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2-14杨国颖李长生
杨国颖,李长生,高 龙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与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60)
目前,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甘肃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积极改革创新工作方法,以信息化建设为推手,大力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创新;以战略性眼光,开放性思维,不断提升全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统一数据标准、数据资源共享、融合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下,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总体设计,实现了覆盖全校的高质量网络布局,建成各类业务系统数十项,形成了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保障体系[1,2]。
从数据流向和工作流向入手,实现了校园内各个业务点的信息化;通过完善、整合信息服务手段,加强了对内服务、对外宣传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以“硬件集群、数据集中、软件集成、业务集结”的思路,构建了新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生态环境。
1 建设背景
为切实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转型和升级,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入解读该项计划,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数据融合、智慧应用、人本服务”。
从职业院校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信息化建设先进程度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用改革的思路认真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以信息化建设为推手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适应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学校初步建成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共享中心等一体化的数字校园系统,各业务系统深度融合的具有兰州石化学院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服务体系。智慧校园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校园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图
2 总体设计
截至到2021年,学校已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信息化教学环境良好。随着“智慧石化”总体目标的有序推进,学校已基本完成各类信息子系统的融合,实现了信息系统数据从产生到采集、交互联动以及分析使用的整个流程,更加切合在校师生的服务需求,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此外,分析得到的价值数据则让学校决策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目前学校已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下一步将继续向“智慧石化”迈进[3-5]。
学校的信息化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三个保障体系和五个技术层面。
图2 信息化总体架构图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网络、存储、安全基础设施、主机、机房等硬件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数据资源层。包括学生数据和教工数据为主体的基础数据,各独立运行系统的日常数据,通过先进算法和分析的分析数据,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交换、分类和分析管理。
平台服务层。将各个应用之间有关联的模块进行统一建设管理,简化应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复环节和操作,通过对人、事的集中管理,进而实现对服务的集中管理,完成数据的服务基础建设。
应用服务层。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构建基于学校核心管理、提升师生体验提升以及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的系统和服务。
业务展现层。通过PC和移动端两种形式,将师生及其他校园用户的常用信息汇总集成,实现入口和服务的融合。
信息化标准体系。基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了适合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包括信息化标准、业务应用标准、项目管理标准。
运维监控服务体系。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实时检测,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方便管理人员维护。
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测评、安全改进等方式,构建了基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
在近几年的发展基础上,学校建成了一个功能完善、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先后完成了校园盲区综合布线及各节点全光纤连接,实现了数据中心内网万兆连接、主干万兆连接、千兆交换直接到桌面的布局,部署了缓存加速器,出口带宽达到2.8G(电信2.5G,教育网300M);采用了支持40G和100G接口的高性能核心交换机,网络运行一体化管理,开启了身份验证,东、西校区分别部署了无线控制器及各种前段物联网设备600多台,实现了校园主要教学场所的免费WIFI覆盖;部署了兼具防火墙、IPS和带宽控制等安全功能的综合出口网关,部署了Web防火墙,可针对网站的Web访问请求进行安全过滤,并通过安全设备阻断、运维审计系统和网管平台等手段来防御常见的典型攻击,进而提升对校园网的运维管理水平[6-8]。
在资源存储方面,对存储扩容改造,增加了80T容量的磁盘阵列以提供云存储服务。将传统的服务器进行资源池化,采用超融合架构设计计算资源池。
3 实施路径
本着“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以用促建”的原则,以学校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制约关系,逐步建设校园信息化的各个组成部分。
3.1 第一阶段,建设数字校园,具备智慧校园的雏形
标准先行,建成适合学校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以严格遵循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为原则,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学校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学校统一规划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编制成册印发全校相关部门,为数字化校园的“五个层面,三个体系”制定了适合的标准,为后期的整体集成、建设全覆盖的智慧校园系统奠定了基础。
分工负责。完成校园信息化总体建设和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内容及实现功能的调研、需求确认。信息技术与教育中心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全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推行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负责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接口,审核和确定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方案,实现系统整体集成,协调系统业务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运维和安全保障体系。
各部门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框架内,按照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在保证数据互联、业务互通的前提下,建设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库,提供数据交换与业务互通的接口,做好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的运维管理。
独立建设。统筹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集中定制化建设,针对学校目前急需的业务应用,新建了一批核心业务系统;集成了使用中的教务系统,并对接数据中心。全校各部门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学审视、思考和规划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推进部门工作,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其他部门和用户的需求,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部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相对独立地建设了部门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库,保障了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9]。数据交换平台如图3所示,统一门户平台如图4所示。
图3 数据交换平台
图4 统一门户平台
3.2 第二阶段,建设业务应用系统,该阶段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建设期
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集中力量建设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如图5所示,丰富校园信息化的内容,包括资金、人员、技术力量及运维保障等方面。
图5 信息化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3.3 第三阶段,完成校园系统业务的整体集成、完善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参考依据,实现大数据智能分析,建成智慧校园
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信息系统及原始采集数据的积累,对全校组织机构内的人员情况、资金情况、固定资产情况及教学管理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建模,并结合关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学校领导及在校师生提供数据判断,为工作流程的改进提升提供参考方向,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或结果提供预判参考,一定程度上指导规避工作误区或严重事件发生。
大数据分析以信息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寻找关键业务之间的深层次关联性,构建数据模型,并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报表形式进行展现,为学校领导层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参考。数据分析平台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分析平台
4 业务系统应用、融合
本着“以用促建”的原则,学校从基础做起,已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从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支撑平台入手,建成了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和数据共享中心以及遵循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兰州石化学院数据标准。构建了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以“硬件集群、数据集中、软件集成、业务集结”的思路,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设了承载服务的核心业务系统,包括OA协同办公、学工管理、数字迎新、电子离校、人事信息、招生管理、数据分析、宿舍管理、能源监管、校园APP、站群管理、督导教学、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就业管理、科研管理等数十个业务系统, 并将原有的教学资源库平台、泛雅学习平台、云班课、工学云等接入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4.1 信息化数据标准已建设完成
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整个校园的数据存储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方便学校内部以及与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目前存在国家、行业、教育部、省级及学校内部多个标准混存且各个标准不完全一致的状况。学校在信息化数据标准建设中,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建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且可持续管理的数据标准,标准由校领导签署后以制度文件下发全校学习掌握施行。
4.2 信息化应用整合为一体的目标初步实现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信息化通过数字化校园和综合能力提升改进工程,初步实现了应用的整合和完善,为后续信息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优化师生服务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撑。
1)数据一体化
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将信息化系统及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大部分数据进行了集中化管理,按照不同的主体及维度,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进行数据质量的管理完善,形成学校的数据资产。
2)认证一体化
通过建设统一的认证体系,实现了服务用户的一键登录功能,提供了统一的账号和密码管理;通过对各个应用的模块化拆解,实现了面向个人的权限、数据、及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3)应用一体化
依托学校信息标准和数据一体化建设,将不同厂商的应用业务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服务一个窗口的效果。
5 经验与思考
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在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克服困难、艰难前行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很多深切的体会和宝贵的经验。
(1)校园信息化建设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各个管理平台会随着应用的提升不断改善,各个业务系统也会按照学校的管理状况进行完善,根据用户最终的使用变化而变化,整个建设过程需要长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2)不止是“一把手工程”,更应是“全校性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校性的工程,需要综合动员,通力协作。
(3)顶层设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是学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全局把控,重点建设,统一管理,具体将项目建设和使用落到实处。
(4)信息化项目是资源整合的项目。需要学校、部门、项目实施厂商及第三方业务系统厂商共同进行资源整合,达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能最大化。
根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为了使整体建设有序、稳步、高效的进行,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以下几点:
(1)成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进展;
(2)组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与建设;
(3)做好校园信息化项目的长期规划,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
(4)项目建设始终遵循“谁建设,谁论证;谁使用,谁负责。”。
(5)杜绝新的信息孤岛出现,确保数据治理和使用落到实处。
(6)加强项目维保和评估工作,避免项目闲置,只建不维,效能不高等问题[10-11]。
6 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综合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建成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和系统,存在系统独立运行较多,数据分析挖掘不深,提供决策依据不精,统筹规划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建设成一流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各种效能,建立一种可复制的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