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商科教育研究结构可视化分析
2021-02-11刘宪立
刘宪立,杨 蔚
(1.云南财经大学 物流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大学 滇池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8)
“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进行学科重组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1]。2017 年11 月8日,“商业创变,商科创新中国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大会”在上海开幕。与会者指出,我国商贸服务业进入到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共享经济、商业3.0的新时代。这些新时代的创变产生的对科技知识普及和人才培训的需求,给商科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新内容、新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2018 年3 月,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南方科技大学发表讲话,明确提出,教育部将正式推出四个“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新概念。
新商科教育作为新文科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受到学者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丰硕成果。但目前我国缺少对新商科教育直观可视化的概览性回顾。而且,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加速,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巨变,亟需对新商科教育的理解进行更新。因此,本研究以新商科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中新商科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新商科教育领域的时空与学科分布、关系网络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商科教育的研究结构,进而揭示了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新商科教育研究与发展提供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020 年12 月3 日,以CNKI为中文数据源,以“主题”为主要检索途径,输入“新商科”作为检索词,同时采取新商科相关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关键词予以辅助,去除其中的报纸、通知、学位论文和重复文献等,经过人工筛选得到有效期刊论文498 篇,具体检索策略如表1所示。将上述样本的题名,作者,期刊,关键词,发表时间等信息导入到电子表格中,并进行去重等数据清洗工作,形成本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库[2]。
表1 样本数据检索策略
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从所得图表分析新商科教育领域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按时空与学科分布、关系网络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三阶段对新商科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其中,时空与学科分布主要从发展历程、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关系网络分析主要从文献互引网络、作者合作网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热点分析通过样本文献中关键词的高频词和单频词,从基本问题、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前沿研究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图 1 发文量年度分析
2 数据分析
2.1 时空与学科分布
2.1.1 时间分布:发展历程
通过文献检索获取有效论文498 篇,主要分布在2015 年以来的年份,如图1所示。由图 1 可知,论文发表量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学者对新商科教育关注度逐渐提高,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由于新商科正式提出时间为界,大致可将该领域的研究划分为潜伏期和增长期两个时期。
潜伏期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需求,促使学者们开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等。但由于没有政策的支撑,此时的文献量不是很多,增长缓慢。2015 年仅有3 篇文章,2016 年略微增加到10 篇,2017 年26 篇;增长期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激发的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广泛关注。文献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 年发文量由65篇,相当于前3年之和还要多;2019 年177 篇发文量,保守估计2020 年发文量应在250 篇左右。
2.1.2 空间分布:发文期刊、发文机构
通过对新商科教育文献来源期刊及载文量分析,得到载文量大于5 篇的期刊。由表2所示,新商科教育研究成果较多发表在现代商贸工业、现代营销(经营版)、营销界、教育现代化和智库时代等18 本期刊中,但上述期刊几乎没有核心期刊,权威期刊更为鲜有。仅有3 篇文章发表在了CSSCI期刊上,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宣昌勇等,2020)[3],中国大学教学(齐佳音等,2019)[1],中国高校科技(陈强,2019)[4]。因此,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层级性、学术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2 载文量大于5篇的期刊
通过对新商科教育文献作者单位分析,得到载文量大于3 篇的发文单位,如图2所示。由图2所示,载文量大于3 篇的发文单位可划分为3 个梯度:贵州商学院为第一梯队(发文6 篇);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武昌职业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新华学院为第二梯队(各发文4 篇);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辽东学院、广西物资学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郑州商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三梯队(各发文3 篇)。有上述分析可知,该领域成果较多的单位大多是高职院校和少数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成果较少。由此可见,新商科教育在高职院校和少数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主要由其体制决定,决策灵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在此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图 2 发文机构分析
2.1.3 学科分布
由CNKI统计数据发现,该领域发文学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贸易经济、职业教育、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市场研究与信息、会计、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等学科。综合来看,新商科教育研究是扎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问题。
2.2 关系网络分析:文献互引网络、作者合作网络
2.2.1 文献互引网络
我国新商科教育领域文献之间互引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其中,关系强度和被引频次筛选阈值均设定为1。图谱中存在原始文献,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三类文献。原始文献就是指本研究样本数据文献;参考文献是指样本数据文献引用的文献;引证文献是指引用样本数据的文献。
由图3可知,新商科教育领域文献之间合作较分散,样本数据文献之间相互引用较少;其它文献也较少引用样本数据文献。由此可见,样本数据文献间之所以引用少主要原因是在固定时间内文献井喷式爆发,参考资料较少;其它文献也较少引用样本数据文献主要原因是文献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研究深度有待深化。
图 3 文献互引网络图谱
由图3还可发现,样本数据文献引用的文献呈现集中现象,即图中较大圆点。这些较大的圆点为新商科教育领域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来源。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刘艳等(2014)[5]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上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陈年友等(2014)[6]发表在中国高校科技上的“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吴爱华等(2017)[7]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的“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齐佳音等(2019)[1]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上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粟景妆(2020)[8]发表在商展经济上的“新商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以上文献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理论来源。
2.2.2 作者合作网络
图4是我国新商科教育领域作者之间合作网络图谱,其中,出现频次和合作频次筛选阈值均设定为1。由图4可知,新商科教育领域作者合作较分散,并未形成很好的合作,主要是以赵晓艳(山西农业大学)、杨莲娜(安徽财经大学)和林川(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为核心节点的合作网络。基于发文量该领域高产作者是田娟娟(辽东大学)、刘莹莹(哈尔滨剑桥学院)和石斌(武昌职业学院),但上述3位作者的被引率不是很高。基于被引率该领域排名前4的文献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郑毅,18)[9];关于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探索(姚建凤,16)[10];“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建议浅析(万鑫,8)[11];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吕志君,8)[12]。另外,陈强(7)、毛青(7)、申琦(6)、米传民(6)等被引率也较高。
图 4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3 研究热点分析:高频词和单频词
研究热点分析思路:首先统计样本文献中关键词的高频词和单频词;然后得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最后针对该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样本文献中共有1 890个关键词,其中高频关键词主要有:新商科(182)、大数据(155),人才培养(120),教学改革(38),人才培养模式(27),实践教学(18),产教融合(17)等。无疑发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
另外,样本文献中还出现了单频次的关键词,代表性的关键词主要有:跨界协同、虚拟仿真技术、混合式教学、跨界融合、师资队伍建设、OBE教学模式、逆向教学设计、“1+X”证书、教师科研文化、跨学科研究组织、国际化、跨学科交流、新商科+信息技术、新IT、新经济、Python等。无疑发现,上述单频词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综上,本研究认为该领域存在四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分别是新商科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研究、课程改革研究、前沿问题研究,如图5所示。其中,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我们称为共现。
图 5 关键词共现矩阵图
2.3.1 基本问题研究
新商科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概念、内涵、分类、发展机制等问题的研究。肖安法(2019)回顾了传统商科教育的发展与演变,阐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商科建设的必要性,进而界定了新商科的内涵[13];齐佳音(2019)对比了传统商科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商科的特征[1];付启敏等(2020)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商科专业人才内涵进行分析[14];王雅鹏(2020)归纳总结了“新商科”的内涵及五大特征,分析了新商科发展的六个必要性,并梳理了当前新商科发展所面临的“两挑战”与“四困难”[15]。研究发现,新商科教育基本问题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3.2 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培养研究大致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问题的研究。统计分析发现,以下专业讨论的研究成果较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金融学、物流、酒店管理、跨境电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伍耀规等(2019)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平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构建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16];邱仁义(2019)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17];梁亚玲等(2020)选取了国内不同层次的20 所高校,对其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将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需求与信管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对比,为新时期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优化建议[18];李思呈等(2019)提出了“财务共享+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出财务管理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19]。
2.3.3 课程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研究大致集中在营销策划、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网络营销、外贸单证与跟单实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市场调查与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基础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采购模型与技术、推销原理与技巧、第三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崔小俊(2020)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提出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尝试[20];刘文秀(2020)针对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内容、鼓励教师开展科研、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等进行教学改革[21];董云(2019)针对网络营销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来适应新商科的发展[22];赵爽(2017)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确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3]。
2.3.4 前沿问题研究
前沿问题研究大致集中在1+X、三全育人、三维交叉网络、四跨、五重构,五融合、物联网+互联网、云财务、知行合一、专创融合等方面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吴竞鸿(2020)从职业资格培训与教育教学课程协同角度分析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变革策略[24];王智金 等(2020)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体要求,构建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跨科”(跨学科)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跨域”融合的“教”与“学”模式等优化培养路径[25]。
3 结论与未来研究趋势
本研究以新商科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CNKI)中新商科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科学计量的方法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新商科教育领域的时空与学科分布、关系网络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商科教育的研究结构,进而揭示了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时空与学科分布。新商科教育研究热度呈逐步上升趋势,扎根于高等教育领域跨学科研究。其中,高职院校和少数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普通期刊是该领域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由此可见,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层级性、学术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在此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和少数民办院校(含独立学院)应立足于本校实际,继续加强该领域研究探索,特别是实证研究。
(2)关系网络分析。新商科教育领域作者合作较分散,并未形成很好的合作,主要是以赵晓艳(山西农业大学)、杨莲娜(安徽财经大学)和林川(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为核心节点的合作网络;新商科教育领域样本数据文献之间相互引用较少,其它文献也较少引用样本数据文献,但样本数据文献引用的文献呈现集中现象,理论和实践来源较集中。未来我国学者仍需不断寻求不同背景间的联合,加强合作。
(3)研究热点分析。通过样本文献中关键词的高频词和单频词,得到该领域涉及新商科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研究、课程改革研究、前沿问题研究等四方面的研究问题,成果相对较丰富。但对新商科教育的概念、内涵、分类、发展机制等基本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研究和课程改革研究缺乏严谨的实证研究;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P2P、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和社会(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的不断发展,新商科教育研究空间进一步变大;同时,新商科教育研究针对具体地域、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和具体学生等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