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传统 探索“以民为中心”的民族工艺发展道路

2021-02-10张峻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手工艺器物民族

张峻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176)

引言

今年3月,“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热点词出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如何将这一主导思想和文化艺术相融合,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工艺发展之道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工艺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工艺的发展应该去往何处,是为了突出个人和个性,彰显自身价值,还是为了还原于自然与工艺器物原本的样貌?还是让我们只看到服务于大众的“用”的器物,而忽略个人的至高无上的成就?还是注重集体智慧的结晶胜过个人崇拜,彰显人民的力量?我们的艺术到底为了什么而存在,是一个值得我们国家和民族需要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对艺术文化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针,即艺术家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创作“以民为中心”的艺术,发展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毫无疑问,“以民为中心”的工艺发展道路,显然是这个新时代的需要,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探索“以民为中心”的工艺发展新路径,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工艺历史的梳理

工艺的历史原本起源于实用工艺。最初都是手工艺,手工艺经历了多样性的过程发展至今。手工起源于自产自用,人类为了方便生活需要备齐一些东西,原始人类需要树枝、树叶、石头等天然之物来解决生活之需。为了进一步方便生活,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对自然之物进行一些改造。为了居住、饮食、穿戴、战斗,必须配备一些器物。在那时没有像样的工具,人们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各种器物都是按照人们的使用习惯和自己的喜好而制作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逐渐变得复杂,手工艺物品的数量得到增加,人类逐渐积累了制作的经验,品种的多寡很好地反映了文化的繁荣程度,自给自足是工艺历史的原点。制作精良的器物需要技能,要做得好必须要有技能和熟练度,生活所需的物品种类很多,不是人人都有充裕的时间并拥有器物的制作技能,因此,技艺精湛的人开始代替众人大量制作器物,初级工匠逐渐成为专业工匠。人们对高质量精湛器物的需求,导致手工艺专业化的出现与形成。

最初时,器物只作为交换存在,在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这样的习俗。当物物交换的时代进入商品交易时代以后,制作者开始大量制作,寻求买家,以此补贴家用的人逐渐增多。这个时候在乡下做手工的农民就成了半农半工,有些人就直接转而专门从事手工,从而分化出特殊的职业,技术自发的走向专业化,如陶工、漆工、染工,他们以此为业,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随着工作规模的发展与壮大,人们开始聘请帮工,众多的年轻人将雇主视为师傅,拜入门下,在一定年限内跟着师傅做工,这时学徒制便开始出现。在这期间,子承父业十分普遍,在各地都能看到一子相传的风格,传统也因这种形式代代相传。

手工艺的发展一项重要的原因是材料,材料赋予了手工艺作为地方工艺的显著特质,天然的材料和气候风土促进特殊的乡土工艺的成长。手工艺的地域性是一个民族创造出各种特色美的前提条件。

二、工艺的内涵及法则

(一)工艺的内涵与特质

1.工艺的定义与内涵。工艺是从手工艺开始的,所有的技巧均依赖于手,工艺又有“手技”“手业”“手仕事”“手作”等各种说法。那么手原本意味着什么呢?柳宗悦先生认为“手是造化标志,是神赋予我们的精巧绝妙的装置”。工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用性,以大众服务为目的,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包含成为用品的含义,因此这里的工艺源自于“用”。脱离“用”的工艺无法成为好的工艺。

2.工艺的特质与意义。首先,工艺最强调的是“用”的价值。这里的“用”既是物质上的用途,也是心理上的“用”。器物的用途不仅仅只有使用,还有观赏、触碰的作用。例如,器物上花纹之类的物品是完全没有存在意义的,但是精美的花纹可以增加“用”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器物上花纹已成为“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因此,仅对心起作用的“用”没有意义,“用”不仅仅是物质上或心理上的“用”,更是“物心”共同的“用”。其次,工艺的特质是“亲近”。器物因带有朝夕相处的特质,所以亲近是其自身的要求。那是“温润”“趣味”的世界。比起那些高高在上,触不可及,人们更喜欢容易亲近且使人温暖的感觉。

(二)工艺的美学法则

法则一:尊重过去。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艺形式虽然发生变化,但是构成工艺的美学法则不会变化,法则不存在古今之分,尊重过去的作品,是对永恒之物的尊重,敬念是对永恒的敬念,最美的作品永远都会让人感到新奇,时代虽已久远,其美却永不褪色。

法则二:工艺必须是“健全之美”。这里的健全是指符合工艺标准,“用”的诚实的质、形、神。健全之物就是“经常使用”的日常必需品,无铭款、价格低廉、大量存在的普通之物蕴含着美,这是真理的发现,是对民众最大的肯定,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与经济理念、审美理念完全协调的目的。

法则三:工艺与一般精神法则无异,除宗教的经典语录以外别无其他。一个正宗的工艺品是《圣经》的一个章节,只是文字由质、形、色、花纹替换,向我们传达真理。如同哥特式时代的工艺与那个时代的神学一样,作品以具体的形态向众人传达着“戒自我执念,以无念为念”的禅意及拯救众生的他人观。

法则四:工艺需扎根于生活。将器物活用于生活,使工艺得以更贴近生活,给了人们更多守护工艺的机会。因此,工艺的标准被大大提高,物品往往能够在使用方面显示出本质的意义。比如日本的“茶道”。“茶”大大加深了日本人对器物喜爱的体验,提高了他们的美学素养。

三、“以民为中心”工艺的特征

1.工艺的六个特征。工艺向我们展示了多彩的姿态,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大多数都是为民众生活而准备的工艺。这种工艺有五个明显特征:一是为了一般民众所做的物品;二是始终以实用性为第一制作目标;三是为了满足多种需要而大量制作;四是尽可能以廉价为主旨制作;五是主体劳动者是工匠;六是民族性。这些性质是工艺的基础。

2.工艺的大众性。绝不脱离用途、价格低廉且可以大量生产、服务大众的日常生活的主旨,因为大量制作而技术纯熟,并且脱离技巧的种种弊端,不被美意识所左右,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制造出来的。具有单纯化、自然化,毫无桥揉造作之感等特质,“大众性”与“工艺性”达到和谐统一。工艺之美肩负有成为大众之美的使命。工艺应该履行的任务之一就是表现民众的审美趣味,这是工艺存在的理由,也是民众生活独立性的体现。

3.工艺的民族性。由于民族、地域、风俗、历史、自然环境等各种差异,不同国家民族就会有不同的形态和样式的工艺美,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工艺美学标准,一个国家的民众也必须展现出本国独创的审美趣味,在整个民族的层面上展示出独特性,每个国家必须有其独特的美学表现。人们每天使用的日常用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人民文化程度和美学修养的表现。因此,工艺天然的具有民族与地域性特征,其目标必须是生产出具有民族性的器物,工艺之美也必须闪耀着本民族的光芒。

4.工艺的价值。工艺的最大特性是无法看到其个性所在,因为其价值并非突出工匠个人和个性而存在,而是来自于器物本身。以波斯绒毯为例,在不知被何人制作的情况下,仍然能让人感觉到美感,这是每个波斯工人都能制作出来的,并且是由很多工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因此工艺中集体协作的价值远胜于突出个人和个性的作用。工艺之美更是服务社会之美,工艺的价值将随着人们的觉悟而不断加深,认清工艺的价值,有助于我们重新找回工艺昔日的辉煌,重新发挥工艺在新时代下应有的价值。

四、继承传统,发展民族工艺

(一)“以民为中心”工艺发展的路径

1.工艺发展的本质

工艺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脱离了生活工艺也就无法维持下去。正是因为工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得以维持,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常用品等工艺都如影随形。工艺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增加,这些器物本身就是生活最真实的表现。正确的生活方式必须由正确的工艺相陪衬,生活中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就会造成什么样的生活,这就是工艺最真实的表达。深刻地扎根于生活之中的器皿,将美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工艺的本质。就文化而言,工艺文化最重要的性质就是作为生活的文化。

2.工艺发展的必备条件

(1)建立先进的工艺组织。工艺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的重要载体。发展工艺最核心的方面就是建立适合于工艺发展壮大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基尔特式组织是伟大的工艺时代都会选择的组织形式,可以说基尔特与工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二者密不可分。工艺的良性发展包含着协会团体的作用与力量,工艺时代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方中世纪的基尔特时代。

(2)基尔特组织的特征。这种协会团体作为其存在的基础秩序被严格遵守。没有道德为前提秩序就无从谈起,在工艺基尔特中,道德保证了其在制作过程中的诚实性,无论在质量、生产工序、价值方面,均绝对保证了工匠行为的正当性。凭借组织力量,社会的信用得到保证,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安定。协会团体中存在着人们的共同目标,即“实现团结一致的人性”,正是因为协会团体,生活才变得有意义,要对协会团体具有归属感,也是工艺存在的基础。

(3)建立“以民为中心”工艺组织的意义。必须建立类似基尔特样式的人民组织或协会团体,在其领导下工匠们以共同目标为前提,依靠同胞之爱的力量,相互团结、互相帮助的团体。充分发挥协会团体的作用和凝聚力。在组织生活中不允许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存在。让工艺最大限度地转变为超个人范畴;由单独行为、个人作品、个人价值转向追求秩序井然、和谐统一、集体利益,与时代同行。总之,工艺一定是跨越个人作品和凸显个人价值的领域,向“以民为中心”和服务大众的方向迈进。换言之,只有建立人民工艺组织和协会团体才能把工匠们团结起来,相互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理想和目标而工作。

在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将迎来辉煌的工艺时代。建立适合于新形势下的人民工艺组织,本着工艺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为我们民族工艺的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继承传统 发展民族工艺

1.传统在工艺发展中的作用。当今,许多工艺品都逐渐走向低迷,工匠的手工艺也不像过去那样生机勃勃了,只有在遥远的乡下,才能寻见一些值得欣赏的器物。手工艺已经走向颓废的边缘,如何让手工艺重现昔日的辉煌呢?经过认真反思,我们发现隐藏在那些优秀作品背后有一种巨大力量在发挥作用,这种力量就是传统。继承传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工作,它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人的力量,他们从自己父母或师父那里习得技艺,而父母或师父的技艺又是从他们的父母或师父那里继承而来,这样代代相传,经验不断积累,便成了宝贵的智慧。这种智慧作为传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创新,而工匠们正是在这种传统的指导下进行的。传统随着地域的不同,其样式、手法也不同,各种不同的传统不断发展繁荣,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固有的工艺。传统就如一盏明灯,是祖先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照亮我们的道路,指引工匠们的工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是传统赋予他们的宝贵财富。

2.用信仰坚守传统。如何确保工匠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永远不抛弃传统的这盏明灯?这里必须提到虔诚的信仰。回顾过去,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找到了优秀器物,这些器物背后都一定包含有深沉的信仰。信仰之心使得工匠们对神明、对自然、对传统都十分虔诚,信仰之心使他们变得严肃、认真,更重要的是信仰之心使得他们的心灵不再沉睡,给他们无尽的想象力,让他们忠于自己的工作,所以宗教时代就是工艺时代。当代社会,人们已经缺少了以往祖先们的信仰之心,怀疑让人不能踏实工作。因此,重新建立信仰之心,是获得器物之美的必要条件,美如果离开了信仰就没有了深度,器物之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3.传承与创新传统的发展之路。只有传统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如果抛弃传统,那民族的独特性就无法彰显,即使找到别的道路,这个道路也不过是个人的道路。传统才是融合民族的原理,无视传统将不可能实现美的理想,美的国度是民族的。没有比传统更加牢靠的文化基础,只有将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才能产生富有民族特性的工艺。如何很好地运用传统?传统是一个民族固有的庞大资产,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是对传统的否定,但传统才是一个民族固有的、切实的发展基础。真正的创造绝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必须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稳健的发展,不断活用、深化传统的精髓,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新的世界,这才是我们的使命。

4.提升时代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民众的工艺都是被时代的力量所左右的,时代能挽救器物之美。因此,如果时代不好,很难产生好的器物,因此在社会上努力提高、深化整个时代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个人的贡献,更重要的还有组织和秩序的力量。如果社会意识不能高于个人意识,提高时代的质量就不能实现。工艺是属于救赎大众的道路,与美术属于个人救赎的道路完全不同,如果没有这条大众的道路,也就没有文化的发扬,只有大众的道路才能给工艺带来深化和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方面,工艺的发展应回归到民众中去,以正确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以自然、朴实与平和的样貌与大众人民融为一体,这才是工艺存在最原本的意义,这便是源自于“平凡”的世界,并活跃于“平凡”世界的美。充分发挥集体协作和工艺组织的力量,创造出“以民为中心”的工艺品,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宗旨。另一方面,工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历史、人文风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的独特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的民众必须展现出本国独创的艺术文化的自身魅力。人民大众每天使用的器物,没有比这更能如实说明一个国家人民内心向往的东西了。因此,创造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日常生活用品,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使工艺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走彰显本民族之美的工艺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手工艺器物民族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我们的民族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多元民族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