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

2021-02-11萌,刘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创辅导员协同

何 萌,刘 祎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101)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势头突飞猛进,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和完善双创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质的创新人才。在此过程中,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大学教育就要探索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体系,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因此,这就对大学生双创教育提出了“课程思政”的高标准和新要求: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双创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又要保障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1],力求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既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实践主体又是大学生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的中坚力量,对贯彻落实高校“育人、育才”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核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2]就成为大学生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方向引领和能力构建的联系纽带,从能力要素角度达成双创教育“课程思政”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形成“思政课程与双创课程协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学校与企业家庭协同”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具有现实可能性。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年)等文件,不断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能力要求。“找重点、抓关键、看主流”,通过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中引入“核心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具有“价值性、不可模仿和替代性、整合性、长期性”的特点,其四项子能力分别作为基础、途径、手段及保障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所要求的能力要素与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要素相契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双创教育要求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的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领价值[3],从而实现育才育人的统一。这一要求和目标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具有一致性。

图1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四项子能力Fig.1 College counselors'four sub-capabil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必要性。首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研究,是高校教育适应思政教育目标和双创教育目标的推动器;是高校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内容延展、层次提升的孵化器;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程、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强心剂;是推动国家相关政策和高校相关制度出台的催化剂;是传统与创新、坚守与突破、历史沉淀与时代发展、共性要求和个性诉求相互磨合的润滑剂。其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研究,既为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把握好“向”的问题,又为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把握好“效”的问题:一方面,在“向”和“效”有效结合的基础上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在授课内容中加入“思政”“双创”元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向”和“效”有效结合的基础上有助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践行“强校兴国”的时代使命;再一方面,在“向”和“效”有效结合的基础上有助于打造一支“责任担当、意识超前、能力出众”的复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从队伍建设上保障高校教育的高速发展[4]。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困囿

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理念是协同育人,本质是立德树人,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论。因此,在以“立徳树人”的培养理念引导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其核心能力建设和大学生双创教育在目标、对象、内容、手段、载体等方面具有多维度的共同性。高校双创教育,需要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在方向上的强化与引导;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需要双创教育在方式上的延展与提升。

但是,“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实际体制建设过程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山东省六所高校为目标样本,采用线上和线下双重调查问卷调查方式相结合,针对学生、高校辅导员分别进行调研。发放学生问卷1012份,回收992份,其中18份内容无效,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74份;发放高校辅导员问卷98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95份。随后收集问卷并进行代表访谈式调研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表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Tab.1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students

表2 对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Tab.2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college counselors

通过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前期文献梳理研究成果,可以分析了解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育人理念有偏差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以培养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为导向,更强调对学生思想和觉悟的孕育;双创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更强调对学生意识和素质的培养,两者的目标理念虽有重合但缺少交叉,没有真正形成“同向而行,融合育人”的协同合力。

(二)课程教学少掌控

高校辅导员受核心能力的限制在参与双创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双创教育课程方向把握不准,内容掌控不严,方式展现不新等问题。

(三)实践过程不贯通

高校辅导员受核心能力的限制在参与双创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缺乏融合贯通,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实践过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过程更多以“平行线”方式发展,在教学、竞赛、科研具体衔接实践过程中相互“脱节”,很难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合力。

(四)评价管理非高效

高校辅导员受核心能力的限制在育人成效的评价方面不够高效、有序,更多局限于传统的评价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体系的、融合的、可延展的、可持续的管理平台支撑。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下一步通过目标设置,探求问题解决路径,实现打破壁垒、突破困囿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设置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作用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实现育人目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在思政课程当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从专业学科背景中寻找典型人物事例,从现实案例时事政治中寻找教学素材,从学科本身特点中打好思政底色[5]。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与引导能力,在双创课程当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遵守法律章程,培育企业家精神,锻炼成熟心智[6]。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主题团课活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重形式,发挥育人育才过程中家庭和企业的作用,实现家校合力、校企协作的育人模式。展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与科研能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要求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又明确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这就需要两条并列开展思政教育的力量加强交叉融合,全方位协同配合,构建合力育人体系[7]。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传播与引导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学习与科研能力,从而形成“思政课程与双创课程协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学校与企业、家庭协同”的协同育人机制。

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反作用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实现育教目标。在学生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要求高校辅导员从学科背景、时事政治、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现象,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与引导能力,做到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工作坊、教案设计等活动,指导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元素;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尽可能地开发利用所掌握的人力资源,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将家庭和企业纳入育人育才的体系,打通课程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科研能力,从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摆脱“办事员”“老妈子”“保姆”的形象,从一手的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从庞杂的理论中寻找科学依据,切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事务-实践”型辅导员转变为“实践-研究”型辅导员,以开拓的视野捕捉科研灵感,扎实开展科学研究。

对育人目标的不懈追求是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核心能力的动力,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高又保证育教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作用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达到育人效果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反作用于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达到育教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图2 “双目标”相互作用机制Fig.2 Interacting mechanism under the“the integration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selors”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针对育人理念有偏差、课程教学少掌控、实践过程不贯通、评价管理非高效的问题,立足于建立“创新+思政+”复合型人才群体和“创新+思政+”复合型师资队伍的“育人育教”双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求“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图3 “双目标”引领下的四大实现路径Fig.3 Four implementation paths under the“the integration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selors”

(一)教育理念上的协同育人

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综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和“德育为本、创业为用”的教育理念,催化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的“向”和双创教育的“效”的融合作用,最终提出学生“思政+创新+”复合型人才和高校辅导员“思政+创新+”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双重培养目标。

(二)教学体系上的协同育人

从纵向维度考量高校辅导员参与“协同动态更新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机制”,协同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和在线课程,通过云平台服务的形式,形成泛在、移动、特色的学习模式,突出专业课程的前沿和精深,实现课程内容的协同动态更新;从横向维度考量,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课程双创改革、双创内容融入思政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双创课程,并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思政+创新+”的复合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促进形成高水平、复合型的高校辅导员师资队伍。

(三)实践贯通上的协同育人

推进高校辅导员参与本研一体教育“进方案、进课程、进课堂、进学分”,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全员化、全过程、广覆盖、可持续”的实践过程的贯通;高校辅导员参与统筹协调教育资源,实现实践资源贯通,按照国际化、融合化、一体化、信息化、品牌化、开放式原则,全面推进“创客街、创业园、创新平台”三大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参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课堂建设、训练平台建设、基金项目建设、孵化体系建设”的实践平台贯通,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评价管理上的协同育人

围绕“思政+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辅导员主导成立“思政+双创+”共享平台运营团队,建设“可操作、可应用、可展示、可积累”的活动场地空间。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可持续评价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采集的大量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整合、挖掘、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构建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实现对原始大数据的甄别、筛选、输入、分析及输出。借助平台搭建和数据反馈,形成学生分阶段考核的长效管理模式,兼顾校友跟踪调查机制关注学生毕业后发展,搭建起科学、有序、可拓展、可持续的“准入评价、过程评价、毕业评价、追踪评价”机制。

图4 可持续评价信息管理系统Fig.4 Sustainabl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五、总结

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贯彻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质量层次标准都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出了新时代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对样本学校学生群体和辅导员群体的实际调研,分析高校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现状;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凝练出针对学生培养“创新+思政+”复合型人才和针对辅导员培养“创新+思政+”复合型师资的双目标;通过实践探索,以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实践贯通、评价管理四个方面的协同育人为体系,力求解决高校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问题,最终落脚到“育人育才相统一、育人育教相统一”的目标上来。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性、高等教育的协同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双创辅导员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