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2021-02-13张扬
张 扬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要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就必须要把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和中国文化传承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任务,更是新时代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现实需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内涵联系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在因素。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个人的德行、树立良好的三观以及健康完善的心理,特别是培养具有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开展德育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和内容,与高校德育工作密不可分,承上启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历史根基和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反映着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方向。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报国情怀、献身精神和责任意识等等,已成为当今社会和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最深层的历史根基。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历史根基,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高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底色”,将这些优秀的基因和精神资源融入到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中,提升青年大学生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从而保证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在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最后,两者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两者本质特征均属于道德文化,主要内容都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道德水准和文明修养。因此,两者的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一致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深远意义。高校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工作中,这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根本目的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能够使青年大学生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知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和树立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其次,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对培养青年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文明素养、奋斗精神、爱国情怀、民族品格和民族责任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有助于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中深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有利于消除当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为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文化积淀。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时代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首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全国各高校应该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必修课程,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教授,并设置相应的学时学分,通过课程考试、实践考核等形式提升德育育人效果。同时,还应当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来补充课堂外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应该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年大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素质能力,从而巩固课堂教育教学成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创新课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更多地运用翻转课堂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颖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要根植于到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高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真正符合自身的实际定位、发展需求和历史文化,根据校情校史、文化特色以及发展思路等,在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使青年大学生们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必须要注重文化载体的创新。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能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传递给学生,把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最后,营造校园文化育人大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作用,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营造道德色彩浓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净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才能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三)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构建新媒体网络德育育人平台。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技术已然渗透和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作为思想活跃和容易接纳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给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搭建校园网络文化育人载体。高校应将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德育工作路径,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网络环境去创造和搭建起,以高校为范围的新型德育教育网络信息化新平台,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到网络平台的不同节点,发挥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德育功能,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网络时时刻刻都能接受到德育教育,从而达到现代信息载体的文化传承和推广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先进人物典型和事迹风采等信息,推送、发布并上传网络新媒体平台,供学生们浏览、阅读和下载,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网络文化作品,从而将网络平台建成强有力的分享平台,从而为校园德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发挥校园网络育人实效。为了发挥校园网络育人大作用,必须创新“互联网+德育教育”新模式,克服线下单一学习形式,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不断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文内容,做到QQ、微信、微博、抖音以及专题网站等及时更新和转发,进而形成宣传合力,发挥校园网络育人大作用。总之,高校一定要把控好校园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的网络信息化平台,高效、主动、快速地向青年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网络育人的根本目的。
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就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元素和影响因子,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科学有序、扎实推进该项工作。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加强德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道德舆情、典范示范等方面真正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之中,融入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