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2-16陈保林齐亚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逆向效应资本

■陈保林 齐亚伟

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突破传统的市场拓展和资源依赖目标,将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海外投资战略的主要动机。对企业自身来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带动产能、装备、技术、品牌和标准“走出去”,在投资合作中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大势所趋。自主研发投入仍然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也已经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均有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一、引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力量,而通过国内技术研发活动提升本国技术能力或者依靠国际投资活动获取国际技术溢出均可达到技术进步的目的。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内取决于研发资本和人才的提升与积累,对外则取决于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信息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被看作是实现国际技术全球扩散和共享的主要渠道,其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后发优势成为全球技术交流融合的主要受益方。随着对外直接投资(OFDI)活动的增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断从中吸收和学习与东道国相关的先进技术,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向技术溢出(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s),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事实上,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取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即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接近东道国的技术研发资源,进而最终获得由东道国向母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突破传统的市场拓展和资源依赖目标,将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海外投资战略的主要动机。[1]

作为企业参与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有利于实现与世界各国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是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方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中国企业自身来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带动产能、装备、技术、品牌和标准“走出去”,在投资合作中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省际层面的数据,从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效应对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其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性,从而为我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梳理有关文献不难发现,前期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壁垒的规避、国外优势资源的利用、目的国的政策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Kogut和Chang是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寻求观和技术逆向溢出的学者。他运用日本对美国投资的产业数据,探讨了日本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真正动机,结果发现技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研发密集型产业,通过学习模仿来获取美国的先进技术。[2]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问题,围绕对外直接投资有益于技术溢出的机制机理、实证模型选择以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通过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及其相关产业建立紧密联系,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邱喆成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研发成本分摊机制、研发要素转移机制、海外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嵌入机制等[3]。余官胜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表现在正反两方面:一方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导致国内技术研发投资的减少,从而不利于本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技术交易和企业并购等方式可以获得东道国先进的技术,随着这些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会被本国母公司消化和吸收,从而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最终的影响效果,将取决于本国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强弱。[4]沙文兵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依其动机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寻求、市场寻求、生产效率寻求和技术寻求等多种类型。其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东道国企业先进技术为主要动机,这能够对本国母公司创新能力产生非常明显的促进与带动作用。我们通过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在以专利授权数量衡量的本国母公司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正面效应,但效果不及国内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源投入。[5]朱陈松等指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初衷是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力。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会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后者的先进技术,最终通过知识共享和流动机制实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虽然逆向技术溢出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但是当企业R&D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6]李平和苏文喆将投资东道国进行分类,认为不同类型的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存在着明显差异,只有向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才会为我国带来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7]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母国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邱喆成认为,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资本溢出主要来源于东道国的技术外部创新,导致国有企业的外部资源储备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省份,研发资本溢出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市场竞争更为充分,这些地区的企业在参与跨国投资活动中渐进式创新能力和激进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3]余官胜认为,只有在吸收能力较强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才能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并且知识技术储备能力不足,因此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未能达到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效果。[8]沙文兵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区域差异,认为这种地区差异非常明显,东部地区正向效应最明显,西部地区效应不显著[9]。陈菲琼等认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就不同区域而言,我国东部地区自主研发水平较高,对引进来的技术能够消化和吸收,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在该区域具有非常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能够快速扩散,最终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科研人才缺乏、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弱,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不能提升该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还会对该区域的技术创新产生阻碍。[10]李梅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在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存在差距,导致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11]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本文除了考虑我国自身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外,还引入三条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分析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以明确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到我国各省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性所导致的创新能力水平差异。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构建对外经济活动技术溢出机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对外经济活动技术溢出机理

三、理论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

(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模型的构建

由上文理论分析可知,除OFDI渠道外,还有其他技术溢出渠道,如本地区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本文引入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两个变量在基本计量经济模型中的作用,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lnnovationit代表创新产出,RD_Cit代表国内技术研发资本投入,RD_Lit代表国内技术研发人力投入,OFDI_Sit为通过OFDI途径获取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FDI_Sit表示通过FDI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Import_Sit表示通过进口贸易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εit为误差修正项。

根据国际经验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专利授权数量作为衡量创新产出(lnnovationit)的具体指标,将国内技术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_Cit的具体指标,用国内技术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测量RD_Lit。

(二)指标衡量

1.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计算。Potteerie和Lichtenberg认为衡量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是母国按照一定比例获取的东道国技术资本存量,通过李娟等人[12]的方法获得的OFDI技术溢出计算如下:

其中,OFDI_St表示我国t时期通过OFDI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溢出,OFDIjt表示我国在t时期对国家j的直接投资流量,GDPjt是t时期国家j的GDP,Sjt是t时期国家j的技术资本存量,可根据Coe和Helpman[13]等人采用的方法进行计算。

2.FDI技术溢出的计算方法。参照OFDI_S的计算方法,同样,通过FDI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其中,FDI_St表示我国t时期通过FDI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溢出,FDIjt表示t时期j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GDPjt表示t时期j国的GDP。我国各省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其中,FDIit是我国i省在t时期的FDI存量,FDIt是我国在t时期的FDI存量,FDI_St是我国在t时期通过FDI途径获取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

3.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计算方法。同样,参照OFDI_S的计算方法,通过进口贸易途径获取到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的计算如下:

其中,Import_St表示我国t时期通过进口贸易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溢出,Importjt表示我国t时期从j国进口的贸易总额,GDPjt表示t时期j国的GDP。我国各省通过进口贸易途径获得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其中,Importit是我国i省在t时期的进口贸易额,Importt是我国在t时期的进口贸易总额,Import_St是我国在t时期通过进口贸易途径获取的国外技术资本存量。

四、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

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假设1是否正确,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回归结果

在表1中,模型(1)—(3)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依次加入变量。模型(1)验证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模型(2)和模型(3)则是在前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两个解释变量。从表1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模型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三条国外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均能显著提高我国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此外,三个模型中的国外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变量系数均要小于国内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两个变量的系数,这说明国外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效果不及国内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同时,变量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系数均要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两个变量和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系数,说明外商直接投投资目前仍是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渠道。

总体来看,三个模型中R2均在0.9以上,说明模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因此,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明显地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假设1得到验证。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将样本数据依据东部、中部和西部①三个区域进行分组,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对2005—2019的三个子样本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区域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的估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五个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值,分别在1%、10%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呈现出良好的稳健性。在促进作用大小程度的比较上,国内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两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均高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这说明东部地区主要依靠自主研发投入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途径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结果差异很大,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虽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有关。

总体而言,稳健性检验得到的回归估计结果与上文数据估计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前文结果的可靠性。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自主研发投入的增加,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在提高国内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创新吸收能力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通过利用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实证检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存在着区域差异。从区域差异性的角度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东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是中西部地区效果并不明显。

二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目前,自主研发投入仍然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对其起到的促进作用则相对较小。

三是FDI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均对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三条渠道中,外商直接投资对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效果最为明显。

(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我国企业通过践行“走出去”战略所引发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并且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同时,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促进创新发展的途径仍然是自主研发投入(包括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尽管最近几年由于受到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基于外部市场的广阔前景,我国仍需要继续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来迅速提高我国的核心技术含量。

首先,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一项有力举措,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更多的企业在国外市场寻求投资机会创造了便利条件,应鼓励国内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到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为我所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国内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并为技术转化和吸收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进一步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研究表明,为了实现产业互补,我国应倾向与我国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的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种差异越大,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果越明显。[14]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金融业,这些行业均属于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不利于我国对境外先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应向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变。跨国并购是迅速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不违反东道国监管政策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应紧盯国外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以及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资本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最后,优化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我国企业提高自主研发投入的比例,具体措施如降低成本、提供更多的交流培训机会等,增强企业自身吸收能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具备对外投资优势的东部省市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国际规则的学习,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特点,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充分发挥促进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扶持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12个省份。

猜你喜欢

逆向效应资本
逆向而行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逆向思维天地宽
死海效应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中国影视资本“拥抱”海外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