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2021-02-12[明]于谦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原文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简析】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可与包拯、海瑞同垂青史。他17岁时写的这首《石灰吟》,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绘,表达了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起笔先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击”,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开击碎,说明这种山石具有何等坚硬的质地!接下来要将石灰岩投入石灰窑中用高达900多摄氏度的“烈火”才能锻烧成坚硬的生石灰。如果石灰岩有知,遭受如此折磨,又将做何感想?而作者却仅用“只等闲”三字,轻描淡写地映照出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定自若的神态,可见其何等顽强坚贞!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坚硬的生石灰块在水中一阵爆裂之后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供人们粉刷墙壁,然而我们仿佛听到石灰在说话:“即便将我粉身碎骨,化成石灰浆水,我也全然不怕,我的心愿就是要把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呀!”于谦青年时代写的这首充满豪气的诗,果然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为官廉洁奉公,做人正直不阿。明英宗时,宦官当政,政治黑暗,贪赃枉法现象屡见不鲜,明英宗手下的大太监王振,飞扬跋扈,权倾朝野。朝中大臣要想见他,便要缴纳白银百两,如若巴望他留住款待,竟得纳银千两。在这种极其污浊的空气中,有一次,于谦要入京奏事,有人当面向他提出了送礼的建议,说即使拿不出金子银两去巴结上官,送点合芗(线香)、干菌之类的土产品也是好的。于谦笑笑,举起两袖说:“吾唯有清风而已。”并且赋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后来官至兵部尚书,他身先士卒挥军抗击瓦剌军入侵,为保卫明朝江山立下不朽功勋,没想到后来于谦竟被昏君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于谦被害抄家时,查抄者发现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独有一间正室封锁严密,查抄者认为一定藏着金银珠宝,结果打开一看,珍藏的原来是景帝赐予的“蟒衣剑器”等。“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这位伟大诗人的真实写照!
随笔:
?
天下难事,必作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