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小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结局的影响
2021-02-13王义乾尹欢
王义乾 尹欢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管理小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8月于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研究组组建营养管理小组实施综合管理。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结局。结果:对照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及随访半年内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校正年龄半岁时对照组体格生长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Z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营养管理小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综合管理营养,能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态,改变先天发育不良的结局。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管理小组;营养支持;干预结局
早期营养支持是弥补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不足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患儿存在喂养不耐受性。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单纯的母乳喂養不能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营养管理模式对其生长发育、营养状态、临床结局等具有重要影响[1]。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综合全面的营养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还能增强其家庭幸福感。因此,探讨组建营养管理小组实施综合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结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8月于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平均胎龄(31.3±1.5)周。研究组男25例,女28例;平均胎龄(31.1±1.6)周。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管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喂养方式,即早产儿出生12 h后尽早开奶,微量喂养同时配合肠外营养支持。以母乳喂养为主,母乳分泌不足者补充早产配方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母乳强化剂。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由新生儿科医生查房,并根据患儿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研究组组建营养管理小组模式并进行综合管理。(1)成立由新生科医师、营养师、药师、新生科护士为成员的营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配合默契,对早产儿进行全面的营养管理。小组所有成员每周共同查房不得少于2次。(2)由新生儿科医师与营养师对早产儿具体病情、营养状态、喂养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共同制定早产儿治疗及营养支持方案。(3)新生儿科护士负责对早产儿的喂养,视其实际病情给予鼻饲或经口喂养,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做好早产儿口腔护理及清洁。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及姿势,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同时做好早产儿体格生长指标、营养状态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4)药师与新儿科医师保持沟通,负责早产儿合理用药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向医师提供药品配伍禁忌、剂量用法、适用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合理建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及随访半年内营养不良发生率。统计两组患儿校正胎龄半岁时体格生长指标,包括头围、身长、体质量Z评分,根据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判定,其中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分别对应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2、年龄别身长Z评分<-2体重、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喂养不耐受及随访半年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及随访半年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4.53%(13/53)、15.09%(8/53),均高于研究组的11.32%(6/53)、5.66%(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校正年龄半岁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
校正年龄半岁时对照组体格生长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Z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相比常规营养管理模式,由营养管理小组实施综合管理的优势在于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查房不仅限于主治医生,还联合了营养师、药师、新生儿科护士等不同岗位人员,可更加全面细致地评估早产儿病情、营养状况、喂养效果,从而共同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方案、营养支持方案,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肠外营养补充更加规范。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及随访半年内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校正年龄半岁时对照组体格生长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Z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可见由营养管理小组实施综合管理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最终结局。
参考文献
[1]陈莹,王玉美,陈丹丹,等.营养支持小组对NICU早产儿营养及结局的影响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9,26(5):276-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