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国家金融服务养老实践及其启示
2021-02-13江世银
江世银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1815)
一、问题提出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养老的差异性很大。国外不少国家对居民从摇篮到坟墓,政府都可以全包下来,但养老也存在问题。虽然它们的老龄化程度高,但它们是在富裕程度很高或准备很充分的情况下养老。与中国不同的是,国外的养老多数是靠社会养老金养老,很少依靠养儿防老的。老年人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它们的金融服务养老,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发展程度很高,为中国开展金融服务养老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养老服务是相关机构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的服务,各国各具特色。根据人口老龄化、经济富有程度和准备情况,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即典型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老龄化人口突出,金融服务养老较普遍,不仅成效显著且很有特色。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经济非常发达,养老准备较为充分,其养老经验对于中国如何进行养老特别是如何进行金融服务养老具有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对于老龄人口众多、增长快速、养老资金与养老资产有限的中国来说,认真分析和总结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经验并吸取教训,对于更好地解决中国金融服务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各国先后都纷纷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全球60 岁及以上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2017年达到9.6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16.5%。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30%。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在加快,按目前发展趋势,在今后50年内,老年人口数量将从现在的近9 亿增至20 亿以上。目前,在全球233 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2]。不少国家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经合组织(OECD)近年来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持续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养老金在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情况。老龄化的日趋严峻,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解决养老保障问题,以有效解决老年后的经济贫困问题,并且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日常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也就是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不但推动了养老保险的发展,而且也一直是养老政策变革的推动力。如此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如何养老的问题。根据资金来源和是否参与金融活动的不同,国外存在不同的养老模式或方式的划分。
从资金来源划分,国外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养儿防老、养老金养老、资产权益养老等。养儿防老就是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的养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较贫穷国家的老年人采取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养老金养老是靠政府、雇主分别提供的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等进行资产配置的养老。这在国外十分普遍。一般说来,这种养老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资产权益养老是拥有养老资产或权益的老年人通过金融机构而获得对既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贴现非现金财富、暂时性消费借款、抵押贷款等的养老。例如,养老信托、养老基金投资就是这种方式的养老。不过,资金来源的养老方式往往兼而有之。
从是否参与金融服务获得收益划分,国外的养老方式主要有金融服务养老和非金融服务养老。前者是拥有养老资金、资产、权益的老年人通过参与金融服务获得收益而进行的养老。例如,个人银行储蓄、政府养老金资产配置、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信托、养老基金投资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十分发达,金融服务养老已逐渐成为经济、金融发达国家的老年人所普遍选择的养老方式。非金融服务养老是没有可用的或虽然有可用的养老资金,但养老资产和养老权益没有通过参与金融服务获得收益的养老。一般而言,因经济和金融不发达、风险及老年人的参与意愿低等原因,才会存在这种非金融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包括资金支持、便利金融业务服务等。
传统的养老模式适应不了现代养老的需要。特别是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已使仅靠养老金养老无济于事。无论是从国际金融服务养老的历史尺度,还是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现实维度来看,研究国外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金融服务养老国际经验的研究,主要是总结国外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经验与教训以及对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启示等。
(一)国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养老金模式、以房养老模式、养老产业模式、养老地产模式和时间银行的居家互助养老模式。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配置在养老金投资上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Gordon.L 指出,发达国家多层次养老金制度早已被视为社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Bodie 发现,在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零息债券、期权及远期合同等金融创新中,养老金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正是养老金的创新形成了养老金养老的模式。大国如何养老,有的学者考察了国外养老模式,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课题组从介护保险等方面总结了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国际经验[4]。
对以房养老模式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不在少数。H.Bartel、M.Daly 和P.Wrage 于世纪之交介绍了“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方法,帮助老年人将个人房产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所谓以房养老,也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年人先把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然后定期从金融机构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享有老年寓所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以房养老将金融保险产品与住房、养老问题相结合。这种倒按揭是先将住房产权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将其住房的残值分摊到预期寿命年限中去,按月或按年支付现金给老年借款人。还有的认为,它是通过金融机构,将住房与个人养老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姜睿和苏舟认为,美国资本市场中并无房地产板块,而是将其作为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的载体[5]。以反向房产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的以房养老模式,为解决美国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支持。以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为基本模式,刘杰锋、朱沙和曾胜建议推进“以房养老”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6]。袁国方和陈近也总结了以房养老模式[7]。为了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W.T.Waston 进行了养老金资产配置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实现住房养老价值增值的看法[8]。
国外养老产业产生较早并形成了一些养老产业模式,一些学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研究。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还要建立相应的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政策[9]。养老金融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一环,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开展住房养老保险反向抵押即以房养老试点工作。随后,中国逐步开展了以房养老的试点。养老金融的大力发展有助于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和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学者认为,养老产业模式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服务。有的西方学者提出了养老地产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基于适老化和为老龄化住宅而拓展出来的新兴地产业态复合了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所以,它又被称为企业盈利型老年住宅。姜睿和苏舟提出了养老地产金融化并参考国外做法[5],还专门建立了一个金融服务养老的养老地产金融化的金字塔图。
还有的学者对于国外时间银行的居家互助养老模式进行了总结。有的学者根据银行服务养老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养老离不开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10]。黄少宽对中国“时间储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利用银行进行时间储蓄来进行养老[11]。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有的总结出了养老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形式,非常适合社区居家养老[12]。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适用于低收入老年人群。这个模式与前述模式都有差异,也许会更加适合低收入人群的城市社区养老。
(二)对于中国养老金融创新发展的国际经验参考借鉴与启示的研究
国外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以房养老最为成功的模式,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养老的经验,大力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充分满足社会养老的需要。张佩和毛茜从美国养老金发展的经验来看,提出了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和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等参考经验[9]。欧美各国均通过有效监管来促进养老金规范发展,以保障退出劳动后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得他们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夏志琼借鉴日本金融服务养老的路径,提出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对策建议[13]。日本率先开展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探索和实践很值得参考[14]。
在参考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方面,有的学者先后总结出美国银行业养老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实施证券或投资者服务的业务战略,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业务方案[15]。此外,还有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有的学者总结了欧盟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经验及其启示[16]。张瑾从国际经验对中国养老服务的启示出发,提出了以国家为基础,以单位为补充,以个人储蓄保险为保障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7]。夏志琼提出了日本养老金融服务的路径与借鉴[13]。蒋道霞分析了瑞典的养老政策和服务,并指出了可以参考的启示[18]。就金融服务养老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来看,多数学者都是从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来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的。这些研究适应金融服务养老的需要,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国外典型国家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国家来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是较少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金融服务养老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其发展还值得深入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国外金融服务养老实践,尝试性地总结了典型国家金融服务养老模式;比较了各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总结了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经验教训。本文的贡献是对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及国际经验进行了创新性总结与归纳。可以说,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既要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成功经验,吸取其教训,又要结合中国养老实际参考借鉴。
三、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兴起与发展
国外的金融服务养老并没有在养老问题出现时就产生,它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方面,世界各国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公共养老金难以支撑养老或者养老者保障水平较低,这种状况需要开辟新的渠道获得资金。而金融服务养老不仅能够缓解公共养老金支付的困难,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多、资金往来规模扩大,而且其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丰富,金融服务养老产品不断出现。大约20 世纪70年代,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国家率先开展金融服务养老。于是,政府引导需要养老的人在就业期间就开始进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同时,为了使有限的养老金能够保值增值,政府既引导又亲自将养老金通过金融手段实现养老资产配置。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鼓励参与养老债券投资,购买养老基金产品,进行养老信托等。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养老者有更加可靠、更高水平的养老资金保障。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和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展。它为解决养老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同,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金融服务养老的普遍性和水平也不同。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十分普遍、发展水平高,为养老者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光彩;而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以传统的银行、保险服务养老为主,发展水平较低,也为养老者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从普遍性和发展水平来说,转型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介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二者之间。可以预见,金融服务养老在全球较为普遍且发展水平都在提高,正成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重要方式[19]。经过金融服务养老的实践,目前,国外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专业越来越个性化,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政策支持越来越完善,监管非常严格等。金融服务养老正为老年人的养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金融服务养老就是养老者利用自己的养老资金或养老资产或家庭资产,通过金融市场投资、运营来获得的养老服务。例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养老信托、养老保险服务等。不过,国外很少称金融服务养老,一般称养老金资产配置,即如何使用有限的养老金进行投资、运营与管理,以满足养老者养老的需要。也有的国家称个人退休储蓄计划或个人退休账户,意即在职者为养老进行资金储蓄做准备,满足退休后的生活之所需。当然,也有的国家称养老保险计划或体系,即专门的保险机构为养老储备资金。还有的称养老金融等,事实上,这些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养老。凡是养老资金、资产、权益,不管是政府的基础养老金还是企业职业年金,只要是通过金融手段而实现的养老,就是金融服务养老,更不用说个人退休储蓄计划了。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老年人更好地养老。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给付不足时,一方面是延迟退休即推后领取养老金时间并采取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是推进非现金消费的时间银行和就业福利改进。国外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为中国提供了参考借鉴[20]。
四、国外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实践
(一)美国养老服务
美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虽然早在1946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但其国家的养老有很好的经济保障。美国当时人口1.4 亿人,65 岁以上老年人口2,227.8 万人,占总人口的15.9%。关于这些人的养老保障,美国有专门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体系。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美国由商业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提供健康保险服务。老年人通过多支柱即多种金融服务养老相结合获得了充分的养老服务。2019年通过的《安全退休储蓄法案》,对美国退休储蓄账户制度进行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幅度改革,包括改变缴费年龄上限和增加提前取款条件等五大改革要点。
1.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美国的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退休计划,直到二战以后,才建立起包含国家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退休账户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美国的老年人可以享受的养老福利包括多种退休计划和各种福利。除了退休保险福利外,其他养老福利都是与其相关联的福利。除了上述保险福利外,美国老年人还可享受养老金福利担保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它是传统的确定型养老基金保险,但部分为确定缴费型DC 养老基金保险。公务员退休制度提供的保险让此类老年人享受到养老保障。员工也可以参加节俭储蓄计划,作为退休后的附加养老金收入。拥有401(k)s 和固定缴费型养老金的人,是否了解养老金政策对缴费连续性和个人储蓄计划上存在一定差异,25%的不知情者在收入下降时中断缴费,只有15%的知情者会加大个人养老储蓄[21]。
(1)法定养老保险。美国的法定养老保险是一种面向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维持计划,通过按月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现金支持,以弥补其因为退休后收入中断造成的收入损失。2019年,信托基金含利息后的总收入1 万多亿美元,信托基金储备资产按有效年利率3.0%赚取利息,但并没有达到中长期中位数为7.25%的目标回报率。照此支付,信托基金可能会在2034年耗尽。这是美国员工退休后获得的最大构成部分,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最为明显。由此看来,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并进入金融市场投资才是养老问题解决的主要办法。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根据1978年通过的《国内税收法》确定的缴费确定型保险。它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养老保险费,实质上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出资延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储蓄计划。通常,美国的养老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市场。投资于公司股票的养老基金比重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实现了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总体来说,近40年来,美国选择待遇确定型计划的人数在逐年下降,凸显了第二支柱的不足。2025年,40 万人的雇主养老金将缩水98%。这也说明发展金融服务养老的重要性。为了适应老年人更好地养老需要,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和资产在不断增加。
(3)个人退休账户。除了劳资共同出资建立的养老金账户以外,美国还设置有个人退休账户,又称为个人退休养老计划(1974)。2019年,美国个人退休账户计划资产达8 万多亿美元。个人退休账户有传统型个人退休账户、雇主发起型个人退休账户和罗斯型个人退休账户等形式。除此而外,银行账户和证券也可以作为非税收优惠个人储蓄和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银行账户、共同基金和人寿保险等。
美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是较为健全的,保障水平也是较高的。如果退休后的所有收入和财富达到退休前家庭收益的某一特定比例,那么大多数家庭退休后能维持与之前相似的生活水平[22]。2018年,美国第一、二、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分别为2.9、16.4、10.8 万亿美元,人均为9.4 万美元。如果达到90%,那么,这些老年人基本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23]。但是,老年人为了生活得更体面,特别是为了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他们一般都会参与金融服务养老。通过个人退休账户,他们不仅减少了风险而且获得了更多的养老投资收益。
2.养老金融服务
美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较长,发展过程较慢,客观上为美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并作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政府购买家庭成员养老照护服务外,美国还有一些私营保险公司也提供相关养老产品和服务(美国既拥有先进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又有养老金融服务。养老保险服务本身就是养老金融服务的组成部分。其他国家也类似)。美国金融服务养老的主要形式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住房反向抵押保险、养老信托投资和养老基金投资等。它开展了最为常见的个人退休账户养老。美国允许在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自由选择开设个人退休账户。美国的暂时性困难贷款计划,以保障养老金支付的连续性。美国以房养老是世界上运作最为成熟的国家,主要业务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它是20 世纪80年代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创立的放款对象是62 岁以上的老年人贷款。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住房内,并在一定期限内按月分期获得贷款。美国的养老投资多样化。2019年,美国养老资产达29.0 万亿美元,占GDP 的140.0%。在美国的养老投资产品结构中,占比最多的是基金,占46.9%;其次是股票和债券等,占40.6%;占比较少的是银行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分别占7.5%和5.0%。私募股权投资连续第7年在养老金资产配置中表现最佳,10年期年化回报率高达13.6%。这一结构体现了养老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基金方面,美国开展了老年和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其中,美国的养老基金投资规模达23.6 万亿美元,占全球的62.0%,近10年年均增长5.0%[24]。美国明确监管范围,以避免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资产管理过度行政干预[25],采取立法型审计监管模式对提供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美国其他金融服务养老行为也形成了高度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涉及养老服务的各方只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26],美国要求金融机构审慎选择资产配置产品[27]。整体来看,美国是全球金融服务养老最普遍、发展水平最高、养老者获得服务满意度高的国家。
(二)日本养老服务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可以说,日本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深度的老龄化国家。日本人口1.3 亿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3,557.0 万,占总人口比例的28.1%。随着超老龄社会的到来,日本提供更加适合老年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日本的养老服务具有它的特点,即认真研究率先进入少子高龄化社会的日本的养老经验和教训,对于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8]。
1.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日本建立了国民年金法、老年保健法和介护保险法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日本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相当于中国的养老保险。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由针对年轻人而言的国民养老保险以及附加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构成。被强制的保险人在一生中都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国民养老金成为养老生活的主要保障。但也面临工资替代率下降问题,到2050年后养老金工资替代率或将跌破40%。
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包括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与收入相关的第二支柱的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这两部分资金由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管理运营。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中的大部分资产委托投资都受到委托组合的监管。投资管理人必须每月向政府养老投资基金报告委托组合的管理情况。此外,日本还有企业或个人可选择加入的被归于非公共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的养老保险对养老发挥不同的作用。今天,日本的保险服务体系非常健全。
2.养老金融服务
日本的金融服务养老十分发达。2019年,日本的养老基金投资规模3 万亿美元,占全球的近8.0%。在自愿交纳私人养老金的日本,它的支出也很高,占GDP 的2.7%。日本还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日本以信托为手段,从财产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住房设定抵押,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按照各自不同的意愿,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生活保障。目前,提供金融服务养老产品的是民营机构和政府,前者为一次性或随时支付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其参与机构提供的养老产品为传统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经营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等。它实行的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1.5%的浮动利率。还贷期限到贷款人去世时变卖抵押房产还贷。其贷款利率浮动比政府推出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利率大。后者分为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的政府直接融资方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和政府间接融资方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两种。贷款期限至贷款人去世或贷款额度达到上限,利率为5%,还款采取变卖房产还贷或继承人还贷赎房。相应地,后者的风险也大于前者,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整体来看,日本是金融服务养老非常普遍、发展水平非常高、养老者获得服务满意高的国家。
(三)英国养老服务
英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英国人口0.6 亿人,60 岁以上人口将近1470 万人,占总人口的23.0%;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300 万人,占总人口的20.2%。英国人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英国是西方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国家。英国养老服务模式通常被称为国家福利型保障模式。英国不仅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建成高福利社会的国家。除了公民能够享受的社会福利以外,英国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特殊福利。它建立起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国家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型的现金给付式的福利以及服务提供式的福利即资金给付型福利和直接提供服务的福利。英国的低收入福利也对老年人养老提供了一定支持,包括地方税减免、收入支持、住房福利、按揭利息支持、预算贷款以及低收入养老金补贴等。英国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凡交纳社会保险税的年满65 岁的公民都可享受养老退休金,而62-65 岁间退休者只能享受部分养老退休金[29]。尽管英国自称为免费服务、资格类公共福利的高福利国家,但养老保险服务的待遇并不是很好,而且劳资双方需要承担较高的养老保险税,仅个人收入就占20.0%以上。英国社区养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养老非常发达。
1.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英国有健全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根据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英国的养老保险分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与个人养老计划、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三个层次。政府在保险缴费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由于英国的养老保险强调最低缴费年限为每年52 周且总年限为44年,要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必须保持国民保险缴费记录,实现基本养老金的不间断持续积累,同时尽可能延长缴费年限以领取更多的基本养老金以安度晚年。2019年,英国养老金监管机构授权建立多雇主职业养老金计划life sight,是迈向具有更好保障措施的养老金计划市场的重要一步。
英国基本养老金的领取要求较为复杂。养老者达到退休年龄后满5年必须转为应税的退休养老金。而政府为了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英国还对中高收入者实行强制性的补充养老计划。职业养老保险是由雇主为员工提供的养老计划,属于国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基本养老保险只提供维持养老的最低生活标准,而职业养老金则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消费水平。根据缴费水平、投资收益和保险待遇,英国的职业养老保险分为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和混合型三种。职业养老保险要求其缴费部分可以依法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职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由私人部门管理。
英国的金融服务养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进行监管。可以说,英国对养老保险的监管和监督特别严格,特别是实行审计监督。对养老保险审计要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监管机构的履职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投资和分配。除了审计是否存在违法问题和养老金错发问题以外,更加关注会计报表的编制情况[30]。除此以外,就像中国设置全国社会保险基金一样,英国也设有养老金保护基金,以保护养老金支付困难时的员工权益。养老基金管理方式与中国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相似。养老金保护基金的设置和统一经营管理,使得待遇确定型的养老计划得到充分的保障,增加了老年人养老的信心。
2.养老金融服务
英国是开展金融服务养老较早的国家。除了个人银行储蓄和商业保险养老外,英国是最早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国家之一,但其市场发展缓慢,甚至一段时间出现了停滞[31]。英国最早的以房养老模式探索是20 世纪60年代以住房证券化方式施行的房产价值释放机制试点。它更多地借助于保险公司的力量,要么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月获得贷款养老;要么出售大房子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英国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极为发达,已经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市场体系,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因而英国成了全球长寿风险转移市场中的领导者[32]。英国能够开立个人养老金计划账户的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寿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为养老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2019年,英国的养老基金投资规模达3 万多亿美元,占全球的8.0%。英国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养老信托。整体来看,英国是金融服务养老十分普遍、发展水平很高、养老者获得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的国家。
(四)德国养老服务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德国人口0.8 亿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00万人,占总人口的26.0%。尽管德国在19 世纪90年代先后通过《伤残与养老保险法》,成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开创者,但是,德国的社会保险并不在于使国家包揽老年人在内的普通福利,而是强调个人对本人幸福负责。德国的养老服务既包括从市场获得的服务又包括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德国在养老问题上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从20 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已经为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具有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丰富经验[26]。德国养老金涨幅一直快于价格,东部更是高达20%。金融服务养老在德国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1889年,德国就开始为养老提供法律依据。德国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义务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三个部分[33]。经过多年的演变、改革和发展,德国养老金目前大致分为零支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等四个支柱。为了确保养老金能够满足养老的需要,政府每年还补贴养老金总支出的五分之一。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国家通常以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企业设立补充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约占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部分私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也能获得政府补贴,以提高未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和养老生活质量。
德国于2003年建立的零支柱是为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的财政转移支付养老。为了有效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通过一揽子养老金改革并在2019年正式增加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作为养老金重要内容的第一支柱,由不同的养老金计划所构成,分别覆盖不同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养老有不同的制度规定和不同的资金来源。德国因支付问题,进行养老金资产配置,是德国未来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主要办法。第二支柱主要是指自愿型的职业年金计划。从2002年起,由于德国部分州的私营部门只有不到47%的雇员能获得职业养老金,德国准备从2020年开始将职业养老金作为一项义务,纳入强制性实行范围。目前,第二支柱主要有直接承诺、直接保险、普通养老基金、专门养老基金和支持基金五种。各种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基金适用不同职业及其收入人群。第三支柱是属于自愿型基金积累制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包括由银行提供的银行储蓄计划、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个人养老保险合同和由投资基金公司提供的投资基金储蓄计划三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风险偏好的人群。德国第三支柱的养老支出占整个养老支出的比重较大。它是德国金融服务养老的主要形式。
德国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三种保险形式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支撑,居民所享受到的养老服务是相对比较公平的。老年人享受到这些保险,可以安度晚年生活。由此可见,德国有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能保障老年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2.养老金融服务
除了一般的养老服务外,德国也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养老[34]。1889年,德国开始开展养老保险。德国是全球保险业极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第六大寿险市场。德国民众也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年金和养老金产品来管理个人所面临的长寿风险[32]。2019年,德国的养老基金投资规模达0.5 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0%左右。德国的养老信托也较为普遍,养老基金繁多,增添了养老生活资金来源。德国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储蓄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管理没有本质的不同。整体来看,德国是金融服务养老比较普遍、发展水平较高、养老者获得较为满意服务的国家。
(五)新加坡养老服务
新加坡是亚洲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新加坡人口3100 万人,65 岁以上老年人口440 万人,占总人口的14.2%。1955年,新加坡推出了中央公积金制度CPF。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独成一派的,是世界上仅有的养老储蓄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它的正式称谓是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存在界限清晰的社会保险边界,通过具有社会保障综合功能的法定公积金账户,承担公积金会员的养老、医疗等功能的制度。这一制度为养老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公积金账户相对独立,具有完全累积性质的强制储蓄作用,主要面向低收入者的老年人养老所需,保险待遇与年龄密切相关。
1.养老保险服务体系
新加坡也有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参加社会保险并建立中央公积金账户的人员,通常被称为中央公积金会员。在55 岁之前,通常拥有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分别承担基本保障、老年应急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功能。随着参保人员年龄的增加,普通账户资金所占比例降低,而特别账户则相应增加。但该账户资金最多增加到55 岁,因为到此时,作为晚年应对应急之需的特别账户就被取消了。特别账户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特殊保障。医疗储蓄账户为其提供医疗服务。伴随着延长退休年龄,到2030年重新雇佣者年龄将延长至70 岁。
与其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不如说是一种新型的储蓄投资型理财账户,是为养老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央公积金的用途已从最初的为缴纳者提供养老退休及丧失工作能力后的生活保障这一单一用途扩展为多种用途。对于公积金的缴纳者来说,公积金不仅可以用于退休或丧失工作能力后的生活保障,而且可以用于购买政府建造的公共住房、投保家庭保险、作为本人或家属的医疗保健费用[29]。从具体的保障范围上,中央公积金的用途主要是退休后的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等。而最低存款计划还允许会员将普通账户资金转账给父母退休账户等,以此为个体成长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并减轻其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压力。
2.养老金融服务
为了缓解养老压力,新加坡推进以房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方式的发展,这一方式最初起源于新加坡保险合作社,现以政府名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新加坡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帮助老年人将住房资产变现,以补贴退休后的生活支出[31]。它的做法是,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或金融机构,由它们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不过,只有私人建造的商品住房才能参与这一养老活动。它的实质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住房转换为现金,以满足拥有住房但养老困难的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作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保障的储蓄投资型理财账户,除了基本保障功能以外,还允许公积金会员将账户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在支持社会生产的同时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30]。整体来看,新加坡是金融服务养老较为普遍、发展水平较高、养老者获得较为满意服务的国家。
五、启 示
除了以上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养老服务很有代表性外,还有法国、意大利、瑞典、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的养老服务也很有特色。国外养老服务全面,养老保险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对老年人养老很有帮助[4]。除了强制保险外,法国的保障体系是一种包含自愿保险的混合型保障体系。自愿保险包括互助团体、保险公司、储蓄银行和个人自愿保险等内容[33],不少就是为养老作准备的。加拿大超过62 岁的老年人可将居住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而获得贷款进行养老。为了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智利实行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累积制。我们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到相应的启示[35]。
从国外的养老来看,相当多国家的基础养老几乎由政府“包下来”。也有的国家金融服务养老曾有失误,尤其是对支持力度不够的养老者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养老的应有服务的好处。虽然养儿防老、自己养老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并且开展了金融服务养老,这丰富了养老资金来源于配置的多元化[37],但各国的金融服务养老参差不齐。金融服务养老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各国有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传统和观念、制度规定等,所以,国外有不同的养老模式与方式。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适合任何国家的养老服务模式或方式。中国的基础养老由政府完全“包下来”是较困难的,但可以参考借鉴其做法。从典型国家的金融服务养老来看,中国可以从居民和国家层面结合实际参考借鉴[36],实现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38]。还以参考的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管理,不断进行金融服务养老产品的创新,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金融服务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一)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
因受财政养老局限等的影响,国外不断地进行金融服务养老产品的创新,以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这是它们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经验。例如,房地产不仅是一种财富,也可以提供年老时一种稳定的收入流[38]。国际金融咨询公司Wills Tower Waston 发布的《2018 全球养老金资产研究报告》显示,全球22 个主要经济体的养老金资产总规模为40,173万亿美元,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股市及汇率的波动影响,相比于2017年下跌了3.3%。其中,中国的养老金(仅统计企业年金)规模仅为1980 亿美元,仅占GDP 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需要参考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吸取教训。一些国家充分利用金融服务养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一些国家充分利用成熟的资本市场配置养老金资产,还有些国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社区服务养老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是国外金融服务养老发展的重要经验。因养儿防老与财政养老的局限,中国可以参考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经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
(二)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管理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作用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对它的管理,特别是制定恰当的政策以有效防范可能引发的养老资金经营风险和支付困难。金融服务养老管理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越发严重,同时致使人口老龄化相关风险的综合管理越发困难。虽然各国养老金的构成、所受的管制和约束、资本市场完善程度、风险偏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公共养老金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的方式,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组合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货币等各类金融资产,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39],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40]。为了养老者更好地养老,它们都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管理。当前德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补充养老金资产配置服务已经开始探索放在新出现的全球金融框架内,并遵守新的会计标准[41]。2004年,英国金融服务局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其目的都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总的来看,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涉及的养老服务,几乎都有专门的政策进行严格的管理。中国目前的金融服务养老主要局限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涉及的养老服务。由于中国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为了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拓宽金融服务养老符合我国实际。
(三)鼓励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服务养老产品的创新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养老产品不断创新,基本满足了养老的需要。中国金融服务养老整体起步晚、发展缓慢,可供居民选择的养老产品种类也较少,需要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相关机构大胆尝试,为居民个人养老资产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提供金融服务养老的机构也需要明确市场定位,立足于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清晰准确地展示养老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更有效地服务于养老金融市场,从多途径缓解中国养老问题严峻的现状。
(四)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金融服务养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发展有好的政策支持。养老资金能够得到保障,养老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养老权益能够得到保护。这些都与金融服务养老的政策密切相关。居民生命周期内养老资产的配置在不同的金融服务养老阶段需要不同的政策保障,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标准,完善养老行业的法律法规。同时,对于投资养老股票、债券的年轻人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对于投资养老基金、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的中年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对于进行养老储蓄的老年人给予适当的政策关照,从多途径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养老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