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选拔到激励:北京新中考命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02-11陈志国赵海燕

中小学管理 2021年11期

陈志国 赵海燕

摘要2018-2020年,北京市启动中考整体性改革,实行“全科开考、选科考试、分数折合相加”的考试方案,并配套启动中考命题制定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北京市确定了新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命题方案制定的基本流程,形成了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激励式命题理念,解决了新增考试科目从无到有和同步并轨等问题。未来考试改革仍需关注公平、质量与减负等重点问题。

关键词 首都教育;北京新中考;中考命题;选科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1-0022-04

中高考改革事关千家万户。2018-2020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进行中考整体性改革,实行“全科开考、选科考试、分数折合相加”的考试方案(以下简称“2018年北京新中考”)[1]。而中考命题作为新中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体现改革精神、如何保证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如何为新中考改革平稳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2021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标志着2018年北京新中考改革的结束,但总结回顾这一阶段的考试改革相关工作,仍可以为日后的探索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2018年北京新中考改革始于2014年,由北京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改革方案的制定一方面依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系列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北京教育发展和首都城市发展的大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3],要求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评价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与此同时,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为扩大有效区分空间、增强考生获得感,开始高考命题新一轮改革,形成了“以考生为中心”的激励式命题理念,全市优质高中学位数不断增加,高中录取工作已从“水平区分”进入“类型区分”。基于此,北京市教委在国家文件基础上先后制定《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6,以下简称《实施方案》)[4]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以下简称《实施意见》)[5]。

《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从2018年起,北京市中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2019年起改称道德与法治)、物理、生物(化学)和体育等九门课程,此即“全科开考”。同时,中考满分仍为580分,其中语文、数学试卷总分值均为100分;外语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成绩,40分为有两次考试机会的听力、口语成绩;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五门科目原始分总分值均为100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1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科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至少选一门),此即“选科考试”。计算中考总分时,学生所选三科原始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此即“分数折合相加”。同时《实施意见》规定,北京市“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

二、过程回溯:命题方案制定成为2018年北京新中考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中考自2003年开始全市统一命题,文化课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五个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试卷总分值分别为120分,物理、化学分别为100分和80分,体育为40分,中考满分合计580分。2003年方案一直实行到2017年,其不足也逐渐凸显。首先,考试科目设置相对偏理,五科中理科占三,分值达55%,且两文科均为语言类科目;其次,科目设置未能涵盖国家教学计划中的全部文化课科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基于此,2018年北京新中考方案重点解决2003年方案中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学业负担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求[6]。正因如此,2018考试方案的改变是全面而彻底的,考试科目、分值、时长、方式、计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还要更新设计相应的命题方案,将框架落实为“施工图纸”,这对考试部门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正视命题方案制定工作面临的基本挑战

制定命题方案相当于为考试方案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合理可行的命题方案不仅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平稳实施,也对学校教学具有重要的反拨作用。2018年北京新中考面临全科开考、全科调整、选科考试、生物化学合場分卷四大挑战,突出困难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四个新增科目没有命题队伍和命题经验,要实现从无到有建立命题团队;二是新增四科要跟上原有五科的考试内容改革,达到能力立意、素养导向的命题要求,新老科目考试内容改革要同步并轨;三是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选考科目因为使用原始分计入总分的方法,学科难度要相对平衡,防止出现学生因选择某个学科吃亏或占便宜等影响考试公平的问题。

2. 确定“证据中心、层层推进、以生为本、教考一体”的命题原则

针对上述挑战,北京教育考试院确定了“证据中心、层层推进、以生为本、教考一体”的命题工作原则。第一,在方案研制过程中,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积累证据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第二,坚持从无到有、层层推进、由点及面、由部分到全局的逐步深入过程;第三,方案研制从学生利益出发,努力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并努力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第四,方案研制过程集合考试工作者、教研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力量,体现教考间的一体化协作。

3. 形成命题方案制定的基本工作流程

在制定2018年北京新中考命题方案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组建研究队伍。由于2018年北京新中考的四个新增考试科目已多年未列入中考科目,制定命题方案需要从零起步。为此,我们组建起相应的研究队伍,包括来自北京各区的学科教研员、资深一线教师、测量专家和课标专家,每学科8~9人。

第二,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内容包括相关政策文件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北京市初中相关学科学情和教情、兄弟省市相关学科中考情况等。调研结束后,各学科组同步进行第三和第四环节的工作。

第三,编写命题标准。命题标准也就是各学科考试说明,主要包括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样卷三部分。考试内容主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试卷结构和样卷一方面基于学情和教情,另一方面受到教育测量学原理和考试条件制约。命题标准编写要经历征求意见-修改-审定的循环过程,同时与测试工作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四,开展多轮测试。在一项考试命题的研发或改革过程中,系统性测试工作必不可少。在2018年北京新中考命题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三轮测试。第一轮为点状测试,目的在于通过小规模多点测试,探索一些题型(如材料分析题、选做题)的测量学功能,考查学生对不同题型的适应情况;第二轮为线状测试,通过为学生呈现四个新增科目的整张试卷,考查题量、阅读量、作答量、题型结构、难度等适切性;第三轮是在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基本确定后,针对全部选考科目开展联合测试,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考生水平和教学现状,探索选考科目的难度平衡机制。其中第二轮和第三轮测试卷的命制都经历了命题教师遴选、培训、备题、磨题、试卷组配、测试组织、阅卷、分析和考后研讨等完整过程,对命题队伍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在2015-2018年的近三年时间里,北京教育考试院通过整体谋划、深入研究,完成了2018北京新中考命题方案的研制设计,包括一套框架和两套样卷,即在2017年7月推出考试说明(现称为命题标准)征求意见稿,在2017年7月和2018年3月实施全市范围的测试,为2018-2020年北京新中考的正式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成果梳理:2018年北京新中考命题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1. 形成了“三个注重、四个考出来”的命题指导思想

“三个注重”,即试题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的考查、注重对考生发展潜能的考查;“四个考出来”,即突出北京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的自信考出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踐能力考出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命制的新中考试卷,为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大课堂学习、引导教师回归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环境。

2. 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励式命题理念

为避免由于考试科目增加可能导致的学生负担加重问题,2018年北京新中考在各学科的考试内容、形式和难度方面进行了精心布局。一方面,精简考试内容,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引导教学回归课堂;另一方面,坚守初中教学的范围和难度,试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杜绝偏题、怪题、过难题、竞赛题、繁琐计算题和高中知识下放题等。此外,试题坚持能力立意,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中学“深挖洞”、超前学习和过度训练的作用。

3. 解决了新增考试科目从无到有和同步并轨问题

2018年北京新中考新增的四个考试科目自全市2003年统一命题以来从未进行过统考,其教学方式、学习形式、考试评价方式与原有五个学科存在较大差异。原有五科经过持续性的深化改革,在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臻于成熟,因此四个新增科目的顺利落地和并轨成为此次新中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北京市在实践中坚持与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体化设计,保证新增科目与原有科目以及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在命题设计指导思想、理念和方向上整体规划,一脉相承,确保了新增科目考试的平稳落地。考试结果显示,2018-2020年北京新中考文化课平均分与2017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试题难度适当,区分效果良好,分数使用区间能够满足中招录取需要;同一年度选考科目间难度相对平衡,同一科目不同年度间仅有轻微波动;尤其是新增科目试题质量上乘,涌现出“中轴线申遗”等一批优良试题,与原有五科在命题改革上实现同步并轨,与高考命题改革实现相向而行。

4. 成功实现选科考试,为中招录取和等级考选科奠定基础

2018年北京新中考实行的选科考试,为全市统一命题和考试史上的首次,也是新中考改革的关键环节,其出发点在于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落地后,坊间曾出现诸如“物理或因难度较大被弃选、生物(化学)或因两科内容叠加遭冷遇”等担忧。但上述问题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印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学生和家长能够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根据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要求进行理智选择[7];另一方面也和考试及命题方案的科学制定密不可分。

为避免学生功利性选科,考试方案一方面对结果分数按比例折算,使学生只有按照优势学科选考才能取得最优结果,以保证引导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对选考科目命题进行精心设计,为其制定了相同的指导思想、相似的试卷结构、大致相当的试题难度。其中物理和生物(化学)在设计上更为平易,吸引了较多学生选考;地理、历史和思想品德难度小于考生群体能力,引导更多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选择。从考后数据和反响来看,选考科目中文理科难度基本平衡,有利于不同考生发挥正常水平,没有人反映选考某科明显吃亏或负担增加过多的问题。

1. 仍需兼顾考试公平问题

按照2018年北京新中考的积分规则,选考科目使用原始分计入录取总分,使得选择物理和化学(生物)等偏理学科的学生与选择历史和地理等偏文学科的学生直接进行分数比较,给命题带来极大困难,也为考试公平埋下隐患。经过命题部门的深入研究和审慎实施,尽管改革中没有出现学生选择某科明显吃亏或占便宜的情况,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2. 仍需重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018年北京新中考尽管实行选科考试,但实际考试科目还是从过去的五门增加到六门,涉及课程为六门或七门,这虽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学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负担。此外,为秉承中高考一体化的原则,选考科目中新增的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在试卷结构、题目形式和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与北京高考进行了整体设计,但也使得新增学科文字量和阅读量偏高,无疑会增加考生负担。

3. 需研究对上下游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

中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在录取中势必要承载区分功能。2018年北京新中考虽然考试科目较多,但为引导学生良性选考,在命题设计时适当降低了物理和化学的难度,但这样是否会降低教学深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未来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效果,仍有待追踪对比。此外,由于选考科目难度设计相对平易,使得语数英三个统考科目成为承载区分功能的主角。但语文由于作文占据较高分值和学科特色,区分功能一直相对较弱;英语为保持听说机考多次考试间的平行性,也降低了考試难度,学科区分功能有所降低;最终使得数学成为发挥区分作用的主要学科,这对人才选拔和初中教学有何影响也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6][7] 臧铁军.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中国考试,2019(6):49-51.

[2]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9-3) [2021-10-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 content_9065.htm.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9-18)[2021-10-18].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732/201609/t20160920_281610.html.

[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6-5-24)[2021-10-18].http://jw.beijing. gov.cn/xxgk/zxxxgk/201606/t20160606_1445475.html.

[5]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8-8-23)[2021-10-18].http://jw.beijing.gov. cn/xxgk/zfxxgkml/zfgkzcwj/zwgkxzgfxwj/202001/t20200107_1563054. html.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功能的命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DAA202004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