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近10 a 学术影响力分析
2021-02-16卓文飞燕照玲
卓文飞,燕照玲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 年创办,是河南省公开发行最早的一份农业科技期刊[1]。创刊近50 a,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办刊宗旨,在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 年入选首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 年又连续7 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2006 年起,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2006年起,连续入选“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目录。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河南省优秀期刊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奖、河南省一级期刊等奖励与荣誉。
科技期刊是科研产出的重要载体,具有展示创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传播科学知识的系列作用[2]。学术影响力是指期刊在一段时间内对科研活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期刊论文质量和数量协同作用的结果[3]。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期刊发展的目标,而科学评价和分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在同类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是基础。一些学术期刊界同仁通过对所办期刊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现状和变化动态。杨晓容等[4]分析了2009-2015 年《贵州农业科学》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提高该刊影响因子的对策。李辛等[5]分析了2009-2018 年《甘肃农业大学学报》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12种期刊计量学评价指标的变化动态,评价了该刊的发展现状。王丽丽等[6]对《山东农业科学》2009-2018 年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研究,同时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 核心版)收录的其他9 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了《山东农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现状。
针对《河南农业科学》的发展,采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CJCR 核心版(2011—2020 年版)[7]数据,对2010—2019年出版《河南农业科学》的主要被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进行分析,并与19种其他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同类期刊进行对比,以明确近10 a《河南农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发展动态,以及在相近管理体制与发展环境下与同类期刊相比的优势与差距,为制定期刊发展相应对策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选用CJCR 核心版(2011-2020 年版)中《河南农业科学》的主要被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数据,以及19 种其他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同类期刊的相关数据。指标主要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等,以及发文量、引文数、作者及机构分布等。
采用Excel 2016分析数据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0-2019年《河南农业科学》主要被引用指标变化
2.1.1 总被引频次、他引率 总被引频次是指自创刊以来期刊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绝对影响力大小。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农业科学》近10 a 的总被引频次逐年提升,由2010 年的1 364 次增加到2019 年的2 373 次,增长了74.0%。说明《河南农业科学》刊发的论文被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在科学交流中的绝对影响力增大。他引率指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测度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由表1 可见,2010 年他引率较低,仅为0.69,2011 年达到0.81,其后年份均介于0.84~0.88,比较稳定。
表1 2010-2019年《河南农业科学》部分被引用指标的变化Tab.1 Variation of partial cited indicators of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10-2019
2.1.2 影响因子、即年指标 影响因子指期刊在评价前2 a 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用次数,用于测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从图1 可以看出,2010-2013 年《河南农业科学》的影响因子变化不明显,2014 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18-2019 年快速上升,这归因于近些年选题更加重视学术质量,同时也是由于单篇文章篇幅增加,年度发文量有所减少。即年指标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表征期刊的即时效应。2010-2017 年《河南农业科学》的即年指标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相同,先是上下波动然后逐年上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逐渐提高。而2017-2019 年即年指标变化动态与影响因子不同,2018 年出现了明显下降,最大因素可能是2017—2018 年度编辑团队人员的变化与调整,影响到选题、审稿、编校、出版、传播等各环节的质量。
2.1.3 引用刊数、开放因子、扩散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 引用刊数指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从图2 可以看出,2010-2019 年《河南农业科学》的引用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 年最低,为217 种,2015 年超过300 种,2017 年后稳定在300 种以上,2018 年最高,达到324 种。2014 年CJCR 核心版开始增加开放因子指标,其指期刊被引用次数的一半所分布的最小施引期刊数量,体现学术影响的集中度。2013-2019 年总体上来看,《河南农业科学》的开放因子呈上升趋势,由14 种增加到21 种(表1),说明学术影响的集中度逐渐减小,即学术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扩散因子指期刊当年每被引100 次所涉及的期刊数,测度期刊学术传播范围。从图2 可以看出,2010-2019 年《河南农业科学》的扩散因子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5.91 下降为13.19,期刊学术传播范围逐渐减小,可能与改版后逐渐取消专论、农业经济、林学等部分栏目有关,发文更加集中在农业自然科学领域。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由图3 可知,《河南农业科学》学科扩散指标在2010-2015 年逐渐上升,2015 年之后变化不大,变化动态与引用刊数类似;学科影响指标总体上也呈缓慢递增趋势。扩散因子下降,而其他几个指标上升,说明该刊发文更加集中在农业自然科学领域之后,在整个学术研究领域的传播和影响范围缩小,但是在学科内的传播和影响范围扩大。
2.1.4 权威因子 权威因子指利用PageRank 算法计算出的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PageRank值,其考虑了不同引用之间的重要性区别,重要的引用被赋予更高的权值,因此能更好地反映期刊的权威性。2015 年开始CJCR 核心版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源期刊数量增加,因此,权威因子的计算结果也发生变化。由表1 可见,《河南农业科学》的权威因子2010-2013 年保持在584.10~600.20;计算方法改变后,2014—2019 年权威因子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66.97 增长到2019 年的186.23,增长了约1.8倍,且2018—2019 年基本稳定,刊发论文被重要期刊和论文引用的比例逐年增加,期刊本身的学术权威性逐渐提高。
2.1.5 被引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指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根据5.5 a。《河南农业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质量前期逐年提高,后期则进入基本稳定阶段。
2.2 2010-2019年《河南农业科学》主要来源指标变化
2.2.1 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 来源文献量指符合CJCR 统计来源论文选取原则(报道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学术技术类文献)的文献数量。从表2 可以看出,2010—2013 年来源文献量较多,且年际间波动较大,2011 年高达517 篇,体现稿源数量和质量不稳定;2014 年之后,来源文献量逐年降低,2019 年降至289 篇,而实际情况是2019 年出刊调整了页码数,比2018 年每期增加了20 页,显现大篇幅学术研究型论文数量增加,研究涉及的深度、质量均有所提高,与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科研手段与水平提升的大规律相符。文献选出率指来源文献量与期刊全年发表所有文献总量之比,反映期刊报道学术技术类成果的比例。《河南农业科学》的文献选出率较高,连续10 a 均在0.95 以上,2014 年后稳定在0.97以上,说明期刊一直重视遴选学术技术类成果,尤其2014年后对学术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表2 2010-2019年《河南农业科学》部分来源指标的变化Tab.2 Variation of partial source indicators of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10-2019
2.2.2 AR 论文量 AR 论文量指标CJCR 自2013 年开始统计,指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中学术性论文(Article)和综述评论性论文(Review)的数量,反映期刊发表的学术性成果数量。从图4可以看出,《河南农业科学》AR 论文量的变化动态与来源文献量一致,2013 年之后呈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而从AR论文量与来源文献量的比值发现,AR 论文占比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由2012 年的0.78 增加到2019 年的1.00,意味着《河南农业科学》2019 年刊发的文章100%均为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
2.2.3 平均引文数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农业科学》平均引文数由2010 年的12.96 条增加到2019 年的26.80 条,增长了1.1 倍。说明作者研究和发表论文参考的文献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越来越高,期刊吸收外部信息能力增强。
2.2.4 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 从表2 可以看出,2010-2019 年平均作者数呈逐渐增加趋势,最低为2011 年的4.24 位,最高为2019 年的5.90 位,说明发表论文作者的研究团队和合作度越来越大,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期刊刊载和传播的信息量增加。作者所属机构的地区分布数一直稳定在28~30 个,表明期刊的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较大且比较稳定。机构分布数的变化趋势与来源文献量一致,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必然导致作者的机构数减少,期刊展示科研成果的集中度增加。
2.2.5 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指期刊发表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一定程度上衡量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海外论文比指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反映期刊的国际交流程度。从图5 可以看出,2010-2016 年基金论文比在0.69~0.76 内呈波浪形变化,2017 年之后明显增加,2018 年达到0.87,说明2017年开始刊发论文中基金资助的比例增加。实际出刊过程中,论文支持基金的来源广泛,可能名称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海外论文比基本为0,仅2017、2019 年为0.01(表2),表明期刊的国际交流程度有待加强,这可能是因为省级机构办刊,对海外论文基本没有吸引力,存在不被海外机构或作者认知、认可的现象。
2.2.6 引用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指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在多长时间内发表,反映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从图5 可以看出,2010-2017年引用半衰期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之后直线下降。发文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选题注重农业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刊发论文的创新性提高,另外也体现出作者的科研手段与文献掌握程度提高,同时撰写论文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2.7 红点指标 CJCR 核心版2017 年起增加红点指标,指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关键词与其所在学科排名前1%的高频关键词重合的论文所占的比例,反映期刊论文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度。《河南农业科学》的红点指标除2018 年较低(0.32)外,2016—2017、2019 年 变 化 不 大,介 于0.73~0.76(表2),选题时对学科热点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2.3 《河南农业科学》与19种同类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比较
2020 年版CJCR 核心版共收录农业综合类期刊37种,其中,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期刊除《河南农业科学》外,还有19 种。CJCR 评价指标中,综合评价总分越高,说明期刊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越高,学科排名越靠前。从表3 可以看出,在CJCR 核心版收录的37 种农业综合类期刊中,《河南农业科学》综合评价总分42.8、学科排名第15 位,在20 种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期刊中位列第8位。综合评价总分较高、学科排名靠前的期刊主要包括《江苏农业学报》《华北农学报》《南方农业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西南农业学报》,其中《华北农学报》《西南农业学报》为多省院联合主办。从单个指标来看,《河南农业科学》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分别排在第7、4、6 位,而他引率、开放因子、基金论文比排名较靠后,分别为第14、15、10 位,成为影响学科排名的重要因素。
表3 《河南农业科学》与19种同类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main influence indicators between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19 similar journals
3 结论与建议
3.1 《河南农业科学》近10 a评价指标变化分析
以CJCR 核心版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对2010-2019年《河南农业科学》主要被引用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总被引频次逐年提升,2011 年后他引率明显增加,自2014年起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权威因子、被引半衰期逐年提升或者升到一定值后保持稳定,说明2014 年后期刊的学术质量明显提高,权威性增强。另外,引用刊数、开放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等上升,说明刊文更加集中在农业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科内的传播和影响范围扩大。
对2010-2019 年《河南农业科学》主要来源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选出率一直较高,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逐渐增加,2014 年起来源文献量、AR 论文量呈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AR 论文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逐渐重视学术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学术质量提高,与对被引用指标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本研究还发现,《河南农业科学》的基金论文比较低,尽管2017 年之后明显增加,但仍低于0.9,且2019 年又较2018 年降低,说明遴选稿件时对基金资助的重视度不够。2010-2017 年引用半衰期总体呈增加趋势,尽管2018 年之后开始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开始关注农业领域前沿热点问题,但是将来仍需重视提高刊发论文的创新性。被引半衰期在2010-2013 年逐渐增加,但是2013 年之后稳定在5.0~5.5,仍然较短,将来需要进一步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延缓老化速度。另外,2018 年红点指标、即年指标明显降低,归因于选题质量、审稿质量、编校质量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尤其选题时对学科热点关注不够,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2 《河南农业科学》与同类期刊主要影响力指标比较分析
2020 版CJCR 核心版共收录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20种,《河南农业科学》的综合评价总分排第8 位,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分别排在第7、4、6 位,而他引率、开放因子、基金论文比排名较靠后,分别为第14、15、10位。从提升这3 个指标的角度分析,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基金论文比,即遴选优质稿件时关注基金项目,并加强高水平基金项目论文的约稿工作;同样,通过加强约稿和同行评议,发表更多学术水平高的论文,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范围,提高他引率和开放因子。
3.3 提高期刊出版质量,提升《河南农业科学》学术影响力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2019 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启动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2 个意见的发布,均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展示了国家各层面对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中作用的重视。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农业科学》是展示与推广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应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期刊出版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
一是要注重选题,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充分发挥编委、同行评议专家的作用,吸引优质稿源,提高高被引作者、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二是注重质量控制,加强期刊出版流程管理,强化“三审三校”,严格编辑部内部质量保证,确保编辑部外部质量控制,如期刊年检、编校质量检查、社会效益评价等等。三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督促从业人员执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积极参加主办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的高峰论坛、科研动态发布会等,掌握科技前沿。注重团队人员学科背景构成,同时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四是注重信息化建设,针对网络发展环境及发行面向的读者、作者群,提高出版信息数字化水平,在现有网络首发(CNKI)、采编系统发布、收录数据库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基础上,优化发行质量,扩充传播渠道,促进渠道与内容深度融合。
《河南农业科学》在近50 a 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同类期刊比也存在着差距,未来应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优化办刊理念,创新运营机制,紧跟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持续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