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2021-02-18崔晶晶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玛莎感性理性

崔晶晶

摘要:《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是俄罗斯当代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代表作。在这部以家庭和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中,作家围绕女主人公美狄亚这一形象展开叙事,着重叙述了女主人公美狄亚的一生,刻画了性格截然相反的两类女性形象,即理想型女性与反抗型女性,她们分别在感性与理性的支配下对爱情采取了迥异的态度,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作家藉此揭示出感性与理性对人的性格乃至命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美狄亚;玛莎;感性;理性

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娅是俄罗斯当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作家之一,1943年出生于莫斯科,其父母都是犹太知识分子。乌利茨卡娅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文学,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还受到犹太文化的熏陶。中学毕业后她选择了遗传学专业,之后便开始了科学家的生涯。尽管如此,但她认识到自己的志向并不在生物学研究上,于是决定退出科学界,开始练笔习文,从事创作。20世纪90年代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在俄罗斯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中,两部优秀小说《索涅奇卡》和《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被译成英、法等文字,在国外流行,深受读者欢迎。《索涅奇卡》是她的成名作,随后相继问世的有《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快乐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以及《奥尔洛夫-索科洛夫一家》、《好心人》、《野兽》等短篇小说。

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美狄亚·西诺普里的一生,以及西诺普里这个家族的命运,第二部分则着重描述了美狄亚的后辈玛莎的爱情悲剧。作家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美狄亚这一形象是“俄罗斯妇女画廊”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延续,她是一名理想型女性。这类女性的典型特征是,严格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普遍的行为准则,她们是传统美德的载体,善良、忠贞、忍耐、顺从、自我牺牲、富有同情心等,是她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品质。而尼卡和玛莎则属于反抗型女性的代表,这类女性往往违背社会风习和规则,特别是婚姻制度,摒弃社会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们努力追求幸福、爱情、自由以及个性解放。但这类女性往往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更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因此她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努力和付出带给她们的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的幸福和快乐,其行为所造成的痛苦却是绵绵无尽的,而且她们中的大多数会因难以承受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自身痛苦的内心矛盾与挣扎而最终走向死亡。一直以来女性对世界的认识与把握多半是感性和直觉多于理性和思辩,当然,这并不绝对,小说中所描写的这两类女性面对爱情所采取不同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对于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与把握。

1. 理想型女性——美狄亚

美狄亚是克里米亚的希腊后裔,出生在费奥多西亚城,这是一个“早已和城外郊区连成一片的希腊族村镇”,在这里她度过了几乎全部的时光。美狄亚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了如指掌,她在这里采集药材、采摘果实,用心感受着这片土地对她的厚爱,也感激大自然的馈赠。但是她的生活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宁静和美好,在生活这艘大船里,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命运变数,美狄亚的一生其实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眼泪的生活苦难史。但正如给玛莎看病的医生所说:“苦难会毁掉一些人,但也会造就另一些人。”美狄亚恰恰属于后者。

1916年美狄亚的父亲格奥尔吉在战争中牺牲后的第九天,母亲和刚出生的妹妹就跟着离开了人世,他们丢下的遗孤有13个,那年,美狄亚16岁。之后美狄亚的大哥和二哥也相继牺牲,因无法独自担负起养育弟弟妹妹的责任,美狄亚只能看着他们被亲戚带走。留在美狄亚身边的是和她感情甚笃的妹妹亚历山德拉和三个年纪尚幼的弟弟。美狄亚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经不得不直面接蹱而至的灾难——至亲的生离死别以及随后爆发的战争使美狄亚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习惯于忍受死亡。所幸美狄亚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强的性格和杰出的才干,因此,生活带给她的种种不幸并没有将她击垮,相反,对于这一切,美狄亚选择了坚韧地接受,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她一如既往,继续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美狄亚善良友好,勤劳能干,她将家里的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与邻里也是和睦相处,每到夏天亲戚们都会来克里米亚度假,美狄亚这里似乎成了亲戚们的精神乐园和心灵圣地。美狄亚从小就有责任感,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认真对待且能够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她具有宗教虔诚感,一直恪守传统,每日清晨和临睡前她都会默默地祷告,祈求神灵护佑,接受一天的劳累与烦恼,从不曾抱怨,更不生气,从早到晚总是开开心心。去教堂的时候她遵守各种教规和戒律,虔诚地祈祷。

美狄亚的丈夫萨穆伊尔是一名犹太医生,两人相识时他已经将近40岁了。萨穆伊尔阅读过大量书籍,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爱开玩笑,但真正打动美狄亚的是他的仁慈善良。战争时期萨穆伊尔曾被派到特种部队征收粮食,部队命令对私藏粮食的人实施枪毙,但他没有开枪击杀那些妇女和孩子,正是因为他那和善的天性美狄亚才选择了他。“无私的爱、绝对的真诚、伟大的仁慈——这既是美狄亚的择偶标准,也是她明辨是非、判断真伪、区分善恶的一种生存原则”。后来萨穆伊尔不幸因病去世,在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美狄亚一直精心呵护陪伴着他。萨穆伊尔一直以一种无言的勇气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十分感激美狄亚的宽容与迁就。美狄亚没有抱怨或嫌弃丈夫,而是悉心照料,给丈夫熬煮草药、做他爱吃的食物和甜点,她永无休止地承受着生活的重担。两人时常静静地坐着,或是观赏美景,或是享用食物,或是看书闲聊,彼此享受着对方的存在,享受着生命的宁静与和谐。闲暇时刻,美狄亚还诵读圣诗,两个人平静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死亡。

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这一形象是一个视爱情为生命唯一的女性,因受情爱的折磨而丧失理智,摒弃道德观念,背叛祖国,甚至为了复仇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在丈夫背叛之后,她再也不愿相信世间真情的存在。而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则与之相反,她善良无私,乐于真诚奉献与付出,她将自己的初恋、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给了丈夫,从未想过,自己一生中遭遇的最大的不幸会是丈夫带给她的。面对丈夫和亲妹妹的背叛,她受到的打击是双重的,但她依旧保持理性,没有斤斤计较,没有睚眦必报,而是选择了默默地包容和忍耐。她表现得若无其事,继续自己的生活,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虽然丈夫背叛了她,但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并未因此而发生丝毫改变,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严肃认真、始终如一的。在美狄亚看来,战后的一代,尤其是20来岁的年轻人的生活,有些像儿戏,无论是对待婚姻,还是对待自己的子女,他们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后辈尼卡和玛莎便是如此。但是美狄亚从不对她们的生活乱加干涉和评判,而是淡然处之。在发现尼卡、玛莎与来邻居家度假的布托诺夫之间的三角关系的时候,美狄亚并没有进行粗暴地干预。她认为追求爱情是人的本性,虽然对她们的行为并不赞同,但她还是尊重她们个人选择的自由。美狄亚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是独自一人度过的,她的人生中充满了女性的痛苦、情感的孤独、心灵的悲哀与精神的无奈。但她从来没有因自己不育、长期服侍生病的丈夫、长久孤独的生活而感到过苦恼,甚至最为让她痛心的丈夫的背叛也没能使她焦躁不安,她的情感世界始终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她的心灵总是保持平静而完整,她的精神世界始终独立坚强。美狄亚承受了命运带给她的种种遭遇和变数,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性的王国,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强大独立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孤寂而宁静的心灵世界中,她静静地独自咀嚼着痛苦,品味着人生,没人打扰,也没有人能够侵入她的精神世界。

2. 反抗型女性——尼卡、玛莎

尼卡是美狄亚的亲妹妹亚历山德拉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善良豁达、乐观大度、真诚待人,她的这些美好品格与她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到了女儿尼卡。尼卡不到16岁就在谈情说爱方面游刃有余,“颇有成就”。她喜欢诱惑男人,征服男人,过着无所顾忌的肉体生活,她将诱惑男人当作生命的重要精神支撑和食粮,其爱情观是盲目和非理性的。尼卡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遵循着快乐至上的原则,对于舆論和旁人的非议毫不在乎,她秉持和认同的是自己的游戏规则,所以她才能看似勇敢地做自己,尽情享受性爱带给她的快乐和幸福。尼卡对布托诺夫的爱只是停留在肉体层面。当她得知自己和最疼爱的侄女玛莎都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布托诺夫时,她矛盾、犹豫、彷徨、挣扎,甚至产生了负罪感。她也曾主动放弃过这段感情,但总是因偶然的机缘而旧情再续。直到被玛莎发现,尼卡才彻底断绝了与布托诺夫的情感纠葛,她终于彻底离开了布托诺夫,获得了解脱,之后,尼卡很快便在一个新城市里开始了另一段新的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中包含有社会性、理性以及欲望和兽性,而欲望和兽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是根深蒂固的。支配尼卡的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欲望和兽性”,她缺乏人应该具有的理性,因此她会在欲望的支配下,不断寻求肉体的满足和快乐,在肉体欲望的满足中“实现自我”,而不是像美狄亚一样坚守自己的精神底线。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尼卡的行为就是一种“放荡”,然而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她的所作所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无疑可以被视为是个性自由的象征,这种自由冲破了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人的精神藩篱,是一种追寻灵魂自由的尝试。

黑格尔曾经说过,“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尼卡的侄女玛莎就是这种女子的典型代表。玛莎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向往自由,有着诗意的心灵和浪漫的情怀,她追求幸福、爱情和个性解放,甚至不惜为此而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起初玛莎对布托诺夫只是肉体上的渴求,她觉得“被他碰过的地方皮肤火辣辣的”。事实上玛莎追求的是肉体与精神高度和谐的爱情,但是布托诺夫显然只是一个局限于生理层面的人,他无法回应玛莎的追求,无法与之产生共鸣。他从未想过离婚,但也从不拒绝别的女人,甚至与玛莎的纠缠只是因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念念不忘的那个女骑手的影子,而并不是真的爱玛莎。但玛莎对他的爱却是真诚的,为了他,玛莎不惜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家庭,最终深陷爱情的泥潭,无力自拔。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是一时的激情还是永恒的平淡?对于这一问题,玛莎显然没有明晰的答案。她在追求爱情和回归家庭之间摇摆不定,难以抉择和取舍。她与布托诺夫的这份爱情有如昙花一现般短暂,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失望与痛苦,她无法跨越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她不明白,她和布托诺夫其实是属于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次交叉,但是随后注定会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前进,不可能再次相交或者重合。诚然,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是男女之爱的理想境界,但在生活中,这样的境界往往是无法实现和难以企及的幻想而已,因此玛莎在苦苦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感到痛苦和忧伤,爱情对她来说不再是一种比真理还美好、令人向往的东西,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痛苦的根源,最终因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玛莎选择了自我毁灭。也许,对玛莎来讲,死亡是唯一的结局和出路,是一种最终的解脱,让她得以摆脱生存的重负和生活中那些令人痛苦的折磨,从而获得永久的平静与安宁。

黑格尔曾说:“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尼卡拥有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她一直遵循着“唯乐原则”,她身上燃烧着强烈的欲望,她受着本能情欲的支配,她一直通过肉体自由寻找自我,是毫无疑问的“原始人”。玛莎一直渴望在精神世界中实现自我,她也同样被本能欲望所支配,一味追求自以为浪漫的爱情,从而陷入情欲的泥淖无法自拔,失去理性,罔顾伦理道德,迷失自我。爱情固然美好,追求爱情的幸福美好是人的本性,但是,在追寻爱情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忠诚、道德、本分、责任、克制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爱情的不同侧面,显然玛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终她的爱情成为泡影,她也受到欲望的戕害而走向灭亡。“有一个聪明的人曾经说过,肉体就是一匹马,而精神是一个骑士,如果听从马的引领,他会把你带到牲畜栏里,应该听骑士的指挥”。玛莎所追求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而绝对的自由带给人的必然是精神和心灵的毁灭,而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人性和我行我素,而是一种能做社会规范所接受的任何事情的权力和选择,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所实现的即属于这样的精神自由。她美丽善良,恪守道德,宁可压抑自己的情感也要坚决拒绝奥涅金的求爱,她不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因为当时的她已经是他人之妻。她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限制本我,按照至善原则行事,让自己做了“道德的人”。与塔吉亚娜同样恪守规范的美狄亚也秉持着自己做人的行为准则,她不受世俗的干扰,能够找到与背叛、放纵等不和谐因素相抗衡的力量,能够始终保持理性的清醒,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留一方净土。

结语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每一事物是本己的东西,自然就是最强大、使其最快乐的东西。对人来说这就是合于理智的生命,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美狄亚一生都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能够理性地选择道德生活,她的一生也是幸福的一生。小说并没有具体描写美狄亚之死,仿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消融在历史的永恒之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她独立、坚强、理性的品格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钝化,相反,一如陈年佳酿,愈益滋味醇厚,芳香四溢,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参考文献:

[1]乌利茨卡娅.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M]. 李英男、尹城译. 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

[2]张建华. 新时代俄罗斯小说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陈方. 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黑格尔. 《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 商务印书馆,1979.

[5]转引自,汪柳花. 本我、自我、超我中挣扎的神父——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荆棘鸟》中的拉尔夫[J]. 学术评论,2012(Z1):156-160.

[6]转引自,陈方. 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

[7]《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玛莎感性理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感性理性不拔河
寄往伦敦的爱情
感性设计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