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在成都市民族高校运用情况调查
2021-02-18龚婷兰阳
龚婷 兰阳
摘要:在民族高校中运用“国家通用语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的个案调查分析,反映出国家通用语言在成都市民族高校中的运用现状,得出客观的总结性结论。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民族高校;调查
2019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成都市藏族大学生语言运用研究,項目号2019L29
成都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民间艺术与成都世界文化名城”成果
一、“国家通用语言”的概念与现实意义
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使用的语言,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确立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在社会中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国家通用语言具有促进国内外人际交流沟通的现实意义。人际间最主要互通交流方式便是语言,这是人类生理与社会属性共同造就的结果。国家通用语言打破了国内外各地区不同语种间所产生的交流界域,使得人们运用同一套规则编码的语言符号系统便能理解其内涵意义,打破异文化屏障,促进国内外各地区的人际交流、互通有无。
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外向特征。费孝通先生早在1988年便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这里的“一体”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而“多元”是指共同铸就、形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两者间的关系为:以“一体”为核心、以“多元”为内涵,以此发展至今形成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
而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系统内的官方统一语言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代表着世界文化系统内的中华民族共通文化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地域划分,将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网络系统内的所有人集合起来,使其找到文化归一、回归精神原乡。
国家通用语言具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国家通用语言将国家地理单元区域内分散多元的语言符号碎片进行了中央层面的连接与整合,既能使原本丰富多样的中华民族各语言借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有效合理的传播发展,又能加强中华民族内部文化的交流与共融。从语言符号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映了“国家”概念与行为,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建立我国的语言文化体系,掌握自我的话语权,合理自信的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更好的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贡献出中国智慧。
二、“国家通用语言”深入民族高校的重要意义
民族高校是在建国之初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培养民族人才而建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高校的学生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民族,使得民族高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中华民族全体性特征。因此,民族高校有责任与义务成为“国家通用语言”先锋实践者与反馈者。
“国家通用语言”深入民族高校具有优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民族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各成员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公用的官方通用语言进行授课与交流,借由语言这一工具弥补个体间的文化差异,使其能够相互理解思维构式,达到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国家通用语言”深入民族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国家法定的官方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符号代表,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具体思想要求。“国家通用语言”的落实实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而在民族高校内有效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各族师生相互促进与交流,在高校环境中共融、共生。使其高效覆盖并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树立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深入民族高校为国家及民族地区培养民族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将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由点成线进行连接,使一系列统一编码进入到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之内,形成既有共有程序编组的符码路径又有独立于自身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使得各民族能够高效交换信息,更好融入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区域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民族复兴在于青年和人才,在民族高校落实“国家通用语言”,能够为国家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民族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某民族高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情况调查
1. 调查概况
笔者在成都市某民族高校航空港校区及武侯校区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有效回收问卷143份,有效率为95%。其中男性为58人、占比41%;女性为85人、占比59%,男女比例相差不大。而教师身份为12人、占比8%;研究生为37人、占比26%;本科生为94人、占比66%,涉及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三个身份,具备一定的客观性。而在民族成分当中汉族为45人、占比31%;少数民族为98人、占比69%,符合民族高校的师生特点。根据对调查对象身份、性别、民族、有效率等信息进行核实并分析之后本次的问卷调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参考性。
2. 问卷内容及统计
此次调查问卷内容分为“民族高校师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了解情况”(简称调查问卷1)、“国家通用语言在某民族高校的运用情况”(简称调查问卷2)、“国家通用语言运用对民族高校师生的影响”(简称调查问卷3)三个部分组成。问卷将具体的各个问题设置“完全认可”“比较认可”“中立”“不太认可”“完全不认可”等5个选项。
在“调查问卷1”中有93%的师生对于自己在国家通用语言的了解方面达到完全认可和比较认可,7%的师生认为自己的了解情况属于中立,没有人选择不太认可和完全不认可。此数据表明西南民族大学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了解情况较好,国家通用语言的了解普及程度较高。
在“调查问卷2”中有98%的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在某民族高校的运用情况表示完全认可和比较认可,仅2%的师生选择了中立态度,而没有人选择不太认可和完全不认可。此数据表明此民族高校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在学校的运用情况较为满意,国家通用语言的实施在学校已经达到一定的阶段水平。
在“调查问卷3”中,92%的师生认为国家通用语言对自身起积极影响表示完全认可和比较认可,8%的师生认为国家通用语言对自身起积极影响表示中立,没有人认为国家通用语言对自身起消极影响。此数据表明此民族高校师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个人影响持积极态度。
3. 调查样本分析
在问卷调查整理的基础上,运用SPSS进行均值的比较,分析“国家通用语言”与西南民族大学的相关性及其显著程度。其中,当均值呈正态分布且F值的sig值小于0.05时,表明“国家通用语言“与西南民族大学有较强联系。
此次调查工作的开展为国家通用语言在成都市民族高校运用情况调查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民族高校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了解程度较高,表明国家通用语言的信息政策在民族高校师生中已经形成了一定传播发展规模,有利于各族师生理解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与价值。各族师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在西南民族大学的运用情况满意度较高表明了西南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在落实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政策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各族师生的预期展望,体现了此民族高校作为民族院校的责任与担当。而此民族高校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个人影响持积极态度表明了国家通用语言在对民族高校师生个人影响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将有利于民族高校更好的培养优秀民族人才,为国家与社会服务。
四、小结
通过此次针对于此民族高校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国家通用语言”在与民族高校的结合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其积极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做到了大规模的普及覆盖,反响较好。需要继续巩固与发展“国家通用语言”在成都市民族高校的具体实施,进一步巩固影响成果,发挥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