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分析

2021-02-13张雅琪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时代

张雅琪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坚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0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更多的新要求、新挑战和新目标。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要真正提升“0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这既是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意义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不断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于顺应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满足新时代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更好发展的期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需要

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这不仅是高校的职能所在,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这一重要思想观点,不仅为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

(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又是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清晰、教学方法单一化、实践教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转变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合力。

(三)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遵循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好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作用。由于新时代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环境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新变化,致使他们更加追求个性独立,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并赋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必须根据其自身情况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要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桥梁,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更好发展的期待。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困境和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其所承担的“立德树人”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仅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更要厘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困境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目前来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的阐述说服力有待进一步强化,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情况相结合,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此外,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未能很好地体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如果只是将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而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过于泛化与虚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担当起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待深化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能否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主体需求和情感认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心没到,其主要原因是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3]。那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平衡好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差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

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思想认知、行为能力与兴趣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学生对文化素养的重视与需求程度存在差异,如历史学、政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视较多,文化素养较高,反之理工科学生则较差[4]。因此,必须遵循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发展规律,重视群体和个别差异,解决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惑和自身思想成长之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加贴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于课堂内外,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观看、共同讨论、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实现学生学有所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价值。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仅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方面,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应努力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在理论学习遇到问题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做到及时解答,再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兴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场所不能拘泥于传统课堂,要全方位发挥好全员的合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将线上线下课堂和实地调研充分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主体发展需求,这就必须逐渐探索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可行路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格局。

(一)建设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实现其原有的课程功能和价值目标,更关系到新时代大学生自身获得感的提升。只有加强培养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1.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教育的责任,承担着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使命。一方面,要着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体系。特别是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不仅要充分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更要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研修计划和访学计划,并加强对资助项目的支持力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有所得。

2.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享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和平台是教育者能有效实施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涵盖教材资源、教师资源、教学实施等。一方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必然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实践交流、教学研讨等。可以通过加强“校校合作”,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使各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协同发展中共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指导。伴随着新媒体等网络资源平台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才能,运用自媒体网络资源信息化、便捷化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考评能够以多种形式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为此,应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利的资源和平台,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二)满足新时代大学生主体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按规律办事,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不变应万变、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要、回应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期待,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1.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现实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要关注并把握大学生认知学习、成才成长和信息接收的特点与规律,更要密切联系以“00后”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由于新时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具有相对宠爱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其个性更加自信鲜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现实问题的关注度及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都显著提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和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群体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不仅要关注学生自身的思想变化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需求变化,不断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路径,更要积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效应。另外,要不断优化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发挥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

2.激发大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新时代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情感认知和学习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说自话,而学生各干其事,教师与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互动交流,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则无法统一。具体而言,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遵循新时代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既要满足大学生现实需要,又要满足其情感期待。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科学理论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实在获得感”上升为“价值获得感”,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革新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环节实现效用最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像空气一样,无所不有、无处不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6]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更要重视并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以期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新需求。

1.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满足学生思想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在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与需求情况,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更新教学方案,以期深化理论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中,通过设计具有深刻吸引力和感染性的教学导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使学生获得体验式学习的乐趣。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实践主题和实践方案,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后,要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充分运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及时跟进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加以指导与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必须以师生互动为核心,以反馈践行为目的,通过双向互动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与人格影响,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

2.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践行能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了什么,更要厘清该做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应民族化的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7]。要广泛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念。一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深入基层群众,深刻体会党中央政策的落实情况,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使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底蕴与精神,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与价值;三是建设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创新性和能动性,以期满足他们的践行需求并提高其践行能力。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得不到有效提升,就无法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这必须是立足实际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方位、深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满足学生主体性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强化社会实践教育的有力助推,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活力、吸引力与竞争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时代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