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21-02-14易灿宇
【摘 要】本文以梧州市第十六中学某次高一月考中一道诗歌鉴赏题为例,论述《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即梳理全书情节,品评三国人物,积累《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歇后语、诗词,开展特色专题研究,进行戏剧表演等。
【关键词】《三国演义》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8-0004-03
语文课程包括多种教学组织形态,整本书阅读是其中之一。高中语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标志着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课堂上使用的语文教材以单篇为主,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的现状,增加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权重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策略的合理性是由整本书阅读的独特功能决定的。本文以一道诗歌鉴赏题引入,探讨《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三国演义》与诗歌鉴赏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②,江深刘备城③。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④。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吕蒙营即吕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③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④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5.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这首诗本身并不难理解,主要讲述作者杜甫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而触怒唐肃宗受排挤,被贬华州司马。在困顿之际,他流落漂泊到公安县一带,此处恰好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以及蜀国开国之君刘备曾驻守过的地方。历史上吕蒙因为深得孙权之信任与器重,用计谋击败关羽,并从其手中夺回荆州,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刘备则是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开创蜀国,建立功业。诗中所说的“洒落君臣契”正是杜甫有感于刘备和诸葛亮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学生对杜甫的经历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特别是吕蒙的故事,可能并不熟悉。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答出本诗中有对君臣和睦关系向往的情感。
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也有关于《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考查,如:
10.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100字左右)(2011年高考福建卷)
1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绍玺耳。”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2013年高考福建卷)
当然,还有多年前那篇好评如潮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马之死》,这也是该考生熟读《三国演义》之后写下的佳作。
由此可见,我们对《三国演义》的教学如果还停留在仅满足于教材中的一些少数篇目的教学上,是难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应该如何开发《三国演义》的教学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用好《三国演义》这种长篇巨著,无疑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三国演义》整本书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广和普及,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这也为教师开展长篇巨著教学开启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以《三国演义》整本书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学实施策略。
(一)梳理全书情节
教师把《三国演义》原著划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选取若干个经典故事,五個部分内容提纲如表1。
教师把学生划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安排对应的学生讲述这些故事。讲述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复述故事梗概,再选出表达得最好的学生代表该组在全班学生面前讲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三国演义》故事的梗概,不仅提高了梳理情节的能力,还能在情节脉络中读懂各式各样的三国人物。此外,学生还需要梳理原著整体脉络,分清群雄逐鹿、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南征北战、三国归晋各个历史阶段,以此来提升梳理长篇巨著脉络的能力。
(二)品评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果按类型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主公系列、谋士系列和大将系列。内容提纲大致如表2:
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些人物一生的事迹重新梳理、整合,提炼出人物的主要经历,学生会对人物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深刻的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易中天《品三国》等辅助读物。课后,教师请每名学生以《×××,我想对你说》《心目中的三国英雄》《致×××的一封信》等为题作文,并把优秀的文章集合起来统一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三国人物的认识。
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虽有个人的褒贬倾向,但人物的性格还是呈现出了多面性。如刘备的礼贤下士与谋略不足、关羽的勇猛忠义与狂傲自负、张飞的过人胆魄与粗暴急躁等。同时作者对三顾草庐的景色渲染、对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的某个方面。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众多人物形象形成多角度、个性化的理解,进而掌握全方位品鉴和评价人物的方法。
(三)积累《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歇后语、诗词
教师可发动全班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查阅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歇后语、诗词,最后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及展示(如表3所示)。
与《三国演义》相关联的成语、歇后语、诗词歌赋数量众多,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辨识不同语言形式的不同魅力,对理解故事情节和把握人物形象大有裨益。教师要求学生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三国演义》的认知,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激烈紧张或暗藏谋略的情节之中,在勇猛忠义或足智多谋的人物出现之后,评价情节和人物的诗词歌赋适时出现,犹如与一位共读者畅谈交流。学生品评不同的表达形式,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能得到丰富多样的阅读感受。
(四)特色专题研究
《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战争与谋略,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反间计、美人计、空城计、苦肉计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以此激趣,并提供问题与表格(如表4所示),让学生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
当然,教师还可以以“智慧三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把《三国演义》中有关军事、政治方面的谋略作系列专题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成专题报告。
这种特色专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跳出教材框定的范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五)戏剧表演
《三国演义》有不少经典情节,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张飞吼退曹军、草船借箭、诸葛亮吊孝、关公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马谡失街亭等,这些或多或少被拍成了电影、电视,编成了京剧、话剧等。教师可在组织学生观看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指导学生排演戏剧。表演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原著、影视作品、网络资源中搜集资料、编写剧本,要反复推敲语言是否精准、情节是否符合逻辑,集体讨论、辨析,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戏剧排演时,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指导、互相学习,不仅要关注台前演员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剧情的起伏、衔接、照应,还要关注幕后道具服装的准备、背景音乐的选择、剧目布景的变化。排练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鼓励和赞美能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有效的评价方式能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台上演得可圈可点,台下评论也精彩纷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集体评价。量化评价可以参考表5。
(六)深度思辨,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最大意义,并不是让学生做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体,它应该有更高的价值,那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升思维品质,让学生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形成独特的个性。比如说人们评价《三国演义》的人物时,多有标签化印象,如曹操是“奸雄”、周瑜“气量狭小”、刘备“有情有义”等。通过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判断,就容易将人物做“去标签”处理,从而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认识更饱满。
以曹操为例。曹操是《三国演义》里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名士祢衡骂了曹操,曹操恼羞成怒,本想宰了他,但又不想承担诛杀贤良的罪名,便假惺惺地把祢衡荐给刘表,借黄祖之手杀了祢衡。曹操不但借刀杀人,还梦中杀人,明明是自己为了杀一儆百,故意“跃起拔剑杀之”,还假问“何人杀我近侍”,尔后又“命厚葬之”,此为其“奸”。在脍炙人口的“煮酒论英雄”一节中,更是直截了当将刘备与自己并称为当世豪杰,声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此为其“雄”。尽管如此,“奸雄”也有“可爱”之处,具体表现有三:一是重视人才。他对关羽可以说是爱惜备至,对其极尽挽留,不仅给其封官拜印,还送其名贵的赤兔马。二是虚心向他人请教。如他采用许攸的建议派奇兵袭击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结果大败袁绍。三是体恤他人。当曹操从袁绍的败军中搜出书信,发现自己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左右的人都劝他对这些叛主投敌之人收而杀之,但是曹操却说了这么一番话:“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从某种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阅读过程需要整体规划、设计;阅读成果需要不同形式的输出。在综合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完成形式丰富的阅读成果——做腰封、写书评、创作脚本、撰写读书报告……在展示交流成果阶段,学生发现了新的阅读方向,找到了阅读能力发展的生长点,这一阶段成果的展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有助于转化为下一阶段阅读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余党绪.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以《论语》《三国演义》为例”(编号:2019B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易灿宇(1981— ),女,汉,广西梧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梧州市第十六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整本书阅读教学。
(责编 柳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