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2021-02-12陈少婷
陈少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显著升高,尤其是心肌梗死,其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其极易引起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致使患者死亡率增高[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2]。因此当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肝硬化时,采取的护理措施不但需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也需要兼顾肝硬化的护理。协同护理模式是在人力、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和护理的活动,充分发挥患者潜能,同时让其家属参与并帮助和监督患者完成自我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协同性,促进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此类报道较少,为了临床有针对性、全面性地护理此类患者,本文观察了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确诊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患者66 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协同护理模式组,各33 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发病时间在 24h 内;(3)合并肝硬化者;(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发病时间超过24h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肝肾等其他组织器官严重疾病者;(3)复发性心肌梗死者;(4)肝脏肿瘤者。
1.2 方 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方法,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病情严重者进入监护室监护,做好各种急救准备。(2)生活护理:患者发病急性期应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床上活动均由护士协助,肢体定时进行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恢复期护理人员指导和培训患者床上活动,注意动作轻柔、舒缓;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离床活动,活动动作轻柔。(3)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其降低精神紧张与负面情绪配合相关治疗。(4)饮食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限制食用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品,不宜过饱,少食多餐,同时肝硬化可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应避免硬质、粗糙、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也需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调整饮食。(5)健康宣教:以聊天、画册、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护患多沟通,让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配合治疗。
1.2.2 协同护理模式组 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模式。根据患者情况,协同患者、家属制定护理措施,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相关知识互动及健康教育。(1)护理人员培训:对科室内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协同护理方案的实施方法,并统一培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2)评估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热情、主动与患者交谈,积极沟通,向其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并告知患者主管医生、用药等情况,消除患者压力和避免恐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沟通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所需,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协同护理模式方法与理念,结合各项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3)知识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的重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因、发病前兆、治疗原则和难度、各种并发症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用药物、原理及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严格遵守时间、方式和用量进行服药;让患者合理膳食,进行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等。(4)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予情感支持,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降低患者负性情绪。(5)嘱患者定期复查,并认识化验结果的意义、注意治疗后用药及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结局、肝硬化并发症和和心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1)Barthel指数采用10 项内容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依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进行分级,其中分为四个功能等级:0、5、10、15 分,其总分为 100 分。得分与独立性成正比,与依赖性成反比。患者未能达到各个项目的规定时得0 分。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为60 分以上,生活需要帮助为60-40 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为40-20 分,生活完全需要帮助为20分以下。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为40 分以上。(2)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主要评估6 个方面18 项,其中运动性ADL 为13 项、认知性ADL 为5 项。采用7 分制进行评分,1-7 分。总分最高126 分,最低分18 分。得分的高低是评估患者独立的程度、对于辅助具或辅助设备的需求以及他人给予帮助的量。(3)负面情绪量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患者出院后12 周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护能力评价量表(ESEA)进行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念和保健知识等,共43 个项目,采用5 分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n) 性别 年龄(岁) 病程(月)男女常规护理组协同护理模式组χ2/t值P 值33 33 19 19 14 14 0.000 1.000 59.52±5.87 59.45±6.34 0.047 0.963 26.45±6.26 26.46±6.32 0.007 0.995
2.2 两组患者住院和康复情况比较
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的住院时间、Barthel 指数评分和FIM 评分均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及康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及康复情况比较()
组别常规护理组协同护理模式组t 值P 值例数(n)33 33住院时间(d)11.47±3.26 9.21±2.15 3.325 0.002 Barthel 指数评分(分)76.24±4.21 80.56±4.66 9.952<0.001 FIM 评分(分)98.17±6.63 105.36±6.57 4.425<0.001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情况比较
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 和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 和SAS 评分比较,协同护理模式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SDS 和SAS 评分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分)
组别 例数(n)SDS SAS常规护理组协同护理模式组t 值P 值33 33干预前55.24±4.89 55.47±4.01 0.209 0.835干预后50.46±4.45 31.57±4.05 18.035<0.001干预前55.05±4.11 55.42±4.16 0.364 0.718干预后48.89±4.95 34.89±4.52 11.998<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发、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发生率比较,协同护理模式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全因死亡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全因死亡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n(%)]
2.6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念和保健知识的ESE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念和保健知识ESEA 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较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念和保健知识ESEA 评分比较,协同护理模式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责任感念 保健知识例数(n)33 33常规护理组协同护理模式组t 值P 值干预前22.01±3.47 22.15±3.25 0.169 0.866干预后24.42±3.78 28.36±3.35 4.481<0.001干预前24.75±2.44 24.65±2.68 0.159 0.875干预后28.78±2.69 37.16±2.59 12.892<0.001干预前12.05±1.67 12.35±1.89 0.683 0.497干预后15.23±1.68 20.45±1.91 11.789<0.001干预前3.32±0.56 3.12±0.62 1.375 0.740干预后4.86±0.62 7.89±0.65 19.377<0.00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窄小或者阻塞导致血液供给持续降低或者无供血时患者出现的心肌血液严重缺乏与坏死,其发病急,病死率极高,预后较差,当其合并肝硬化时,因肝损伤不但影响药物的吸收,且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预后更加不好,因此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需要更科学的护理和治疗。本文观察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以为临床护理该类患者提供依据。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由被动服务转变成了主动服务,协同护理模式是主动服务的初级模式,就是指医院在进行常规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在医护人员促进下,让患者与家属均参与到护理中,让患者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以促进护理质量、效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指导、鼓励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护理,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宣传教育而获得稳定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3-4],因此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措施可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本文中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住院时间、Barthel 指数评分和FIM 评分均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协同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让患者与家属均参与到护理中,更能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和护理需求,使护理措施更全面,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这与研究显示的协同护理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结果一致[3]。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存活率和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采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的主观能动性[5],以患者为中心,采用针对性护理让患者信任、认可的同时,且其以人性化护理为中心,通过稳定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与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而使患者恢复较好。同时,本文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SDS 和SAS 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协同护理组的SDS 和SAS 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所降低,而且因协同护理模式不但要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较好,对其要求更高,其不但要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在根据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情况进行宣传教育,拉近护患距离的同时,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自身情况及自身可做的事,提升护患关系[6],因此患者即使出院后其依然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好。本文中协同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发、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其他肝硬化并发症和心肌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提示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有正面影响。
本文中护理后,协同护理组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念和保健知识ESEA 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这主要是协同护理对患者进行了知识宣讲,包括对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采用共情和针对性的讲解,让不同患者了解自身情况,认可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升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总之,协同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较好,且可减少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和心肌梗死不良事件的发生,适合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