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蜕变记
2021-02-13王立群
摘要:一个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插班生,从同学眼中的“怪人”和不被接纳的“讨厌鬼”蜕变为“数学小天才”,获得了小组成员的一致肯定和赞赏。“小组共学”让他悄然发生着正向的改变,有了共情能力、规则意识、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社会化学习;小组共学;“怪人”;蜕变
一、 人物名片
姓名:小张(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学习表现:数学思维活跃,擅长深度思考与质疑,乐于钻研有挑战性的难题,但容易忽略基础和细节,数学成绩不稳定。
同學眼中的他:上学期转学来的插班生,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耐心,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爱大喊大叫,是一位“怪人”。
二、 背景素描:不合群的“怪人”
在6班实施小组共学,我并不担心,因为班级里有足够多的“领头羊”,学生能力和水平也比较平均。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位“无处安放”的小张:放在小王组,我担心明天小王就甩手不做组长;放在小李组,我担心同样都是急脾气的他们会发生争执;放在小童组,我担心小张欺负她们……
当然,我绝不能不负责任地把“怪人”小张像一颗棋子一样随便放置。从长远来看,我希望小张这个不合群的“怪人”在社会化学习的过程中,能消除一些“嚣张跋扈”“唯我独尊”的戾气;能改变一些学习习惯,更关注学习的规则和细节;能有同理心,站在他人的角度解决问题;能将自己的数学天赋价值最大化,与组内小伙伴实现多赢……总之,这趟旅途,我希望看似行为怪异的插班生小张能被有规则意识的学生同化,树立合理的规则意识。
三、 成长历程:“怪人”小张的蜕变
(一) 不被接纳的“讨厌鬼”?
一向以整齐划一、纪律严明著称的6班,自从上学期小张转来之后,似乎发生了改变。在充分摸清小张怪异的秉性与行事风格之后,大家变得有些厌恶甚至开始抵制小张。我想,无论把他安插在哪一组,组长和组员们可能都不情愿,那就只能一一尝试。这样不仅对每个小组公平公正,而且也能找出最适合小张的小组。
我决定先把他放在小清那一组。小清学习力强,组员们执行力也强,这样的环境也许能感染小张。才两天,小清和她的组员们就“联名上书”,受不了这个荒诞的“怪人”在组内大吼大叫,争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服从组内规则。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小清及组员们也无法理解。“怪人”小张遭到了这一小组的联合抵制。
接下来,我把他放在小李组。小李在6班是“爱管人第一名”,看看他是否能降得住小张。在小张去小李组的一个星期中,我发现,在20分钟的讨论时间里,小李会将10分钟用在跟小张讲道理以及较真上。如果我介入,小张还能消停一点,能够紧锣密鼓地顺着进度往下捋;但凡我走开,他们便又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以至于每次20分钟后两人都争得面红耳赤。这一周时间里,我多次找小李谈心,商讨“治理”小张的办法,但都以失败告终;也多次找小张做思想工作,无奈道理他都懂,但就是容易控制不住自己,表现得亢奋和激动。
有了这两组的前车之鉴,很多小组都面露难色,表示拒接这位“奇葩”组员,就算小张“带资进组”,准备了一堆诱人的零食,大家都不为所动。就在此刻,两位组长举起了手!不知道这两位有大爱以及宽阔胸襟的组长是因为看到我发出求救的信号同情我,还是怀揣着一颗比我更虔诚的爱的教育的心,居然愿意敞开怀抱让小张去他们组再试一试!
教室里其他的学生不约而同地为这两位组长鼓起了掌。从这两位“勇士”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果敢与坚定。我朝他们投去了敬佩的眼光——因为我清楚,假使我是组长,我都不可能把这个世纪大“怪人”主动揽过来。这两位组长到底有多强大的力量啊!此时就算是一块石头都会被打动的,更何况小张这个有血有肉的小毛孩儿呢?那一刻,我在他的眼睛里找到了一丝羞愧、躲闪以及自责。终于,他不再是人人不接纳的“讨厌鬼”,而是被同伴的爱与信任所打动的软糯小男孩儿了。
(二) 哪一组才是“灵魂归宿”?
既然两组都抛出了橄榄枝,那就让小张去两组分别感受一下,体验比较之后,再决定到底留在哪一小组。
首先是小任组。组长小任也是个有些调皮的小男生,但他在必要场合非常有规则意识,知道组内共学的20分钟得花在刀刃上。此外,小任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毋庸置疑,天性爱挑战,适合面对“怪人”小张这一难关。
小任组内有一张自制的积分表,用于从“表达”“倾听”“质疑”“反思”四个方面开展组内互评。在小张到来后,机智的小任及时调整了表格——对小张实行奖惩双倍积分机制,提升他学习的内驱力。
短短两天的社会化学习,便让小张在小任组里忙得风生水起,接二连三地凭借优异表现来我这里兑换积分券。第三天,小任便和小张勾着小手,像兄弟一样来办公室找我邀功。这样的变化让我觉得甚是惊喜。
让小张待在小任组看似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并且小张多次明确表达过他想永远在小任这一组的强烈愿望。但他还没尝试过另外一组,怎么能断定这一组就是他的“灵魂归宿”呢?也许是首因效应的缘故,又或许是在小任组里氛围很融洽、学习效果明显的缘故,小张有点儿不愿意到另外一组小安组尝试了。
我:(把不情不愿的小张叫到办公室)没有亲身经历过,你为什么就确定小安组不如小任组呢?
小张挠了挠头,嘟着嘴表示他的抗拒,但我的话又让他没有可反驳之处。
我:(趁热打铁)你有没有注意到,我每节课都会拿电子设备记录你们的组内共学?而小安组从来没有过电子设备的外部约束,但我持续观察发现,他们四人共学的效率非常高,训练有素,目标达成不折不扣。你有没有用余光瞟到过他们小组组内共学时的专注和认真?
小张回忆了片刻,点了点头。
我:如果我是你,我就去小安组体验一下,又不吃亏!
于是小张就这样带着一丝好奇,搬着板凳来到了小安组。
上课之前,我专程把小安叫到跟前做思想建设。小安是一个自制力极强、有强烈是非观念和课堂秩序感,并有着极强领导能力的组长。外表瘦弱的她实际上内心是一个“女汉子”。
我:小安,你担心小张去了你们小组会破坏整个小组学习的氛围和秩序吗?
小安:王老师,你别担心。你看,我们小组最皮的橙子在组内共学时都能按照步调,专注地探讨知识,更别提其他两个特别乖、一直“在线”的组员了。我觉得小张来我们小组,会被我们小组的学习氛围感染的。当然,如果他不服从指挥,吃我一拳就可以啦!
聽到这我就放心了,再乱的场面,我们“安女王”也绝对能控制住。
果不其然,小张去了小安组,性情大变,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立马从张牙舞爪的大老虎变成了乖乖服从的小猫咪。站在旁边的我似乎找到了原因——组长小安的身上有着比我还要强大的气场,不怒而威,可以轻松震慑这位“怪人”!
谁能料到,原本以为只能随便被人放逐到各小组流浪的小张在经历了上述的一切之后还获得了选择自己心仪小组的主动权,真是大反转!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小张无法抉择自己到底去哪一小组。我没让他立马给出答案,而是给了他一个周末的时间充分权衡,周一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出决定。
终于,周一第一节数学课,小张作出了重要的抉择——他在全班面前毫不犹豫地将小手伸向了小安组,小安及组员边微笑边招手喊他过去坐。此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与此同时,热情的小任对小张说:“加油哦,如果感觉不开心,欢迎随时回我们组。”
抉择之后,我把小张叫到了办公室,给他倒了杯热水,期待听到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我:你发现最近课堂有没有什么变化?
小张:感觉很好很新奇。之前的课堂都是压抑的、有点憋着的,比较被动,很多想法没办法及时说,或者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和时间说,而且以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发言的,很多同学都会被忽视。现在感觉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尽管还是有人说得少一点,但他至少勇敢说了。
我: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组内存在着什么现象?
小张:一开始在小任组,感觉组内共学20分钟太长了,大家学习单上的内容似乎都会了,后面的时间都用来发呆或者玩耍了。还有就是大家的组内共学在走马观花,没有认真深入地分析过“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我:说得真到位!那我大概了解你选择小安组的原因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小张:其实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小任那组民主自由,氛围更融洽一些,我和小任也是好兄弟,比较聊得来。如果从个人情感出发,我肯定选择小任组。但小安组更吸引我的是他们四个人天衣无缝的学习模式,看到他们专注投入的样子时,我非常震惊。他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提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他们不能及时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认为有思考的必要,并且我觉得我去他们小组能推动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为他们解决困难。
我:太棒了,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的决定我太欣赏了!我觉得你的加入会实现小安组的多赢局面。你有没有发现,你最近有了一些改变?王老师觉得你似乎长大了。
小张:(停顿了几秒,难为情地点了点头,开始反思起自己的一点一滴)我觉得首先变化的是,我开始被同学、被其他组员接受了,开始取得他们的信任了。而且我觉得经历之前那一次纠结的抉择之后,我变得更加珍惜与伙伴们一起学习的机会了,也不会在组内大吼大叫破坏秩序了。
就在他真挚地开始自我批评与反思时,我的身体里突然涌起了一股能量——这就是学生的变化,小张变了,他变得越来越好了,他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了,他变得越来越通情达理了。无论是数学素养上还是社会素养上,他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都不是我给予他的,而是如此有爱的同伴们给予他的,是如此积极的环境给予他的。小张在与他人以及环境不断的互动中,不仅能关注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能迁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与学习同伴产生共情,团队学习力也能共同提升。
在曲折如电视剧般跌宕起伏的小组试错过程中,小张经历了适应,经历了共情,经历了比较,经历了两难,经历了取舍,经历了抉择……在这样的经历中,他也发生着变化……
(三) 化身“数学小天才”
每天与小张交心,除了收获满满的感动,也让我和他一起潜移默化地成长着。最能体会到他的改变的,当然是他有爱的组员们。令我感动的是,学生总是会用他们最纯粹的心灵去感受同伴身上最闪亮、最出彩的地方,带着放大镜去发掘小张的种种良性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同伴,听听他们对小张的评价。
橙子:王老师,你知道吗,小张可聪明了,他发现了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新规律,非常有想法,而且还能把我们都讲通。说真的,他还是非常机灵的。我之前一直以为他是个天马行空、不守规矩的人。其实那天我们小组四人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决定接受他的,为此我还和组长闹了别扭,因为我觉得我们组本来秩序井然,他来了之后肯定会影响到小组学习进度。没想到,他讨论起数学问题是如此认真专业,讲得头头是道,把我们都惊呆了。
叶子:一开始听到小张来我们组,我还是很担忧的,怕他像大闹天宫似的把我们组给炸了,拖我们组后腿。其实说实话,他现在还存在一些小毛病,比如偶尔还会有不考虑他人的时候,喜欢抢答,不给他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且有时还比较好动,还会“教唆”我们讨论一些与数学无关的有意思的东西。这些毛病虽然还存在,但出现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最让我们开心的是,由于我们原先组内四个人都非常会管理自己,所以在我们的影响和提醒之下,小张也收敛了不少。其实他没有想象中那么嚣张,如果跟他好好分析,他还是会听的,毕竟他是一个讲道理的同学。至于他的数学,真的挺厉害的,每次我们遇到困难时,他都不害怕挑战,第一时间冲出来说他想试一试,帮我们解决。基本上大多数问题他都能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我们讲清楚,如果遇到实在不会的,他也会主动站出来向老师求助,再讲给所有人听。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并且会主动挑战、主动提问的人。我还蛮欣赏他的。
小安:原来小张不是我们组员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一旁看到他失去理智、破坏小组学习并幸灾乐祸的样子。说实话,当时我是非常头疼的,但我完全不害怕他来我们组。因为我们组的同学都非常有自制力,并且能一起打动他,让他变得好起来。他一开始来我们组,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但看到我们四个人丝毫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影响,依然按照进度继续一起讨论新的知识时,他会不自觉地加入到我们当中,并且他有很多金点子、很多灵感提供给我们,启发我们重新思考。
口说无凭,不妨来看一段组内共学实录,品品这位“平平无奇的数学小天才”带给小安组的一些宝藏吧。
【共学实录】
小安:请大家看这一题,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请叶子折一折并判断。
叶子:(折了一折)我发现长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
橙子:我有疑问,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怎么他们就是轴对称图形啊?
思远:他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呗!
小张:(高高举起了小手,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大家少安毋躁,我来科普一下:你看,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更为特殊,不仅四个角相等,四条边还都相等呢!再看这普通的平行四边形,它并不是每条边都相等,也并不是每个角都相等。(此处有真挚的掌声)我课前还翻了一下补充习题,请大家翻开补充习题,把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右半部分补充完整。(补充习题上出示了一个菱形的左半部分)这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叶子你说。
叶子:是!
小张:那它也是轴对称图形,对吧?再仔细看看它的边,四条边都相等,它叫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橙子:(用手比画着)我感觉菱形就像是一个被压扁了的正方形。
小张:对的,所以我们可不能直接不负责任地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对吧。
此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爱思考的橙子频频点头,思远和叶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小安像老母亲一样露出了“自家孩子终于长大并出人头地”的表情。
就这样,在“数学小天才”小张的循循善诱下,组内成员和他一同展开深入的思考,从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入手,直击特殊的几个图形,判断出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在一次次的判断与分析中,他们不仅厘清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也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并能轻松作出判断。这样的组内共学实在是强,如果没有“数学小天才”小张的“抖机灵”,可能很难想象他们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与判断以及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有这么清晰而丰富的认知。
通过这段共学实录,我们不难发现,小张的身上有着太多闪耀的光芒。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多的时间、空间和无限思考的机会,再给予一些信任与鼓励,让这位“数学小天才”启发同伴孕育更多的思考与智慧。这几位同伴已经对他产生了充分的信任与依赖,小张也享受着同伴们给予他的关爱、信任以及崇拜……
(四) 真實的“家庭回声”
起初的小张是“跋扈”的,没有“人情味儿”,甚至在我的数学课上“兴风作浪”。但短短的几个月内,他与同伴充分共学、沟通、质疑,不断与周围同伴产生共情,变得更有“人情味儿”、更加善于思考,能带着团队的伙伴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着实厉害。
看到小张在数学课堂上的改变,我带着猎奇的心理,想了解小张是否将这样的改变迁移到了生活中。于是,我打开了与小张妈妈的聊天对话框,问了如下几个问题,渴望听到最真实的回答。
我:刚到我们班时,孩子出现不太适应的情绪、状态,出现失当的行为,您会不会焦虑?
小张妈妈:作为家长肯定会苦恼,一开始是着急、焦虑的,害怕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工作时会分心,也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我:其实孩子自从来到我们班,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改变的,孩子回家有聊过这些吗?
小张妈妈:有的,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我都后悔转学转迟了,小张的个性和状态不太适合之前的学校。孩子转学真转对了,他不自觉地被这样积极的环境改变了。小张跟我说,他在学校遇到恶劣的天气会主动帮同学扫楼道;遇到受伤的同学会主动帮他消毒,送往医务室……我发现他的眼里开始有他人了,会为别人、集体着想了。
我:在和家人的相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变化?
小张妈妈:有一次,我带他去某知名的公办学校参观,小张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不如自己的学校好,他开始有集体意识了,潜意识中热爱自己现在的同学和班级。还有,我发现最近他在家学习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了,开始挑战困难的学习问题,开始逐渐有求胜心,也会想着为集体争光了。
我:作为妈妈,您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小张妈妈:首先,同学和老师给予了他很多关爱与信任,他开始慢慢变得有归属感。其次,他原本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但现在的他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和群体正向行为的指导,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意识了。
以上是小张妈妈非常真切的感受。从字句中不难发现,小张的身上发生着积极的、良性的变化:开始有共情能力,开始有规则意识,开始有责任与担当……这些都是小张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宝藏。
四、 写在后面
写到这里,一个鲜活的小张形象如3D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到处“流浪”的小张,深陷沼泽地,但始终被同伴拽着,从而挣扎着站起来走向光明……我能感受到这位“怪人”在种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自我矛盾与挣扎中,悄然发生着正向的改变,从学习迁移到生活,一点一滴。在变化中,所有人也感受到小张的可贵与美好。
后来,我在与小张妈妈的一次谈心中,进一步了解到,小张是一位典型的“资优儿童”(这里的“资优”更偏向与众不同的怪异而非天资聪颖)。他们有时会过于敏感,有时又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与共情能力,有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较真与执着……当然,他也有着异乎寻常的逻辑思维和近乎直觉的数感。
作为他的同伴,组员们给了他足够的关爱与信任,选择用爱接纳与众不同的“怪人”小张。在充分的交流与磨合中,小张渐渐温柔,渐渐平和,渐渐温暖,渐渐闪闪发亮……作为教师的我,因此更加懂得包容,也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崇拜。
(王立群,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