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实践

2021-02-17高庆梅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3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小麦实践

高庆梅

摘 要:小麦的品质不仅受到种子遗传特性、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影响,更受到田间管理技术的影响,本文简述了应用田间管理技术对于小麦产量提高的必要性,并针对小麦在出苗前期、出苗期、生长期以及后期的实践要点进行展开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田间管理;实践

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实践,是在全面开展小麦种植工作的前置环节,有助于科学进行小麦种植工作,提高小麦品质与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1我国小麦市场现状与开展田间管理技术的意义

小麦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与应用价值,在国内存在着大量的小麦加工工厂,但我国小麦每年的供给量并不稳定,主要是由于我国小麦并没有取得像玉米、麦子那样的战略性地位,小麦并不是农户进行种植时的第一选择,再加上玉米、麦子种植技术和要点的普及性,导致我国小麦的种植耕地常年较少,市场供求并不平等。

为了满足市场对小麦的需求,就要依靠向巴西、阿根廷等地进口,小麦的价格也因此受到国际市场的调控,同时,各种国际性突发事件都容易影响到我国小麦的库存。比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小麦市场就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工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造成了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小麦的供需问题,实现国内小麦的自产自足,我国于2019年实行了小麦振兴计划,对小麦的每亩补贴高于玉米,调动了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小麦种植耕地较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有助于有效地实现小麦的增产,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2实行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实践要点

2.1出苗前期准备

为了保证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在开展小麦种植工作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就是选种、轮作、施肥与土地深耕。

2.1.1科学选种

选种工作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小麦选种总体上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突出地域特色,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土壤、气候、病害发生情况等),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选种。就选种工作而言,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区域特色进行选种,干旱贫瘠的土地可以选择植株高、抗旱性、耐贫瘠性强的品种,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土地则选择潜力大、抗倒伏的多穗性品种,北方或偏北方的地区可以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第二,根据小麦的遗传性进行选种,也就是选择子粒饱满、重量足够、发芽率符合国家要求的小麦籽粒。第三,根据本地易发的病虫害类型和小麦病害类型进行选种,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灰斑病等,小麦病灾有锈病、白粉病等,因病选种,有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

2.1.2进行轮作

种植轮作指的是在同一块耕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轮番种植,进行轮作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恢复,也能有效地抑制病虫害,因此,在开展小麦的种植工作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不同前茬作物的耕地。具体来说,小麦属于谷类作物,对土壤中的氮磷含量要求较高,针对这一点,可以选择前茬为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元素的豆类作物。

2.1.3合理施肥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与破坏,在秋季进行基肥的选择时,可以用人或动物的粪便腐熟后的有机肥。同时,考虑到土壤本身的肥力以及上茬作物,必要时做好氮磷钾三种肥料的结合施加,保证土壤的肥力含量为中氮、高磷、和低钾。

2.1.4进行土地深耕

在小麦的正式种植之前,需要进行土地的深耕,这样做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在进行土地的深耕时,需要除去田间的硬块,将原来压实的土地耙松,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快速生长,同时也能有效地利用秋雨防止春旱。第二,促进土壤对肥力的吸收。不管是有机肥还是化肥,进行土地的深耕都有利于肥力的吸收,具体来说,当基肥为有机肥时,进行土地深耕,可以把原来覆盖在田垄上的秸秆或是粪便翻转到地下,会加快微生物的降解速度,促进肥力的揮发。当基肥为化肥时,如果不进行深耕,肥力也只能在地表下约5cm处挥发,无法保证小麦根系的有效吸收。第三,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进行土地的深耕,会把原来潜藏在田垄间的害虫翻转到土壤里,使其得不到氧气窒息而死,而对于掩埋在土壤中的虫卵,则会被翻转到地表,受到雨水、日晒、严寒等的影响,无法成功孵化,起到了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2.2苗期管理

2.2.1做好查苗、补苗工作

当小麦出苗时,应及时进行查苗工作,最好在小麦到达三叶期时进行补种,保证田间不会有10cm以上的空隙,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注意疏苗、间苗,使小麦幼苗有良好的生长空间。

2.2.2促进幼苗生长

当土壤的肥力或者水分含量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时,就会出现黄苗、弱苗现象,此时就要合理进行追肥、灌溉,具体来说,缺氮的小麦弱苗叶片与茎秆的长度比例并不正常,缺磷的小麦弱苗叶尖颜色为不正常的紫红色,缺碘的小麦弱苗叶子过于柔软,呈现出不正常的弯曲,叶片沿静脉会有白色条纹,缺水的小麦弱苗叶心不长,呈萎缩状态[1]。根据麦苗情况进行施肥、灌溉,可以有效地进行补救,增加小麦后期产量。

2.3中期管理

2.3.1春灌和拔渍

小麦处于拔节和长穗的关键时间段,需要根据本地的降雨情况和小麦的长势情况选择春灌或者拔渍,若小麦无充足的水分,就会增加小穗和小花的可能性,影响最终的小麦产量,若当地降雨量过大,超过了小麦的承受水平,则可能造成根系的腐烂。

2.3.2追施拔节肥和育穗肥

在小麦拔节和长穗的时间段,要分别追施拔节肥和育穗肥。施加拔节肥可以加大中期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光合物质,促进小麦拔节,进而加大分化成穗的几率,拔节肥的施肥通常在3月中下旬进行。育穗肥可以让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加长,做到保花增穗粒,增大小麦产量的作用,育穗肥的追施则需要等到小麦剑叶露出时。

2.4后期管理

2.4.1加强肥水管理

此时是小麦进行传粉授精、形成籽粒的时期,在前期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加强肥水管理,可以防止小穗、小花退化,做到粒大粒饱满。在此期间的追肥要选用喷洒的形式,以尿素溶液最佳,除此之外,还要控制灌溉量,在小麦的灌浆后期,土壤水含量过高,会影响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在小麦已经浇水的基础上,尽量不灌溉。

2.4.2及时除去杂草、杂麦

在小麦生长的后期,要及时除去田间的杂草、杂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田垄的整齐性,加强机械收割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个体的生长,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肥水资源。在除去杂草时,要根据杂草的类型(单叶、阔叶)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使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针对麦田里的杂麦,则可以选择人工拔除的方式。

2.4.3对可能影响小麦产量的灾害进行预防

影响小麦产量的灾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病虫害,一种是自然灾害。小麦的主要虫害有麦蚜、粘虫、红蜘蛛三种,针对以上三种虫害,需要针对性的选择农药,比如麦蚜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杀虫,红蜘蛛可以用750ml/hm2的1.8%阿维菌素乳油兑450kg喷雾进行防治[2]。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热风,这种农业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为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在干热风的影响下,小麦的灌浆期会缩短,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可以逼熟小麦,导致减产,针对这种自然灾害,可以采用适当施肥、浇好灌浆水等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对其在小麦生长期间各个环节的要点进行分析,主要有出苗前期的选种、深耕、施肥、轮作,苗期的查苗、补苗,促进幼苗生长,中期的春灌、拔渍、追肥和后期的肥水管理、除草、除苗、灾害预防,希望可以为小麦种植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孔祥敏.浅议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19(07):83.

[2]张安勤.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79+84.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小麦实践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抢种暮春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