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责任担当教育
——以接种新冠疫苗为例
2021-02-12江明菲
江明菲 檀 啸 路 勇
(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早在2020年12月,钟南山院士就指出,接种新冠疫苗[1]是抗击疫情最好的方法。2020年12月31日,中国新冠生物疫苗已附条件上市。2021年1月19日国务院宣布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个人不承担疫苗的所有费用,并指出疫苗接种率要达到80%以上才可能形成免疫屏障,接种率越高免疫屏障牢固!5月中旬,安徽省和辽宁省疫情形势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全国各地都开始加速接种,接种疫苗作为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境外输入和国内反弹,接种疫苗是我国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大学生作为疫苗接种的主要群体,如何组织、落实大学生自愿、高效的完成疫苗接种是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2]。
为了解大学生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笔者于2021年3月13日至15日,对安徽省某高校11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所大学的大学生的新冠疫苗接种意愿为68.17%。
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方面:47.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很好,但是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70.76%的大学生认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保障自己不被感染新冠病毒;74.64%的大学生认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64.58%的大学生认为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58.98%的大学生认为目前治疗手段虽然非常成熟,但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见表1。
表1 接受度调查表
对新冠疫苗的犹豫度方面:51.21%的大学生担心接种疫苗会有风险;40.52%的大学生对是否担心会接种到假冒伪劣或过期的新冠疫苗产品保持中立态度;45.11%的大学生对是否会遇到接种操作不规范的医务人员保持中立态度;46.78%的大学生不认为课程很多,没有时间去接种疫苗;58.65%的大学生对新冠疫苗是否难以预约保持中立态度,见表2。
表2 犹豫度调查表
外界态度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49.54%的大学生觉得医务工作者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对自己影响很大;46.36%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对新冠疫苗的政策对自己影响很大;42.10%的大学生认为家人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对自己影响很大;32.25%的大学生认为社交媒体上的新冠疫苗态度对自己影响很大;27.06%的大学生认为同学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见表3。
表3 不同身份人员新冠疫苗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偏低。在疫苗的接受度方面,大部分学生相信疫苗的效果,但落实到接种层面,可能由于大学生更加年轻健康或是新冠疾病死亡率不高、治疗手段齐全,仅有半数左右的大学生觉得需要接种疫苗。在新冠疫苗的犹豫方面,大学生对新冠疫苗犹豫程度高,对疫苗的质量和医务人员接种工作是否规范信心不足,课程安排紧张和需要预约疫苗是大学生疫苗接种行为的不利因素。外界态度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家政策以及家人的态度。针对上述现象高校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重视学生疫苗接种工作,推动疫苗“引进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课程的繁重导致自己没有时间接种疫苗,或者认为疫苗预约并不容易,学校层面可以针对这点积极联系地方医院接种点或疾控中心,邀请医务人员随行,以各校区校医院为校内接种点,实现疫苗“引进来”,极大的便利学生群体接种新冠疫苗。考虑到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和疫苗物资安排,学校需在校医院开放接种疫苗前3~5天内发布相关信息,确认疫苗数量和第几针次,提前规划好不同针次疫苗接种点,并公布各个接种点疫苗数量,安排各个学院统计接种名单,做到有序、高效的集中接种。
落实学生疫苗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走出去”。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目前我国的治疗手段齐全,所以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这是明显认知错误。因此,学院需要落实大学生的新冠疫苗认知教育工作,考虑到医务工作者对新冠疫苗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除了开展新冠疫苗知识讲座和在校园内宣传栏上宣传之外,还可以邀请医院相关医务工作者或是疾控中心专业人士在校内进行宣讲,通过专业人士的知识分享增进学生的疫苗接种信心。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社区、疾病控制中心等疫苗接种点自主进行疫苗接种。
筑牢学生疫苗常规工作,构建校园“健康线”。常规收集学生接种前、接种后的各种信息,全力配合学院组织学生群体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前,年级辅导员需收集学生接种意愿,避免利用威慑力强迫学生进行接种,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查看学生课程安排,尽量避免疫苗接种与学业课程之间的冲突,减少学生到达接种点之后的排队等候时间,针对尚未接种第一针学生需注意要进行一个较为长远的安排,保证学生第二针、第三针的顺利按时接种;收集学生目前已经接种的情况,将目前处于不同针次的情况分类处理,对于已经接种的学生,了解其接种后的相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疫苗不良反应做出提前预判。接种后,年级还需了解学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安抚学生情绪,对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学生(持续高烧、乏力)保持关心和观察;控制疫苗接种舆论问题,防止疫苗不良反应导致的不必要的负面言论在学生群体中流传;对剩余尚未接种疫苗的学生,收集其疫苗犹豫原因,积极开展针对性开导工作,对于个别顽固性不愿意接种的学生,辅导员进行适当的约谈[3]。
强化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一臂之力”筑牢免疫屏障[4]。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利己利人,利国利民,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于个人而言,接种疫苗,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于国家而言,接种疫苗,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而且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可以说,接种疫苗是一份社会责任。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面对时代的给出的各种使命与挑战,不仅要努力学习理论学习,扩充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提升道德素养,具有责任担当意识。这样才能面对困难临危不乱,关键时刻冲锋陷阵,坦然应对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