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社区与家屋
——折板结构的多重映射

2021-02-17祝晓峰

建筑技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庭院建筑师屋顶

祝晓峰

南向鸟瞰 ©苏圣亮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一个新开发小区的东南角,是山水秀建筑设计事务所“折板”系列中的重要作品。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对三个维度的思考:地域、社群与身心。地域是一个较大维度的概念,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在本项目中指江南地区;社群在规划建筑领域指在实际的地理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本项目中指项目所在的居住社区;身心是个人维度的概念,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在本项目中指家屋的意象。这三个纬度由宏观到微观,建筑师通过对空间的建构使折板结构体系在三个纬度中映射出多重的文化涵义。

1 江南:水乡与园林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地处苏州,是江南文化的荟萃之地,城中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是江南地区的标志性景观。同时,苏州还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和庭院建筑,蕴含着将自然与艺术融于日常的江南传统。如何通过当代的结构与建构体系重构江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意象是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江南地区的一大特征是水网密布,民居临水聚居。水波是一种动态的连续介质,青瓦坡顶的聚落则是一种静态的连续图景。这两种意象启发了东原千浔社区中心的屋顶形制。建筑师将水波曲线与举折屋面抽象为圆弧,以下凹的筒壳作为折板结构的基本单元,6个条状单元体相连后,屋顶在外部以波浪状的山墙形式出现,表达了与水及江南传统的关联。筒壳下的空间仿佛置身于起伏的波浪或是晾晒的绸缎之下,给人轻盈而充满动态的感觉。

江南地区的另一个文化符号是古典园林与庭院建筑。古典园林纳天地于一隅,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6条线性单元体的错动,建筑师创造了5个尺度各异、氛围不同、室内外融合的庭院空间:南侧的竹林水院提取了园林的经典元素,与一旁的湿地公园相呼应;西侧的开放草坪豁然开朗,可举办各类活动;北侧的下沉竹园是一处联系地下层、一层与二层的立体庭院;东南角的下沉庭院以后勤与交通为主;二层的露台小院是一个既可向内探求也可向外观景的静谧之所。通过庭院的置入和折板单元的错动,建筑形成了与江南民居相似的庭院格局和聚落关系。传统的院落一般通过房间与围墙围合而成,在空间上是内向的。而在社区中心,建筑师采用“深墙叠梁”体系重构传统院落空间:把一个方向的一对墙体叠放在另一对墙体之上,通过上下交叠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秩序。原本封闭的庭院从上下两个不同方向打开,交替出现的实墙和洞口让建筑与自然相互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可以渗透的庭院聚落。通过交叠剪力墙的精心布置,墙体和洞口在不同角度呈现了部分景色又遮蔽了部分景色,引起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无限遐想,实现了如陈从周先生所说的“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

在构造上,为了呈现江南地区的粉墙黛瓦,设计采用了直立锁边的铝镁锰板屋顶与喷涂白漆的木纹混凝土墙。深灰色的金属屋面与传统青瓦颜色相近,直立锁边的线条也与瓦屋面的线条相似。屋顶的檐口高度控制在270mm之内以保持轻盈,同时为了保证立面的纯粹呈现,屋面的排水以内排水为主,并结合景观水景采用了一部分自由落水。传统的民居白墙表皮会有脱落和水渍,呈现出岁月的痕迹。为了让新建筑与老建筑产生视觉上的关联,建筑师采用了带有条状凹凸木纹理的混凝土墙,在喷涂白色面漆之后用木板刮擦,展现混凝土的本色和木纹的质感。

通过下凹筒壳构成的折板结构、庭院、“深墙叠梁”以及恰当的细部设计,江南意境被充分呈现,使社区中心成为一个当代的江南院落。

2 社区:开放与凝聚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作为社区标志性公共空间,不仅是一个容纳各种活动的场所,更承担着激发社区活力和归属感的责任。社区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在社会关系的构成上相对松散,但在物理层面和生活层面又非常紧密。从社群的松散性与紧密性出发,建筑师将东原千浔社区中心的设计要点概括为一对关键词:开放与凝聚。开放意味着欢迎与包容,这是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因素;凝聚则意味着安定感与认同感,是形成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如何通过空间和建构语言来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体系,同时满足开放与凝聚的需求是设计的难点之一。“深墙叠梁”结构体系是这一难题的答案。在这套结构系统中,墙代表着封闭和围合,而墙与墙之间的虚空部分代表着开放,这就在概念上把“封闭”和“开放”抽象为建筑语言,即实体的墙和虚空的院子,从而帮助我们在两个矛盾点之间找到平衡[1]。

同时,曲面的折板屋顶也塑造了兼具开放与凝聚的室内空间。站在以筒底为中心的室内,有空间向外侧溢出的动态感。上翘的屋顶给整个建筑带来高大宽阔的敞口,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又为社区中心带来了开放感与公共性。而条状单元结构的并置,筒壳又形成了与传统双坡屋顶类似的屋脊与屋檐,实现了空间上的安定感与凝聚力。

3 家屋:尺度与氛围

路易斯·康曾经说过:“我的脑海中充满了罗马人的伟大思想,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即使我不用,它也总在那里随时准备着……拱顶并不高,不是庄严肃然,而是与人的身体相称,我想到了家的氛围。”[2]

很多人将东原千浔社区中心与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对比,事实上两者的区别之处不亚于两者的相似之处。两者的文化内核、空间组织、结构体系乃至构造方式都有很大区别,但有一点非常相近:两者都意在营造家的氛围与尺度。如果说金贝尔美术馆是康对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家的意象的再现,那么东原千浔社区中心无疑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意象的拓展。

家屋是最小社会单元的居住场所,家的意象承载了温馨、舒适、安定的身心感受。社区中心虽然是一个公共空间,但也是最接近家的一类社区空间,是居民的公共客厅。当这个空间被注入家的属性和尺度,活动其间的居民也会在心理上成为某一时空下的“家人”。从这个想法出发,如何将大尺度的公共空间与小尺度的家屋空间结合,成为设计的重点。建筑师将不同尺度的功能放入6组7.2m宽的单元中,筒壳的矢高为1.3m,可以实现12~25m的跨度。两个单元空间的并置构成了能够满足公共活动需求的无柱大空间,而单个7.2m宽的筒壳折板单元又与传统的家屋尺度相仿,给人温馨舒适的身心感受。

这种空间尺度的转换也常出现在传统屋顶的形制中,例如传统的勾连搭屋顶就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屋顶单元相连,以覆盖大尺寸的平面,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同时给屋顶下部空间带来丰富的变化。东原千浔社区中心与金贝儿美术馆或有相似之处,但似乎与几千年前的中国传统建筑渊源更深,这三者都是在回应人类最古老、最深层的身体与心理需求。

4 结语

折板结构作为一种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当代的大跨建筑中。建筑师采用折板结构的理由通常是因为其灵活、高效的特性,且常常能与光影结合营造特殊的空间氛围。通过下凹筒壳的折板结构,建筑师将其作为一种强大的建筑本体语言来解答围绕设计的所有疑问。如果说尚未被创造出来的建筑本身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诘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那么建筑师用设计做出的回答无疑是:“你是江南,你是社区,你是家屋,你从传统中来,你要去往光阴的流转。”

1 东向鸟瞰

2 东南向外观

3 艺术展厅外灰空间

结构墙通过上下交叠,在满足结构对垂直荷载和水平刚度需求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空间秩序:墙体是围合性的,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孔洞是开放的,可以连通不同的空间——这种秩序的双重潜力让这座社区中心实现了凝聚和开放的共存。

The structural needs of vertical loads and horizontal stiffness,while forming a special spatial order: the walls provide enclosure and divide different spaces,and the holes in between walls provide openness and link different spaces.The double potential of this order is capable to help this community center to achieve the coexistence of cohesion and openness.

4,5 剖面图

6 设计概念示意图

根据社区中心各项功能的需求,使用空间采用了7.2m的跨度模数,将东西长约60m、南北宽约43m 的2层建筑纳入6 组7.2m 宽的条状结构中,再根据内外空间和动线需要,沿这些条状结构组织并生成了整座建筑的内外空间。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demands of the programs,the basic width ended up a span module of 7.2m to subdivide the building in the size of 60m×43m into 6 strip structures in the width of 7.2m. These strips were integrated with the stacking wal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irculations,to organize and generate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paces of the whole building.

7 一层平面图

交替出现的实墙和洞口让建筑与自然在相互的界定中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渗透的庭院聚落。各种社区活动和步行动线通过庭院的划分各得其所,也通过庭院之间的空间流动被联系在了一起。

In this spatial structure,the alternately arranged solid walls and openings merge the architecture with the nature in their mutual definition,and form a courtyard cluster permeable to each other. A variety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passages find their own places with the division of courtyards,while they are also connected through the interflow of the spaces.

8 屋面及墙身节点详图

9 结构爆炸图

筒壳下的空间体验仿佛置身于波浪之下,以屋脊为中心,有置身传统双坡屋顶内的安定感;以筒底为中心,又有空间向外侧溢出的感受。The space experience under the shell feels like being under the waves,centered on the roof ridge,with a sense of stability in the traditional double-slope house;With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as the center,there is a feeling of space spilling out to the outside.

10-12 施工现场

13 入口水院

业主:东原地产

建设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建筑设计: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项目负责人:祝晓峰

项目经理:庄鑫嘉

高级设计师:石圻

驻场设计师:盛泰

设计团队:杜士刚、李成、付蓉、罗琪、肖载源、尚云鹏

合作设计: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张准(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景观设计:上海安琦道尔景观设计有限公司(HWA)

用地面积:10 159m2

总建筑面积:2 238.2m2(地上)、1 089.40m2(地下)

设计时间:2016.07

建成时间:2017.06

摄影:苏圣亮、东原设计

14 地下庭院天桥

15 艺术展厅内景

图片来源

1-3,13,14 苏圣亮摄影

4-12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提供

15 东原设计摄影

猜你喜欢

庭院建筑师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庭院
小小建筑师
庭院中的童年
屋顶的雪(外四首)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Read for fun
斑鸠飞落的庭院
Yard Work庭院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