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ESP个性化培养
2021-02-13范长征
范长征
(辽宁大学 公共基础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在全球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语言教学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并引发众多专业与语言学应用相结合领域的语言革命。应用语言学变革先锋们不再以识别与模仿语言特征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路径,而是转向聚焦于真实语境下语言整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发现,在不同用途与背景的语境下,人们交际的方式具有差异,即语言的呈现状态与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下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由此为特定用途群组量身定做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语言教学模式,就成为既有可行性又有市场需求的可开发语言课程新领域。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课程核心特征
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模式依托于对学习者需求及学习者学习目标、当前英语能力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学习者中心法”的学习起点聚焦于识别学习者的态度、愿景与潜能,首先,应明确ESP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并基于其特定需求设定清晰、明确与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其次,需要明确目标语境中要求必须掌握的ESP语言技能与知识,以及要求与已实现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设计出一系列旨在不断缩小差距的练习与实践学习方案。同时,中心法并不忽视对学习的制约因素及教学条件与环境等局限性因素的考虑。最后,还应给予ESP学习者实践其所学所知的机会,由此可以真正深化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在“体验式学习”中实证其能力[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语言学习环境的典型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以评价反馈为中心、以学习群组为中心。把传统“教师本位制”的教学环境转变为“学习者本位制”,从本质上说就是激励学生成为有意识的主动学习者所做的尝试[2]。为了培养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首先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态度上跨越传统认识。学习者在ESP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将扮演更加积极参与、更具决策力与觉悟力的能动主体角色。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参与既体现在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拓展,还体现于学习者对任务的主动建设与实践。ESP教师应探索为学生创建适宜的语言专业应用背景与语境,如鼓励商务英语语境下的学生在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意产品或服务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英语目标语汇与表达,并分角色用专业英语对相应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创意、定价、市场调研等方面进行可行性陈述,以阐释设计思路和理念。学习者在此任务实践过程中不仅通过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也为用英语进行自主创意与沟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ESP学习模式中导师与学习者的关系
(一)导师的作用
学习导师作为通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桥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帮助学习者明确并设定学习目标,寻找能够达成其学习目标的ESP学习资源。在ESP语言知识学习阶段,学习导师要熟悉学习者专业相关背景材料、建立数据库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本专业真实文本,获取符合其需求并能够达成预期学习效果的材料;在任务实践阶段,帮助学习者发现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与舞台,由学习者在学习导师的协助下自主设计其学习结果的任务展示与实践,并以此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3]。
ESP导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在团队合作与跨团队讨论中体悟更为多样化的自主多元文化体验,如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的多样化学习群组中与团队伙伴进行差异化沟通、互补性交流与讨论的能力,以及在不同领域范畴的事物中建立起关联性的任务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锻炼学生用英语口头或书面沟通表达、创造特定领域新产品或服务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自主创意性应用,还能够更深入地领略目标语言的特质。这些任务与实践都属于跨文化、跨领域体验的ESP自主学习实践活动。ESP教师的另一大任务是监控学生语言技巧获得的效果,发现学生在语言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必要时提出补救建议与具体解决方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学习情景设置,是专门用途英语培养模式转向聚焦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而非仅侧重教师教授技巧在教学实施中的具体呈现[4]。学习者能够拥有自由度与参与度,决定如何学以及学什么。教师应传授给学习者学习策略而非单纯知识,致力于帮助学习者掌握如何在新的文化与语境下获取有效语言知识、有效提升语言应用技能。
(二)各个渐进学习阶段中导师与学习者、学习伙伴间的合作模式
成功的ESP课程大多致力于建立密切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习伙伴关系,创建强大的导师制支持体系与激励性的学习群组。在导师制支持体系中,导师团队应兼顾具有专业背景教师、语言能力教师、实验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复合型教师的多元化构成体系,致力于全方位地为学生提出的各种涉专业、涉语言问题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在ESP课程的起始阶段,针对个体学生的差异化问题提供个性化辅导,他们可以选择相应方向的导师讨论遇到的各种学术或语言应用问题。在课程的进阶阶段逐渐过渡到导师指导下的小组辅导与群组学习伙伴讨论制,内容可包括专题研讨、整体性焦点问题的小组讨论、任务执行的分组陈述、任务与活动中个人与整体表现的总结等。同时,制定针对学生无论在专业或是语言能力方面个性化问题的识别、反馈、干预与解决机制,并确保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ESP课程中均能享有适合自身优势的成长空间与提升机会[5]。在课程的渐进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氛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能力培养与成长。随着课程向前推移,学习伙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递增,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机会,最大化拓展伙伴间互学互补的空间,重视伙伴间的相互激励对学习效果的巨大影响力;同时,要尽量保障师生沟通效果的最大化,建立学生学习进程中出现问题与障碍的及时发现与反馈机制,确保导师、学习者与学习群组伙伴间的充分交流与相互支持。
三、创新原则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模式中的应用
创新原则在ESP教学与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应引入并贯彻于整个课程的设计、实施、实践与评估反馈阶段。创新教学与学习过程常常以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任务分组、团队合作为特征,重点向学习者自主学习导向而非教师教授导向倾斜。创新理念下的ESP课程目标应立足于提升学习者包括创建、分析、阐释、沟通、总结归纳和创造力在内的整合能力而非单一的语言层面技能;学生完成课程后能够自主创建实践任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ESP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应用创新教学法原则,系统地针对特定专门学科与用途设计开发相适宜的结果导向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ESP语言课程,设置可量化的、以学习者为参与主体的知识、技能、任务与实践活动。
ESP课程创造性的特征首先体现于激励与培养学习者不断涌现各种新想法、创建与自主完成新任务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习者具有视野与思维模式的开放性,即能够从不同视角看待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引导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进程中的深入拓展能力,即在立足于现有知识基础上,能动地深入挖掘从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有效扩充,并体现出独创性,即勇于创新开拓新知识、设计新方法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与任务来诱发。教师可以设计创意性任务来教授语言及应用技能,学生则尽可能地构想出满足要求的新思路与解决方案。如在商务英语ESP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创建一系列创意性任务,包括对特定企业、品牌的设计与陈述、市场调研、推广手册、创建企业形象标识的英语专门用途实践应用任务与活动等[6]。在课堂的宣传展示环节,用英语展示所有的最终创意设计成果,并通过课堂之外在英语应用语境下的实地考察、调研,创造性地实际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新讯息与新技能,从而全面提升个体的整合性语言、创意与实践能力。
ESP课程设计的创意性还体现于无论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还是任务设计上,都会在看似不相关领域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虽然ESP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但更是与专业性、沟通能力、创造力等整合性能力密切相关联的专门用途课程,因而需要具备在跨学科间建立关联性的创新能力,以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综合性语言需求与用途,提升学习者的整合性能力。创造性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作用匪浅,还可以提升学习者对自身创造能力的意识,促进学习与实践的自信力与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创造性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激励持续不断的源泉,可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基于任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方式
学习者自主创建任务以展示、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任务导向型学习愈来愈成为广受欢迎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模式。它与单纯进行语言知识能力训练的学习模式相比较,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更加显著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创建、展示、实践、检验、反馈的良性语言学习模式,同时也体现了“体验式学习”在高效学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任务不仅作为ESP教学法的主要构成环节,更是ESP课程内容与课堂内外活动组织所围绕的基本单位。
“以学习者为中心”ESP课程任务的设置,首先注重的是把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境中的自我体验,这意味着创建任务应反映真实的专业交际情境;其次是对任务的演绎过程,即学习者首先应通过任务演练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并做出自己的阐释与演绎,经过边演绎边领悟的过程,再与教师和课本归纳出的语言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深。ESP课程任务设置的另一大原则是注重学习者整合型能力的提升:ESP课程任务作为让学习者在实践中理解、输出目标语言并用其进行专业性交际的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的结果不应仅体现于语言学层面,应引导并鼓励学习者通过学习者的专业表现或创造力等复合性能力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任务设计中要内化语言的本质和规则,更关注于提升学习者在实际交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7]。在着重于交际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可以容许语法固定模式套用的暂时存留。随着交际实践中对语法更深切的领悟,这些留存会自然消亡殆尽,自如运用语法进行个性化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也会伴随语言交际能力螺旋式攀升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意思的表达与运用能力与意思的形式是相辅相成、如影随形的,即便不完全同步也是螺旋式一同攀升的,当运用能力攀升至临界点,语言的张力与形式便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同样,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从根基上紧密相联的,通过创建应用综合性能力的交际任务,四种整合能力均可以迅速提升并趋于同步上升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