行动、开展大规模的基层健康宣教等等,一部分医学生自愿加入到抗疫防疫的社会队伍中,各个医学类高校表彰各类积极行为的同时,也呼吁更多医学生加入到这一队伍。俗话说“熟能生巧”,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这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信心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之上,不断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断体验成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
4.2.替代学习
很多时候,亲身经历的机会在很多工作情境中难以获得,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投射到自身形成相关认知。与榜样的相似性越高,被观察的情境与自身或将面对的情境越相似,观察体验越直观真切,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也越大,我们常说的“他们能做到,我也可以”,便是替代经验的体现。
4.3.言语说服
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感谢、赏识、赞扬、认可等一系列积极反馈对个人行为有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其自我效能,当你听到别人鼓励说“你能行”、“你可以的”、“好样的”时,你开始认可自己,自信和自我效能逐渐建立,而这可能是物质奖励所不能及的。
4.4.情绪唤醒
作为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的动机。积极的情绪能激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反思等认知加工过程,这些加工可以增强人的成就感和信心;而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则与之相反。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或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促使医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评价自我表现,可以改善负性情绪带来的冲击。
5.结语
后疫情时代下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对职业认同的提升可以强化医学生从业热情和资本,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支撑,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正向调节作用,在改善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也指导医学生的相关行为。终日消极带来的恶性循环可想而知,人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达成自身内心所向往的某种境界,意识对实践的能动性不容忽视,应用到自我效能的提升方面,我们总结出从四个影响因素入手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方案: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增加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和积极反馈。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范生根,黄雅兰,赵琼等。疫情期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混合研究——基于学生参与理论视角[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5): 60-66。
[2] 徐慧文,张婧仪,邱爽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 140-142。
[3] 李明霞,杨芬兰,寇晓敏。疫情期护生自我效能在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护理研究,2020,10: 310
[4] 王丹丹,张磊,刘锦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的特征及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5): 696-701。
[5] Ashforth,B.E.,Harrison,S.H.,Corley,K.G.。Identifi-cationinorganizations: Anexaminationoffourfundamentalquestions[J]。JManag,2008,34(3): 325-374。
作者简介:沈小蝶,女,2000年3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学历: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