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伦理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2021-02-13王雪晴刘镇江
王雪晴 刘镇江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是受当时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影响,经过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综合体系,包括军事安全观、政治安全观、经济安全观、文化安全观、反霸安全观、忧患安全观及外交安全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保障作用。
一、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一)军事安全观。军事安全观是构成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恫吓,毛泽东就强调国防安全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意义,认为建设一支英雄的人民武装力量是支撑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基于国际形势和时代背景的变化,指出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全力推进中国海军部队、陆军部队及空军部队的组建,形成了我国现代化国防军队的雏形。毛泽东军事安全观对于壮大中国国防力量、建设一支现代化国防队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强大的国防军队,能够有效防止外敌入侵,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强力保障,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政治安全观。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组成部分,毛泽东将政治安全放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并认为政治安全是保障其他领域安全的根本政治前提。尽管毛泽东没有在专门的著作中阐述政治安全观,然而纵观毛泽东领导建设新中国的整个过程,他始终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对一切有可能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危险因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有效防范。同时,毛泽东认为强大的国防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必要保障,新中国需要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物质实力及精神实力,并在此基础上艰苦奋斗,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的主权独立与政治安全。
(三)经济安全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基础是国防建设、国民发展的重要保障”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其经济安全观的思想内涵。毛泽东的经济安全观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以恢复和发展国经济为出发点,认为经济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经济与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国家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是令敌人产生畏惧的关键力量。1950年9月,毛泽东指出,中国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为建设国家国防军事队伍,第二件大事为强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此,毛泽东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推进国家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有力巩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四)文化安全观。国家文化安全是指国家文化体系安全运转不受外部威胁与控制的状态,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体现在国家的公共文化安全、政治文化安全、信息文化安全等方面。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国家文化安全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抵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的侵蚀。毛泽东认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才是国家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抵御外部任何侵略力量的重要武器,而文化力量是千万百群众团结一心的根本。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继承并发展历史优秀传统文化、适当吸纳并改进舶来文化,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与文明。毛泽东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也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关键,是让中国焕发创新与创造活力的保障。
(五)反霸安全观。新中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极对峙的背景下成立的,此时的霸权主义对国家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毛泽东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中国人的事情要通过中国人的努力独立完成,帝国主义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并在政治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落实了这一思想。一方面,中国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通过朝鲜战争、炮击金门重创了美国对中国的打击幻想;另一方面,坚决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拒绝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国家利益的不合理提议,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反映了中国要求独立自主的坚定信念。
(六)忧患安全观。毛泽东忧患安全观主要表现在防御外敌和防止内患两方面。对于防御外敌而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始终存在着,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有可能爆发[1],我们要做好准备抵御外敌的侵犯及突发事件,在战争开始前积极备战。对于防止内患,建国初期毛泽东就警告全党警惕包括国民党、反动派在内的内敌对国家的威胁,防止中国复辟资本主义道路。并加大力度整顿全党的党风,特别注意抵御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敌人的“糖衣炮弹”,从而纯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七)外交安全观。毛泽东在外交安全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维护中国国家安全。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根据世情国情实施了“一边倒”外交战略[2],同苏联站在同一战线上,以期通过苏联的帮助更好地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调整了外交战略方针,积极寻找坚持正义的国际力量,以期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具体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紧紧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国际统一战线,不但为我国国内建设营造了良好安全的环境,而且对于有效遏制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伦理特征
(一)国家安全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国家安全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主权独立完整,二是国家利益不可侵犯。其中,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独立自主决定国家任何事情的权利,国家利益是指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利益因素。毛泽东强调,中国要想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生存并取得良好发展,就需要营造安全的国家环境,其首要工作就在于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在具体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强调国家安全神圣不可侵犯的核心价值,对外直接抗拒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中国的恶意企图,在外交方面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情需要中国人民独自处理,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同时,广泛地同世界各国开展政治沟通与经济交流,改善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毛泽东始终以国家安全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取向,不仅捍卫了中国当时的主权与利益,而且对中国现代政治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二)群众安全至高无上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全为了人民,二是安全要依靠人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毛泽东坚持鼓舞党内形成傲视一切、无所畏惧的英雄气魄。然而毛泽东也有惧怕的东西,他惧怕党内出现问题,他惧怕领导脱离人民群众,而这正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而言,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是围绕人民群众而展开的。毛泽东加强军事方面的备战不仅仅是要保障国家的安全,更是要为广大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安全的环境;毛泽东的经济安全观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提升人民生活的水平。群众安全至高无上的人民立场对中国社会的安全建设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处平不忘战”“居安要思危”的忧患意识。新中国的成立是通过战争取胜而赢得的,新中国的外部局势、内部环境都不算太平,因此毛泽东并不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是奋斗的终止,可以高枕无忧,相反,要时刻居安思危,不管是在局势动荡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要对外患内患保持高度的警惕。尽管随着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方针,但毛泽东始终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强调军队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推进中国去建设一支强大的可以在任何时候、抵抗任何外敌入侵的人民军队。不断加强军事训练,使中国军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时刻准备应对祖国可能面临的安全危险。
(四)坚持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担当精神。毛泽东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始终坚守着公平与正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用担当精神保障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同时努力维护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安全利益。在外交方面,毛泽东高度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中国、符合世界的实际情况。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奉行世界和平与公平正义的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压制,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关系。坚持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国家相互不欺凌的原则与中国坚持的“第三世界国家”战略方针相吻合,“第三世界国家”共同体的建立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维护世界和平、追求共同发展的人文情怀。毛泽东具有宽广的胸怀及国际主义精神,他不仅通过努力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更具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人文情怀。结合新中国建设的客观需要,结合世界各国对和平正义、共同发展的追求,毛泽东倡导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以共同保障各国的安全及维护世界的和平。毛泽东的这种人文精神不仅保障了中国国家安全,开辟了中国特色安全发展道路,弥补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理论方面的空缺,其理论的很多思想和主张至今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拉开了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序幕。
三、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当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毛泽东的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安全的理论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主张被压迫民族的团结统一,列宁强调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联合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足以消灭民族压迫与民族迫害的一切根源。毛泽东指出,有必要继承并发展无产阶级思想,这是能够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与欺压的重要保障,否则将难以保障国家安全,也难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国家利益不可侵犯,人民安全权益至高无上,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需要人民当家做主,与外国之间的建交需要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等,这些内容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继承,更是为中国未来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意义。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符合中国建国初期的国情,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善、和平安全等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毛泽东国家安全观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恢复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新中国建设,为今天中国之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涵盖面广泛、思想博大精深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第三世界的价值理念对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维护了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促进了世界和平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促进第三世界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