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疗效观察
2021-02-16林世廷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
林世廷,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三区,广东高州 525200)
引起心脏瓣膜发生病变的原因有: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较常见的有二尖瓣、主动脉瓣受累。患者发生瓣膜性心脏病后会引起各类生理功能的紊乱,造成心脏血流和功能的异常,65 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2%左右,而75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高达13%左右,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3]。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重度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方法,目前,心脏瓣膜主要有人工机械瓣膜、生物瓣膜两类[4-5]。研究报道,生物瓣膜并发症低,治疗效果较好;也有研究报道人工机械瓣膜再次手术机率低,患者术后死亡率低,存在争议较多[6-8]。为了给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三区心脏瓣膜病患者选择更适合的瓣膜类型,对72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心脏指标、并发症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生物瓣膜置换患者疗效好于人工机械瓣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 年3 月至2017年8 月收治的72 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6 例)。两组患者均满足《心脏病学》中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2,4],且具有手术治疗适应症。其中,对照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3~75 岁,平均(69.4±5.8)岁;心脏瓣膜发病原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6 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8 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9 例,心内膜炎3 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0 例,Ⅲ级22 例,Ⅳ级4 例。观察组男19例,女17 例;年龄64~76 岁,平均(70.3±6.1)岁;心脏瓣膜发病原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9 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例,心内膜炎2 例;心功能分级:Ⅱ级9 例,Ⅲ级19 例,Ⅳ级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两组心脏瓣膜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在术前均先进行强心、利尿及补充钾离子等治疗,并给予心肌保护药物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国药准字H20 058621;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扩血管药物等,心力严重衰竭者给予呋塞米(国药准字H11021160,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利尿,以减轻患者心脏性水肿。对照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二尖瓣,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在胸骨的正中部位开口,术中给予膜式氧合器,转流前给予抑肽酶,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进行心肺转流,经主动脉根部行灌注插管,使用4∶1 晶/血冷心脏停搏液进行灌注,依据患者情况,适当保留其瓣叶结构,通过二尖瓣房间隔切口部位置换人工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均采用间断缝合法固定人工瓣膜。术后,均给予心电监护、排痰、机械辅助呼吸等特技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体征等变化。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为本研究观察指标。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房内径(LA)。治疗效果依据《心脏瓣膜手术后病态率及死亡率报告指南》进行评价,共有3 个等级,成功、病态、死亡,成功率为治疗成功患者与总人数之比。患者并发症包括:瓣周漏、血栓栓塞、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n=36,)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n=36,)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2 周,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且两组术前与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术后18 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9,P=0.088)。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术后18 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11)。见表4。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n=36,)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n=36,)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36)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 (n=36)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心脏外科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且患者病情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最终使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甚至造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十分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9-11]。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最佳的选择,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使用的瓣膜类型,主要是人工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其中人工机械瓣膜的组织相容性比较差。在术中,容易引起患者心律失常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且需要终身采取抗凝治疗[12-13]。生物瓣膜的瓣叶比较柔软,术后患者仅仅需要进行短期抗凝治疗,且术后血栓等并发症较少,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另外,生物瓣膜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维持患者的心肌需氧平衡,相对减少了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高[14-15]。
本研究对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72 例心脏瓣膜患者分别进行了人工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显示,生物瓣膜置换患者使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少,提示生物瓣膜置换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物瓣膜材料较柔软,减少了对患者心脏的刺激,且更有利于维持术中的心肌需氧平衡,使手术过程中的心律失常等发生较少,手术过程更顺利,从而减少了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并无明显差异,提示心脏瓣膜手术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一种较好选择。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生物瓣膜在治疗心脏瓣膜疾病中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与生物瓣膜自身材料较柔软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组织相容性更好,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恢复。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少于人工机械瓣膜,原因可能与生物瓣膜对心脏的刺激较少,且组织相容性好有关,另外生物瓣膜术后只需要短期进行抗凝治疗,也减少了患者血栓等的发生概率。本研究对二尖瓣置换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发现生物瓣膜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本科室二尖瓣的置换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同时总结了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为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提供了经验。在给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前,应该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应该仔细的设计瓣膜的摆放角度,避免瓣膜对心脏的压迫、摩擦,使心脏破裂零或减少发生。本研究由于病例数较少、人力资源等限制,数据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研究小组将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经验。
综上所述,生物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较好,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