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双减”,学校教育要“减”更要“加”

2021-02-13叶子帆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学校教育教育信息化

摘要:贯彻“双减”政策,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做好“减法”,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教育教学安排上做优“加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教育教学创新上做强“融合”,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双减”;学校教育;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育信息化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和社会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贯彻“双减”,学校教育既要合理地做好“减法”,更要科学地做优“加法”、做强“融合”。

一、 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做好“减法”

学生、家长的负担过重是由校内、校外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双减”意见提出“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等要求。

作业安排应该以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与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禁止向学前儿童布置内容“小学化”的作业,禁止向中小学生布置内容提前的衔接作业,杜绝教学内容超前安排的现象;禁止布置偏题、怪题、繁题、难题和不符合教学进度要求的真题、模拟题、竞赛题,杜绝内容难度超标的现象;禁止布置介绍和运用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杜绝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禁止布置具有“刷题”性质的作业,禁止使用在线“刷题”工具和服务,杜绝简单重复、机械低效,不利于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象。

“双减”意见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上述作业时间要求不是针对某一学科,而是指所有学科作业量总和。只有对各学科作业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才能控制好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內能完成,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 在教育教学安排上做优“加法”

造成学生、家长负担过重的校外因素主要是培训机构规模总量庞大、违法违规情况突出、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双减”意见在限制和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要求。

学校教育应该立足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培养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尤其要增强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二是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学定考,创新五育并举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有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是坚持创新家校协同工作机制,丰富家庭教育服务内容,有效发挥家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向家长传播育儿理念、指导育儿方法,帮助化解家长和社会焦虑;四是坚持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问题的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学科类培训纷纷离场,课堂教学回归学生学习主阵地地位。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存在必然联系,因此,要加快完善全员培训制度,科学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提升,尽快适应“双减”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努力做到“三个强化”: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师德修养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创新思维,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强具身课程实践能力。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功能,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辉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在教研组、年级组层面的作业研究,把作业设计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抓细抓实。作业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既考虑各学科的基本要求,也兼顾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以学科、课程、教材为依据,设计同步巩固类、拓展探究类、动手实践类和综合项目类等方面的作业;既有基础性作业,又有多元化、层次性、可选择的“菜单式”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质,用学科、跨学科的视野和大概念、大教育的思维设计阅读类作业,控制机械化诵读记忆的篇目数量,控制碎片化阅读理解的训练总量,鼓励整本书阅读,加强整本书阅读指导。

课后服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迅速展开。以南京市为例,“5+2”全覆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对初中学生安排晚自习。学生放学时间对接家长下班时间,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不过,课后服务能否真正吸引学生、让家长满意,关键还在于服务质量。课后服务应该以年级为单位规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以学期为单位系统设计,以周为单位安排日程,至少可以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学生自习,复习课堂学习内容,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双减”意见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这个“指导”不是统一上课,而是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答疑,对共性问题在全班点拨。由于学生作业涉及不同学科,同一个年级在安排值班教师时,要兼顾当天有作业的学科。二是组织补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帮助。这个“辅导”不是提前讲新课,更不是对已学内容“炒冷饭”,而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困难的类型和内容,在年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分类安排、集中辅导,帮助学生分析困难原因,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督促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三是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活动不是奖励性活动,更不是提优活动,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指向“五育并举”,应该可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空余时间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拓展活动中,要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关注学生道德品格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在教育教学创新上做强“融合”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复制传播快速、呈现手段丰富等优势,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正“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学校教育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资源:一是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二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教育资源;三是培育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操作实践资源。通过网上搜一点、教师建一点、财政买一点等途径,建好校本教育资源库,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公共资源建设活动,以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应用共享活动,为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添砖加瓦。

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电子文稿、图片图表、音频视频、三维动画、教学微课等。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则为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方式。数字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但实际使用中存在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等误区,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有待摆正。数字技术主要应用在情境创设、实验演示、虚拟实操、成果展示等方面,自始至终放电影式的多媒体课堂切不可取。技术不是万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前,教师备课授课系统、学生融合学习系统、作业过程监测系统、教师作业批改系统、学情分析诊断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

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教材出版单位免费提供电子教材和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平台免费提供在线课程,教师也化身在线主播,开展直播和录播教学,“停课不停学”。这次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暴露出在线教育的诸多问题:一是优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鱼龙混杂;二是知识讲授贯穿始终,缺少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三是满堂灌的直播、录播课堂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双减”意见要求“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要引导学生用好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线上教育资源(这些都是经过审核的优质资源),指导学生用好教材出版单位提供的数字教材(数字教材严格按照课标和教材要求开发,并具有自适应学习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双师课堂”,组织优秀教师在线互动、交流、答疑,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在线教育中来。

“双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列为教育部党组和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1+N“雙减”政策制度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作业设置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努力缓解教育焦虑,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724)[202111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EB/OL].(20214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EB/OL].(202049).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20n/2020_zt04/baodao/202004/t20200409_441846.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041)[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2104/t20210401_523904.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210902)[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109/t20210902_558022.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623)[202111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

[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120)[2021112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EB/OL].(202177)[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7/t20210708_543210.html.

[10] 江苏省教育厅,等.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EB/OL].(2021815)[20211121].http://doe.jiangsu.gov.cn/art/2021/8/15/art_57807_9975298.html.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EB/OL].(2021728)[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107/t20210730_

547807.html.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413)[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71)[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EB/OL].(2021120)[202111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102/t20210207_512888.html.

[15] 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移动学习终端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EB/OL].(20210716)[20211121].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7/16/art_55510_9893721.html.(叶子帆,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学校教育教育信息化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